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疝气)
腹内脏器和组织经腹壁下动脉内侧黑塞尔巴赫(Hesselbach)三角突出体表为腹股沟直疝,年老体弱,腹壁肌肉、腱膜,筋膜退化,腹壁强度降低,在腹内压增高的作用下可发生直疝,巨大斜疝使腹股沟管后壁强度明显减弱或缺如也可并发直疝。
- 挂什么科 外科
- 哪些症状 下腹部肿块、不适、坠胀感
- 好发人群 60岁以上老年男性
- 需做检查 B超检查、X线透视检查、血常规
- 引发疾病 肠管嵌顿、肠管绞窄
病因
腹股沟直疝(疝气)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股沟直疝绝大多数属后天性,主要病因是腹壁发育不健全,腹股沟三角区肌肉和筋膜薄弱,老年人因肌肉萎缩退化,使腹股沟管的间隙变得宽大,同时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联合肌腱的支持保护作用也减弱,当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排尿困难而致腹内压增高时,腹横筋膜反复遭受腹内压力的冲击,造成损伤,变薄,腹腔内脏即逐渐向前推动而突出,形成直疝,没有先天发生的。
症状
腹股沟直疝(疝气)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体弱者,直疝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只在疝块外突时有轻微酸胀感,由于疝直接在黑氏三角顶出,疝环即黑氏三角薄弱区,较宽大,无明显疝囊颈,极少发生嵌顿,体格检查令患者站立,疝块即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突出,呈半球状隆起,回纳后用手按压黑氏三角区能阻挡疝块复出。
检查
常规化验室检查。
鉴别
直疝不进入阴囊藉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并发症
疝常见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有:
(1)肠管嵌顿: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
①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
②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⑥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预防
该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主要原因为腹壁薄弱及腹内压增高,因而积极防治引起腹内压增高之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尿潴留,慢性便秘等,是预防直疝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方法。
治疗
如无手术禁忌,原则上应手术治疗,鉴于直疝极少发生嵌顿,对年老体弱或伴其他慢性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以减轻症状。
由于直疝无明显疝囊颈和疝囊,术中只需切除松弛突出的腹膜,有时可转变成斜疝再高位结扎,修补可采用Madden法以增强腹横筋膜强度,亦可采用Bassini或Halsted法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必须指出,对于巨大直疝宜行McVay法而不宜采用Madden法。
饮食
腹股沟直疝食疗方
1)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2)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
3)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4)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