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塔

高州市艮塔在高州市潘州区城北的东门岭上,比文光塔晚建造十年,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因此塔当时是为培壮高州郡城龙脉而倡建,故艮塔又称镇龙楼。该塔为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通高 21.08 米,底层边长 2.65 米艮塔首层西侧辟一假门,门呈拱形,门额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龙腾天市"。在二层西侧也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积基树本"。
- 中文名 艮塔
- 地理位置 广东省高州市
- 气候类型 冬暖夏凉
- 开放时间 全天
高州市艮塔在高州市潘州区城北的东门岭上,比文光塔晚建造十年,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因此塔当时是为培壮高州郡城龙脉而倡建,故艮塔又称镇龙楼。该塔为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通高 21.08 米,底层边长 2.65 米艮塔首层西侧辟一假门,门呈拱形,门额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龙腾天市"。在二层西侧也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积基树本"。
简介
以此为中心,在其左右两个侧面,也各镶嵌石匾一块,左侧面石匾上,横书阴刻"科宦俱高";右侧面石匾上,横书阴刻"群山领袖"。塔全部用青砖叠砌,实心结构,不能进塔腔。整体造型给人以稳重之感,它与高城东镇头岭的文光塔及鉴江西岸的宝光塔一起,形成三塔鼎立之势。艮塔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现为高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艮塔(艮龙塔),位于高州市城北的东门岭上,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因此塔当时是为培壮高州郡城龙脉而倡建,故艮塔又称镇龙楼。该塔为八角六层楼阁式砖塔,通高 21.08 米,底层边长 2.65 米。艮塔首层西侧辟一假门,门呈拱形,门额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龙腾天市"。在二层西侧也镶嵌石匾一块,横书阳刻"积基树本"。以此为中心,在其左右两个侧面,也各镶嵌石匾一块,左侧面石匾上,横书阴刻"科宦俱高";右侧面石匾上,横书阴刻"群山领袖"。塔全部用青砖叠砌,实心结构,不能进塔腔。


渊源
高州城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为历代州、郡、路、府、道、专区的治所,曾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粤西,高州古塔历史悠久,不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建造上的很多奇妙之处更是引人入胜。高州分别在城北、城东、城西拥有三座古塔,形成三塔鼎立之势,将高州古城围抱其中,更显示出高州古城的古朴风貌。作为县城同时拥有三座颇具历史、科研、艺术价值的古塔,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很少有的。更奇妙的是,这三座塔的顶端都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据《高州史》记载,环城有三塔,北曰艮塔,东曰文光塔,西南曰宝光塔。据传说,当初倡建三塔寄托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愿望:建文光塔是为了振兴高州文风,建艮塔是为了镇住高州龙脉,建宝光塔则是为了镇水聚财。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不可否认的是,高州三塔已成为高州城悠久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其自身无疑也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特色
据说当时高州知府名叫戴锡纶,他对地理形势颇有研究。他到任之后,有一次来到该塔所在位置,认为这里是一个龙脉--即高城的龙脉所在。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一个塔,称作"镇龙楼"。同时它也是八卦方位里的艮位,所以又叫做"艮塔"。
初看这座塔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当你绕着塔走上一圈,很快你就会发现,该塔西侧面一道高而窄的拱门嵌于塔身,然而却空有门形而不能穿越,原来是一道假门。整座塔除了这一道假门之外再无门窗,据说塔内尽用泥沙夯填,人们无法内进。塔的门额上面镶嵌着一块石匾,其刻有"龙腾天市"四个大字。在第二层的墙上,镶嵌着三块石匾,分别刻着"积基树本"、"科宦俱高"和"群山领袖"几个大字。塔身每层腰檐下面,几乎每面都有两个小洞,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由于艮塔是实心的,当时的民工在建造古塔时,利用塔外墙搭架以方便上下,于是留下了这些小洞。艮塔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是实心的,而且它的层数和造型也十分特别。我国现存的塔中,其层数一般为三、五、七等单数,但是艮塔却是双数六层。还有塔身上刻有罕见的"龙腾天市"碑文。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独特,到现在为止还是个不解之谜。
高州艮塔见证了高州城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给高州古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后人留存了探究不完的建筑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