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

2022-06-27 05:23:55 百科资料

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简称:索米M1931或KP/-31)是由云母组研发、数字天空运营的战术策略养成类游戏《少女前线》(英:Girls' Frontline)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场角色。

  • 中文名称 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
  • 英文名称 M1931、KP/-31
  • 研制时间 1921年
  • 服役时间 1931年–1982年
  • 国家 芬兰

原型资料

  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简称:索米M1931),是芬兰在1930-1931年间设计的冲锋枪。她是在M/22原型枪与KP/-26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并于1931年左右问世。由于"索米"(Suomi)在芬兰语中意为"芬兰",因此有时M1931也被称为芬兰冲锋枪。

  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的自动方式为传统的自由枪机、开膛待击,这是当时的冲锋枪上惯常使用的设计。相比于1925-1926年生产了100把左右的M/26,设计师又作一些必要的改进。他取消了枪机前端多余的空间,使得子弹在装填的时候不会因此而出现旋转结果发生卡壳的现象。此外,枪管套筒的末端也采用了倾斜的结构以减少枪口上跳。散热套筒也采用了更简单而可靠的设计。枪管是可以快速拆卸更换的,弹药则由M/26的7.65×21mm手枪弹改成了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有众多供弹装置。其中最早设计出来的20发弹匣与40发弹鼓主要在1930年-1940年被使用,后来的二战期间则作次要应用,70发弹鼓和由瑞典人设计的50发弹匣则在二战期间主要被使用,前者是二战期间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最可靠的供弹具,而后者则因结构较为复杂,并不可靠,稍有灰尘进入便会卡壳,于43年秋停产,36发弹匣则是在战后的50年代仍旧是由瑞典人设计的,与70发弹鼓同样可靠且较为轻便。1931年,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在Tikkakoski Oy正式投入量产,大部分为芬兰国防军所购买,但订单并不多,到1934年为止也就仅仅向军方交付了375支。到了苏芬战争开始时,芬兰国防军装备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不超过4000支。在战争进行期间,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尽管枪管套筒末端已有防上跳的设计,但枪口仍有上跳的现象,以及于1940年1月发现的枪管腐蚀问题,当时芬兰人认为是灰尘与雪由枪口进入了枪管里,于是他们在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的设计中加入了枪口制退器,使得枪身长度在原先基础上又增加了55毫米,重量达到了4.9kg。新型号被称为KP/-31 SJR(suujarru,意即"枪口制退"或者"防跳器")。不过,埃莫·拉赫蒂对这样的改进并不持赞成的态度,因为他觉得原先的设计已经足以起到开槽防跳器的作用,而且冲锋枪的枪口压力本就不大,不足以产生可观的效果,还有就是会降低枪口初速,影响弹道表现[3]。此外,在实际使用中,枪口制退器在寒冷的天气中也并不可靠,比如枪膛里的火药残渣之类的会卡在枪口制退器的部位然后逆流回机匣,粘在枪机上造成走火。事实上,枪管腐蚀是由于使用的弹药较为潮湿的缘故。1942年起,芬兰军队订购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都带了枪口制退装置。最终,在芬兰军队中服役的M1931约有一半左右为SJR型。最初,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被用来替代轻机枪使用,事实上30年代确实也有给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装过两脚架与前握把以胜任这个角色,不过事实证明该枪并不能够胜任。到了继续战争的时候,芬军一个步兵班通常配有一枝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与一枝轻机枪(一般是缴获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到了1943年,每个班已经配有两枝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芬军本打算给每个班配发第三把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不过此计划随着继续战争的结束而中止。1941年,厂商还生产了少量(一共才生产了500枝)的碉堡型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其护木被做得很薄,以方便从狭窄的射击口向外射击之用,该型号没有枪托,握把也被换成了手枪式的,枪口是方形的,像吸尘器开口一样。还有一种更罕见的型号被装置在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上作为第二武器,但在苏芬战争所导致的订单取消之前,这一型号只造出了数十枝而已,由于缴获的德加廖夫轻机枪被发现更胜任这一用途,这一型号后来就再也没有生产。跟碉堡型一样,该型号也采用手枪式握把(当然,也没有枪托),如有必要可以快速从坦克上拆下并更换枪管以适合步兵使用。到了80年代,芬军的军火库里仍有这种型号的存货,尽管配套使用的坦克在1959就早已退役。大概连芬军自己都忘了自己的仓库里还有这么一型冲锋枪。瑞典、丹麦及瑞士也曾利用许可证生产过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瑞士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被称为西班牙瑞士MP43/44。苏联人则将缴获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改为7.62×25mm版本,命名为KF42继续使用。坦克型和碉堡型则仅有芬兰生产。2009年,M1931的半自动版本在美国向公众发售,此版本延长了枪管并更换了枪身以符合美国国家枪械法案。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被许多人认为是二战期间最成功的冲锋枪之一,其众多特点(包括70发弹鼓带来的强大的火力持续性)后来被苏联的PPD-40与PPSh-41冲锋枪所效仿。较长的且有着竞赛步枪级别精度的枪管[4],以及机匣后部较好的气密性与枪机和机匣间良好的匹配度,使得整批冲锋枪产品的精度在总体水平上相比当时其他国家的冲锋枪有着一定的优势。[5]其最大的弊端在于过高的生产成本,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较低性价比。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所采用的材料是瑞典的优质铬镍钢,从一整块这种钢材里切削出机匣,并以竞赛步枪的标准生产,费工费时。[6]1939年至1944年,交付给芬兰军方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分别为1172,3600,11475,13067,15933,11600支,共56847支,算上二战期间出口的15350支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与在民兵手里的一些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总共有8万到10万支左右,与PPSh41的600万支产量相比,对战争的影响力小了一些。在芬兰军队里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考虑进损失和修复的枪支,保有量在1944年6月达到战时最高峰,有超过52600支,但到了同年10月又回落到稍稍超过40100支。随着战时损坏的枪械修复完毕,到1951年8月芬兰军队里的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又达到了50100支,其中27800支是SJR版本,还有300支碉堡版。1957年夏天则有53600支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仍属于芬兰军队。还有一个较大的缺点就是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装完弹鼓之后重量较大,不够轻便,但搭配上该枪的高射速后又使得这把枪相比于同样射速但轻一些的PPSh在射击时能更稳定一些。

角色数据

  获得

制造时间

  02:25:00

制造公式

  400 400 130 230

  数据

编号枪名星级类型CV作战效能
NO.115芬兰M1931式索米冲锋枪★★★★★冲锋枪-194
能力
伤害命中回避射速生命成长
ASBASB
属性
伤害命中回避射速生命移速
11/282/158/5665/92110/22012

  技能

掩护专注Lv.1触发率25%提升自身200%闪避,持续3.0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