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艾灸棒

2022-07-11 06:27:08 百科资料

艾灸棒,又称温筒灸或温灸棒,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材质有纯铜、不锈钢、铁质等;是一种新型的温灸器是应用供气球源源不断提供艾条焚烧所需的氧气,并且形成高压的药物气流向病灶部位、穴位深层冲透,可以直接进行对药物气体热度的操控,并增设药物瓷碗,方便了施治用药,按病情需要可外加姜、蒜、药饼等,增强治疗作用,增设聚气防灼罩,使药物气体能在病灶部位、穴位聚留,提高疗效,防止灼伤的外患,当停止温灸时,焚烧筒内火种自动熄灭。

  • 中文名称 艾灸棒
  • 别名 温筒灸或温灸棒
  • 作用 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 领域 中医

概述

  艾灸棒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是一种新型的温灸器是应用供气球源源不断提供艾条焚烧所需的氧气,并且形成高压的药物气流向病灶部位、穴位深层冲透,可以直接进行对药物气体热度的操控,并增设药物瓷碗,方便了施治用药,按病情需要可外加姜、蒜、药饼等,增强治疗作用,增设聚气防灼罩,使药物气体能在病灶部位、穴位聚留,提高疗效,防止灼伤的外患,当停止温灸时,焚烧筒内火种自动熄灭。

使用方法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也可以将灸条直接点燃放进灸筒,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棒操作图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4、熄火时,只要将上端弹簧部分按下同时倒置灸器使灸条滑入管内,停留10秒钟即熄灭。

  5、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6、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7、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详细方法:

  1、首先将艾条外面的一层包装纸撕掉,再将艾条点燃。

  2、将温灸棒拿在手中,水平将艾条放进温灸棒里。

  3、放进去之后将温灸棒直线状拿着,然后在有弹簧的那一头往下按一按,艾条就会下去温灸棒可以滚动的那部分。

  4、完成以上步骤后,烟会从小孔里面冒出来,这这是就可以开始温灸了!

种类

  经络温灸棒

  好轻松艾灸棒

  火龙罐灸

  随身灸

  钨钢温灸棒

灸后反应

  1、皮肤潮红

  2、灸泡

  3、灸疮

  4、口渴

  5、灸感传导

  6、排病反应

灸后处理

  1、灸泡怎么处理:用针刺破水泡。可以用药店卖的一次性的梅花针,也可以用家里缝衣服的针,但要消毒之后才能使用。刺破水泡后,需要医用棉签或棉球吸干水泡中的渗出液。未变成灸疮前可不盖熬料。出灸泡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起泡出的皮肤,避免衣服摩擦,未变成灸疮钱可不盖熬料

  2、灸疮怎么处理:灸疮溃烂出脓一般先从灸痂周围开始,在灸后25——30天黑痂脱落。灸疮溃发后,每天在灸疮周围75%的酒精棉球消毒,用于棉球吸干表面脓液,不可以清理脓苔,否则不仅会引起灸疮疼痛,而且还会阻碍脓液外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