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艳山姜

2022-07-15 01:52:43 百科资料

艳山姜(学名:Alpinia zerumbet (Pers.) Burtt. et Smith):姜科山姜属植物,株高可达3米,叶片披针形,基部渐狭,边缘具短柔毛,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呈总状式,下垂,花序轴紫红色,分枝极短,小苞片椭圆形,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时包裹住花,裂片长圆形,乳白色,顶端粉红色,唇瓣匙状宽卵形,子房被金黄色粗毛;种子有棱角。4-6月开花;7-10月结果。 

产中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热带亚洲广布。 

该种花极美丽,常栽培于园庭供观赏。根茎和果实健脾暖胃,燥湿散寒;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叶鞘作纤维原料。

  • 中文名 艳山姜
  • 分布区域 热带亚洲广布。
  • 别    称 砂红、土砂仁、野山姜、玉桃、月桃
  • 门 被子植物门
  • 种 艳山姜

形态特征

艳山姜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毫米,唇瓣匙状宽卵形,长4-6厘米,顶端皱波状,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雄蕊长约2.5厘米;子房被金黄色粗毛;腺体长约2.5毫米。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厘米,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萼,熟时朱红色;种子有棱角。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爪哇、中国、台湾、琉球及日本等地。

艳山姜

  中国国内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浙江东南部、贵州南部、四川、江苏西南部、湖南等地,本种为阳性植物,性喜高温潮湿环境,可耐阴但不耐寒,适合保水性良好肥沃的土坏,多长于地边、路旁、田头及沟边草丛中,及常栽培于庭院供作观赏。

生长习性

  不耐寒,一般只能耐8℃左右的温度,当气温下降至10℃左右时,将植株用纸包扎好,再套上塑料薄膜口袋,存放在房间内即能越冬。地栽一定要植于向阳避风处,能抗轻微霜冻。立冬后可将叶丛剪除,根部用干草覆盖好,以免遭受严重霜冻,损坏根部。这样来年春季从根部会萌发出更多的新芽,形成大丛植株。在北方只要搁置室内便能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

  艳山姜种子成熟多在白露前后,由青变橙红时,选取植株生长健壮、果实较均匀的果序,用刀割下该枝果序,摘下球果、去壳,放入温水或清水中浸泡。待种衣和蜡质层松软后,用手搓洗,再去杂,用筛子沥干,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或混砂贮藏。

艳山姜叶子

  苗圃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排灌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的沙质土。切忌土壤粘重紧密。一般选择大田进行育苗。苗圃地选好后,在播种前1个月,对圃地进行深翻,深度25厘米以上,细碎表土,清除杂草和草根,施N、P、K三元复合肥750公斤/hm2和腐熟饼肥1500公斤/hm2深翻入土中。

  对苗圃地进行“三犁三耙”后,采用高床育苗,床面宽1.0-1.2米,高25厘米,步道宽35厘米。平整床面,开沟播种,播种沟间距20-25厘米。每沟播种20-30粒,覆土厚度1-2厘米,最好用火土灰进行覆盖。播种前须用45-60℃的温水浸种,连续3次变温处理,待种皮软化。

  播种覆土后,用谷草或茅草进行覆盖,但以谷草较好。浇水,直到苗床淋透为止。然后视天气干旱情况,做到适时浇水。冬天还可以加盖塑料小拱棚,达到保温保湿。播种可采用秋播、冬播和春播,但以冬播和春播较好。播种后20-30天,种子开始出土,这期间主要是加强水和除草管理。待植株萌孽第2代或第3代时,可用适量的清粪水浇灌,切忌用尿素进行追肥,否则会引起大量的苗木枯死。再用低浓度“云大”九二O或速效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经过这样处理后,苗高可达25-30厘米,每丛可达6-0株。

栽培技术

种苗选择

  种苗可选用1年生苗,也可以选用老兜苗,但以1年生苗较好,且成活率高。对1年生苗,要求每丛保留3-5株,且生长健壮的植株;老兜苗要求有1-2株,且保留3-5个完整的芽,切忌选用无芽的植株进行定植。

造林选择

  造林地块可选房前屋后、路旁、水旁、田埂、地角,也可选用农土,但所选地块,要求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相对湿度较大,无霜冻且积温又相对较高。切忌选用海拔较高(不能超过800米),坡陡、保水性差、土壤粘重,贫瘠的地块。从罗甸县种植情况看,以四旁、田埂较好。

整地定植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穴规格60×60×60厘米。回填时,可先在穴内放置10-20公斤腐熟的饼肥,再回土拌匀,回土高于地面10厘米,呈馒头状,待阴雨或小雨天定植。定植株数为1080-1665株/hm2,为提早产出可适当密植,达2505株/hm2。定植时一定要注意不伤芽,做到根系舒展,苗正。如用分株老兜苗,则截秆2/3或保留秆端2片叶,这样避免水分蒸发快,引起体内水分失调,导致植株死亡。定植后,浇定根水,以提高成活力。

抚育管理

  ⑴幼林抚育管理。种植前以水肥管理为主,促进幼苗生长。每年冬秋进行1次施肥,在株丛的上下或左右各挖1条深25-30厘米的沟,每丛放腐熟的有机肥5-10公斤和0.5-1.0公斤的三元复合肥。生长季每月宜追施1次清人粪尿。及时清除园内杂草,做到适时浇水。

艳山姜

  ⑵成林抚育管理。艳山姜一般定植后3年开始挂果,每丛产量可达1.5-2.5公斤,4-5年后单丛均产量可达5-15公斤。因此,这期间应做好水肥,控制密度扶壮工作。每年采收后,结合施肥对园地进行1次深翻和培土,每丛施腐熟有机肥10公斤。4月中旬开花时喷施1次硼肥或速效钾肥,有利挂果和提高产量,及时追施清粪水。但切忌用尿素进行追肥,否则将引起植株烧死。采收后应及时清除采果的植株,注意扶壮新长植株,控制好每丛株数,一般每丛保留40-60株即可。如果是高密种植,应隔丛挖出,以利园内通风透气,增加光照,利于幼株生长。

病害防治

叶枯病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

艳山姜

  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后期在病斑上会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

  首先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

  然后平时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保证艳山姜能够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

  叶枯病发生时,每隔7-10天喷洒波尔多液1-3次。

褐斑病

  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防治方法

  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

  避免傍晚浇水。

  艳山姜的落叶,周边杂草应该及时处理掉。

  发生褐斑病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

主要价值

医药价值

  艳山姜的根状茎和果实,味辛、涩,性温。

  具有燥湿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的功效。主要可以用于治疗缓解脘腹冷痛,胸腹胀满,痰湿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此外艳山姜的种子可以治胃脘胀满痛。

观赏价值

  艳山姜叶片宽大,色彩绚丽迷人,是一种极好的观叶植物。同时,它的花朵多且有序,色白美丽,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花植物。

经济价值

  台湾地区对艳山姜的生活使用比较多。

艳山姜

  原住民用艳山姜的茎状叶鞘,晒干,编织成绳索、篮子、凉席等编织品。

  此外,台湾地区居民用艳山姜的宽大叶片做粽叶来包裹粽子。艳山姜的嫩茎可以作为姜的替代品。

  在四川泸州以及重庆与贵州部分地区,人们也用艳山姜叶来包裹黄糍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