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籽

芥菜籽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苔属植物的种子,其种类有黑芥籽、黄芥籽和白芥籽、褐芥籽等三种。传统医学认为:芥菜籽性味辛温,入肺、胃经。功擅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阴疽肿毒等病。《本草纲目》记载历代医家常用之治疗常见病及顽痰怪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芥菜籽中含有异硫氰酸酯、芥酸、酚类物质、菲丁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芥菜籽加工的产品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调味品。因此,本文对芥菜籽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进行论述,以便进一步开发利用芥菜籽资源。
- 中文名 芥菜籽
- 界 植物界
- 科 十字花科(Cruciferae)
- 属 芸苔属
- 种 芥菜
形态特征
子呈球形,甚小。白芥千粒重约6.5g;黑芥千粒重仅1.3g,体积为白芥的1/2弱。均呈强烈辛辣刺激味。含脂肪25%-35%,可压榨去除。白芥籽中不含挥发性油,其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硫苷,遇水后由于酶的作用而产生具有强烈的刺鼻辣味二硫化白芥子苷、白芥子硫苷油等物质。黑芥籽中含挥发性精油0.25-1.25%,其主在成分为黑芥子糖苷或黑芥子硫苷酸钾,遇水后,产生异硫氰酸丙烯酯及硫酸氢钾等具有刺鼻辣味的物质。

分布范围
原产南欧和地中海沿岸。现白芥在欧洲、北美和新西兰等地均有栽培。黑芥除欧洲、北美、新西兰等国家外,中国、日本、印度、前苏联南部等地亦有栽培。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芥菜籽也叫黄芥子,主要成分为芥菜子甙(Sinigrin)和少量芥子酶。此外尚含有芥子酸、脂肪、蛋白质等。芥子甙酶角后生成增辛辣味之芥子油,成分是硫氰酸的甲酯、异丙酯、丁酯等。有利气、化痰、通络、抗菌和止痛的作用。
应用价值
芥菜籽可作为生物燃料使用,使用这种生物燃料可以减少高达80%的排放。
香料价值
香辛料。广泛用于各种调味剂,如配制芥末粉、芥末酱。整粒者可用于腌渍或与蔬菜同煮。用量视需要而定。

生理特性
异硫氰酸酯具有很强的抗细菌和真菌能力。Isshiki测试了AITC对许多品种的酵母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抑制能力,被测试微生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抑制。Isshiki还测定了AITC使不同微生物在培养皿上无菌生长的最小浓度(MIC)。
防癌性
芳香族的ITCs对动物的各种癌具有抗性,如胃癌、肝癌、乳腺癌、贲门窦癌、肺癌和食道癌。
用量
FEMA(mg/kg):黑芥:调味料5200;肉类制品2300。白芥:软饮料350;焙烤食品20;调味料8200;肉类制品1400;腌渍品2500-3800。
毒性
GRAS(FEMA;FDA,182.10,2000)。
物种来源
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干燥种子。种类甚多。取籽作香辛料调味品用的主要有白芥和黑芥两种。
中国的芥菜主要有芥子菜、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薹用芥菜、芽用芥菜和根用芥菜6个类型。芥菜喜冷凉润湿,忌炎热、干旱,稍耐霜冻。最适于食用器官生长的温度为8~15℃,一般叶用芥菜对温度要求较不严格。孕蕾、抽薹、开花结果实需要经过低温春化和长日照条件。中国南北各地均以秋播为主。长江流域及西南、华南各地于冬季或次春收获 ,北方于霜冻前收获。芥菜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经水解后产生挥发性的异硫氰酸化合物、硫氰酸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辛辣味。都可鲜食或加工。芥子菜的种子可磨研成末,供调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