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芒种节

2022-07-14 07:12:59 百科资料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

  • 中文名 芒种节
  • 外文名 Season of Grain in Ear
  • 别称 忙种节
  • 节气 第九个
  • 时间 6月6日或7日前后

日期

  芒种节:是每年六月五日至六月二十日。

来源

  芒种节刚好在端午节的前后,天气十分炎热,而稻麦等农作物也开始成熟所以就称为芒种节。

芒种时节出生

  芒种时节出生者个性方面是属于较热情的人,而且行动、处事各方面都很敏捷,但有时常会热情过度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此时节出生的人外表是属于帅哥美女型的,所以在感情方面往往是情场上的常胜军但由于太亮丽了,反而常会让另一半不放心。

女儿节来历

  农历四月十六日,在古典文学《红楼梦》里好像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第二十七回的饯春会。"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芒种节这天,大观园里的女孩子都齐集饯行花神,充满了浪漫与欢喜,到处可闻听到女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所以这一天也称"女儿节"。

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春争日,夏争时",这"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

芒种忙忙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每年6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种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进入梅雨期,应注意防汛。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我国古人把每年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定为芒种节气,时值公历6月5日或6日,意即有芒的作物(主要指麦类)开始成熟收割,也是夏播作物播种时节,如晚谷、黍、稷等。

  由于此时已进入真正的夏季,农作物的收种多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收成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芒种前后,我国最主要的气候现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因为,此时正值梅子黄熟之时,故"霉雨"又称之为"梅雨"。

  梅雨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此时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节日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其中,端午节是最重要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和"尚红"的食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大型活动。端午节仍然是同春节、中秋节一样受到老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

  芒种时节还有煮梅的习俗。由于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在古代,俗传五月多不祥,有"恶五月"之称。五毒之月百毒业生,其中最毒的五种动物是毒蛇、蝎子、蜈蚣、守宫、蛤蟆。据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红纸剪成带有这五种毒物的剪纸贴在门窗上,称"五毒符",可免除各种毒物的侵害。

  根据芒种时节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潮湿的气候特点,健身养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精神调养上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有助于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中国有句老话,叫"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后要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澡。

  此外,在这个节气里,老年人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心情宜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芒种节气诗词

  《梅雨五绝》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芒种以后

  尽管天气已经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仍不稳定。就6月来说,东北的沈阳还可出现4℃以下的低温;华北的北京可出现10℃左右的低温;即便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还出现过12℃以下的低温。故我国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气候还会有冷的时候,御寒的衣服不要收藏起来,以免受凉。

养生

  历代的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蔬菜、豆类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夏季,各种水果陆续上市,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水果,因为水果有寒、热、温、凉、平5种属性。芒种时节推荐的美食非"豆酿莲藕"莫属了。食材:莲藕、去皮绿、龙骨、瑶柱碎;调料:姜、蒜、盐……烹调方法:去皮绿豆浸泡2小时,莲藕去皮洗净去皮,莲藕切开一个口子,塞入去皮绿豆,用多根牙签将酿好绿豆的莲藕,封住。葱姜切末,起锅,热油,晾锅,爆葱姜,加入龙骨、瑶柱碎适量水煮二汤,放入封好莲藕 ,依次加入调味品,大火烧开,转入压力锅焖煮。将莲藕捞出切厚片(约1公分宽),将汤汁倒入煲中摆入切好的藕片,烧煲保温。

民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送花神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三夏

  在5月底,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山东开始,自东向西拉开了麦收的帷幕。人们所说的"三夏"大忙季节:夏收、夏种、夏管就是在"芒种"的时候开始,可见到了芒种节气,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也就是进入了农事最繁忙的时节。麦收期间,阳光明媚的天气对小麦收晒最为有利。

高考

  每年6月7~9日,是全国普通高校的考试时间,牵扯着千千万万家长和考生的心,考试期间天气如何,不仅是考生而且家长都非常关心的。特别是南方是否有暴雨天气,对考生能否安全、准时赶赴考场关系很大,是家长、交管部门、各地教育部门都特别关注的。另外,高温天气对考生的睡眠、饮食以及考场发挥也有影响。

入梅

  一般来说,在芒种后期,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日本南部会出现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古代形容梅雨的诗句要属《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一首最为著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有关入梅日期的统计:一般情况下,武汉是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来得早几天。但降水日数很少的年份也出现过,气象学上把这段时期没有连续性降水的情况,称为空梅。梅雨之后是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期,如果空梅,这一地区将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夏旱。

  每年这些地区的具体入梅日期,都是公众关心的。入梅后,连续的暴雨常常带来的城市积水、交通拥堵以及防止物品发霉、舒缓人们郁闷心情都应关注。

端午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并有"端午龙舟水"之说。由于在5月底到6月初,江南、华南降雨既多又强,南方除了做好防汛工作外,各地举办的龙舟赛最好避开有大雨的日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