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芥菜疙瘩

2022-06-28 15:09:56 百科资料

芥菜疙瘩(学名:Brassica juncea var. napiformis Pailleux et Bois)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全株无毛,块根圆锥形,外皮白色,根肉质,白或黄色,有辣味,基生叶少数,大头羽状浅裂,叶片顶裂片宽卵形,边缘有不整齐尖齿,茎生叶似基生叶,花浅黄色,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卵形,花瓣倒卵形,种子球形,黑褐色,4-5月开花,5-6月结果。

中国各省有栽培。芥菜疙瘩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霜冻,也不耐炎热,土壤过温或过干都不利于生长。

该种块根盐腌或酱渍供食用;和萝卜同切成细丝作辣菜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 中文名称 芥菜疙瘩
  • 拉丁学名 Brassica juncea var. napiformis Pailleux et Bois
  • 别名 芥菜、玉根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全株无毛,稍有粉霜;块根圆锥形,直径7-10厘米,半在地上,外皮白色,根肉质,白色或黄色,有辣味,半在地下,两侧各有1条纵沟,在纵沟内生须根;茎直立,从基部分枝。

  基生叶少数,大头羽状浅裂,长10-20厘米,至少在幼时下面脉上及边缘有少数刺毛,顶裂片宽卵形,长达9厘米,顶端圆钝,边缘有不整齐尖齿,基部有2显明侧裂片及数个小裂片,疏生;叶柄长3-4.5厘米;茎生叶似基生叶,长5-12厘米;上部茎生叶长圆披针形,近全缘或全缘,无柄或稍抱茎。

  花浅黄色,直径7-8毫米;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卵形,长约6毫米;花瓣倒卵形,长8-10毫米,顶端微凹,有细爪。长角果线形,长3-5厘米,稍侧扁,喙圆锥形,长5-7毫米;果梗长5-8毫米。

  种子球形,直径约1.5毫米,黑褐色,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生境

  中国各省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芥菜疙瘩喜冷凉湿润气候,不耐霜冻,也不耐炎热,高于25℃则生长缓慢且品质差,尤其是大型包型芥菜疙瘩品种,浅根型作物根入土浅,抗旱抗涝能力差,土壤过温或过干都不利于生长。

繁殖方法

  1. 精选种子:芥菜疙瘩种子,首先应进行精选,除了混入的杂质外,还应选取饱满的种粒,由于芥菜疙瘩种子细小,一般通过水洗来挑选,即将种子浸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捞出秕粒和杂物,潜入水底者为饱满种粒。
  2. 晒种消毒:芥菜疙瘩种子经水选出后立刻将其摊开暴晒下,以减少其体内含水量,并不时翻动,让所有的种粒均能均匀接受阳光洗礼,促进其内部的物质转化,结束休眠,提高率发芽率,而且出苗较一致。消毒用杀菌剂如多菌录等溶液浸泡种子5-10分钟,不断搅动,让种粒全面接触药液杀死所病菌。
  3. 浸种催芽:芥菜疙瘩种子吸足水分有利于种子内部物质转化和种皮变软促于出芽,至于湿水中浸饱3-4小时,此时可加入营养全面的叶面肥让它吸收,以增加营养增加出芽率并以利于壮苗。种子的发芽为了具有空气水分外还应有温度,因此将经过浸种后的种子至25-30℃和环境中,以保早出芽并出芽整齐均匀,以促于幼苗期的管理。

栽培技术

  1. 定植技术:芥菜疙瘩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但包心芥菜疙瘩为了夺得高产,要选择前作为水稻的砂壤土,并施足基肥,打穴定植,二行植,株距40厘米-50厘米,较迟熟的品种要适当疏种。芥菜疙瘩发根慢,移植时要尽量多带土和避免伤根,并使根入土不弯曲,以提高成活率。
  2. 合理施肥:芥菜疙瘩一般在秋播后3-4天出苗,春播芥菜疙瘩一般6-15天出苗。当芥菜疙瘩幼苗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0.3%尿素液1000公斤,第2次追肥于收获前7-10天进行,以后每收获一次追肥一次。
  3. 浇水除草:芥菜疙瘩种子小,易受土壤水份影响,出苗前注意浇水保湿,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宜。要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不能一次浇透。芥菜疙瘩植株矮小,通常是撒播,杂草与芥菜疙瘩混生在一起除草比较困难,费工,应结合收获拔除杂草。

病虫防治

  芥菜疙瘩感染性病害不多主要表现在叶用芥菜疙瘩上的是病毒病,多在天气炎热干旱的育苗期和定植后的生长前期,由蚜虫传播,彻底防治每7-10天喷药一次同时及时淋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气候也很有用,除蚜虫浸害还有黄条跳蚤,主要危害芥菜疙瘩根部及时喷辛硫磷等农药。

主要价值

  块根盐腌或酱渍供食用;和萝卜同切成细丝作辣菜食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