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臌症丸

2022-07-05 05:43:19 百科资料

利水消肿,除湿健脾。用于臌症,胸腹胀满,四肢浮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

  • 药品名称 臌症丸
  • 外文名称 Guzheng Wan
  • 别名 臌症丸
  • 是否处方药 是
  • 主要适用症 胸腹胀满,四肢浮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除湿健脾。用于臌症,胸腹胀满,四肢浮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产品特点

  1、排水利便,双重祛腹水;

  既能通泄大便,又能通利小便,使腹水迅速从二便排除。

  2、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总有效率达到91.33%(数据出自2000年臌症丸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臌症丸"是治疗腹水,尤其是肝腹水的独家专利产品。30天一疗程,重症患者1到2个疗程,总有效率达到91.33% 。

  3、纯中药制剂,安全性高;

  不损害肝、肾、心、肺功能,不导致咽干、舌燥现象,在消除积水的同时调理肺、脾、肾,特别是能平衡水盐代谢,防止积水滋生复发。

  4、服用注意事项。

  臌症丸不可与甘草同服,忌食盐与荞麦面。

处方设计

  《伤寒论》(东汉末年):张仲景的十枣汤,甘遂半夏汤等都以甘遂作为泻水的主药。十枣汤方中,以大枣益气护胃,缓和诸药之毒,减少药后反应。

  《珍珠囊》(宋淳熙13年,金大定26年):水结胸中,非甘遂不能除。

  《汤液本草》(元代):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本草经疏》(明朝):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

  《本草新编》(清朝):甘遂,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

  臌症丸是在传统古方基础上,加减变化,以甘遂峻下逐水为君,大枣补气和中为佐,大枣抑制甘遂峻下逐水同时耗伤正气的副作用,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药的刺激性,制约君药峻烈之性。同时用木香理气引水下行,皂矾燥湿,小麦健脾,合用起到消肿,健脾,除胀之功效。

  1、甘遂,泻水通便,消肿散结,其苦寒性降,直达病所,破结通利,功专遂水,使潴留水饮排出体外。

  2、大枣,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缓和甘遂峻猛的药效,使甘遂的峻下逐水之力得以适当缓和,免伤脾胃之正气。

  3、木香,辛苦温,本品辛行苦泄,温能善行脾胃及大肠之滞气,行气健脾,又能梳理肝胆,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胁痛,黄疸等。

  4、皂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

  5、小麦,禾本科植物,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利小便,补养肝气,补养心气,养心安神。

产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臌症丸

  汉语拼音:GuzhengWan

  【成 份】皂矾(醋制)、甘遂、大枣(去核炒)、木香、小麦(炒)。

  【性 状】本品为糖衣水丸,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酸、涩。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除湿健脾。用于臌症,胸腹胀满,四肢浮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规 格】每10粒重1.3g

  【用法用量】饭前服。一次10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不可与甘草同服,忌食盐与荞麦面。

  【贮 藏】密闭,防潮。

  【包 装】药用口服固体陶瓷瓶,90粒/瓶,2瓶/盒。

  【有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WS3-B-0467-90)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3013

  【生产企业】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