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色
2022-07-14 21:04:46 百科资料

脱色,失去正常色泽;色泽夭败无华。《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解释: 1.由于受惊或害怕而失色。 2.用化学方法去掉物质原来的色素,漂白。 3.物品退色。
在各种生产加工中,为了使产品更美观,要对原材料进行脱色。例如:将红糖脱色后就变成白砂糖。
- 中文名 脱色
- 外文名 turn pale
- 拼音 tuō sè
- 释义 由于受惊或害怕而失色
定义
环境学方面,脱色是指除去天然水和废水中的色度的水处理过程。天然水中出现的色度是由于水中存在着带色的腐殖酸或较高的锰、铁含量所致。废水中则因含有各种带色的发光体而有色,常采用氧化剂将其氧化脱色,如投加氯、臭氧等进行水的脱色处理,有时投加混凝剂也可进行水的脱色处理。
词语解释
脱色
拼音:tuō sè
词语解释
◎ 脱色 tuōsè
(1) [turn pale]∶由于受惊或害怕而失色
面白脱色
(2) [decolorize]∶用化学药品去掉物质原来的色素
(3) [fade]∶物品褪色
详细解释
(1).由于受惊或害怕而失色。《医宗金鉴·张仲景》:"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集注引 方有执 曰:"脱色犹言失色也。"
(2).用化学方法去掉物质原来的色素。
(3).物品退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