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芦鳗

2022-07-07 15:22:17 百科资料

花鳗鲡(学名: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 1824),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的一种鱼类。它是鳗鲡类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一般为331-615毫米,体重250克左右,但最重的可达30千克以上。身体粗壮,腹鳍以前的躯体呈圆筒,后部稍侧扁,总体看来身体延长呈棒状,很像硕大的鳝鱼,所以俗称其为"鳝王"。濒危等级:濒危,是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 中文名称 芦鳗
  • 拉丁学名 Anguilla marmorata (Quoy et Gaimard,  1824)
  • 别称 鳝王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分布

  芦鳗分布于非洲尼日利亚的欧根河口到在刚果布拉柴维尔的Chiloango河流域。

芦鳗

特征

  芦鳗体细长而呈圆柱状,体色大多为棕绿色,腹部为淡橘红色,吻部较下颚突出,胸鳍肉柄上有一明显的黑色斑块,无腹鳍及下鳃盖骨。背鳍硬棘8至12枚,臀鳍软条9至13枚,体长可达37厘米。

生态

  芦鳗栖息在芦苇茂盛且静止或流动缓慢淡水区域,夜行性,以捕食蠕虫,甲壳动物与昆虫为生。能呼吸空气而且如此能容忍溶氧量低的集中,仔鱼具有外鳃。

花鳗鲡

简介

超级大鲈鳗

  多鳍鱼(bichir)近缘的鳗状非洲鱼类。属于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科(Polypteridae)。与多鳍鱼同属一科。

属于科类

  鲤鲡[AnguillaTemmcucketschlegel] 属鳗鲡科。俗称河鳗,旧志中称之"芦鳗",能靠粘液上山,潜在山坑芦草中觅食。鳗鲡性凶猛,善袭击鱼群。大者重达10~20千克。属降河入海产卵的洄游鱼类,成体零星分布于闽江中上游一带,现数量稀少。鳗鲡肉质鲜嫩,胶质蛋白含量多,营养价值高,系鱼中珍品,市价昂贵,仅作滋补食物与筵席佳肴。

超级大鲈鳗出没

生活习性

  为典型降河洄游鱼类之一。生长于河口、沼泽、河溪、湖塘、水库等内。性情凶猛,体壮而有力。白昼隐伏于洞穴及石隙中,夜间外出活动,捕食鱼、虾、蟹、蛙及其它小动物,也食落入水中的大动物尸体。能到水外湿草地和雨后的竹林及灌木丛内觅食。其觅食区在菲律宾可达海拔1523.9米的山溪。在中国能达浙江天台山、北雁荡山、南雁荡山,福建韩江上游的长汀和海南岛昌江姜园等山溪。它可以较长时间离开水中,所以有时还在夜晚登上河滩,在芦苇丛中捕食青蛙、鼠类等较大的动物,故有芦鳗之称。每到冬季降雪时,也常见它在岸边浅滩等处活动,因而又称为雪鳗。

超级大鲈鳗出没

降河洄游

鲈鳗返乡-故事

  花鳗鲡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运动,称为洄游。洄游是一种适应现象,鱼类凭借着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在某一个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生殖洄游也叫产卵洄游,是鱼类性成熟以后,按其遗传特性和生理变化,要求具备一定条件的产卵场所以供产卵繁殖,但成体肥育或越冬的地方,往往不是它们的产卵场所,因而密集成群,进行或长或短的旅途迁徙,游向适宜于产卵、孵化和幼体生长的环境。由于产卵场所在地的不同,生殖洄游可以只在海中进行,也可以只在淡水中进行,有的则从由海洋洄游到江河中,实行"溯河洄游",还有的由江河洄游到海洋中,实行"降河洄游",如花鳗鲡等。

鲈鳗返乡-故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