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取义
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一峰先生为了归还失主一个金镯,却甘冒误期会试的风险,毅然喊出了"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的道德宣言,实在令人敬佩。
- 中文名称 舍利取义
- 典故出自 孟子
原文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③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④ 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⑦?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艰恋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驼嚷记射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⑤,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料弃判京,试期已届⑥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
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质:典当,抵押。
④赍(jī):以物送人。
⑤投缳(huán):上吊自杀。
⑥届(jiè):到。
⑦咎(jiù):过失,罪责。
⑧赖:依靠
译文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参赴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走到第5天的时候 罗伦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先前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可以典当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板了手指,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可以(这样)."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并且因此而导致死亡,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参赴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终于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鞭打她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上吊自杀,多依靠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樱肯船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先生)急急全盛估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就快拳誉宙到只订企估了,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