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

膈俞,足太阳膀胱经第17个穴位,为 八会穴之血会,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小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 中文名 膈俞
- 隶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 出 处 《灵枢·背腧》
- 操 作 斜刺0.5-0.8寸
- 功 能 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穴位简介

膈俞Geshu(BL 17)
释名:膈,膈肌。俞,通输。穴与膈肌相应。


出处: <灵枢·背腧> 。
定位
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旁开1.5寸处,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灵枢·背腧》:“在七焦(椎)之间,……相去同身寸一寸半。”
膈俞 - 功用 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便血
2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
3瘾疹

方例
吐食:膈俞、章门、胃管(均灸)。
喉痹:膈俞、经渠。
贫血:大椎、膈俞、胃俞、血海、足三里。
膈肌痉挛:天突、膻中、巨阙、膈俞、足三里。
操作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
现代报道摘录
糖尿病对34例阴虚阳盛型糖尿病患者针刺膈俞、脾俞,用泻法有一定疗效。血糖逐渐下降,血液粘滞度降低,血流加速,微循环改善;对环核苷酸的含量有调整作用;对血清胰岛素有良好调节作用。
青光眼针刺膈俞,肝俞等,治疗青光眼合并高血压者120人次,治疗后眼压、血压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偏头痛三棱针点刺膈俞,然后拔罐放血。痛甚者太阳穴刺血,加刺合谷、太冲,失眠者加三阴交、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