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型银屑病
- 挂什么科 皮肤科
- 哪些症状 脓疱、结痂、脱屑、全身泛发红斑脱屑
-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
- 需做检查 血尿常规、组织检查、病原学检查
- 引发疾病 指尖萎缩、肌无力、低钙血症
病因
脓疱型银屑病发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诱发因素也较多,但一般与用药刺激有关。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不正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而导致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病例有增多趋势。如长期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类药物、日光照射等。亦有人观察到本病发生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之后,故又认为可能与感染有关。但不是直接感染皮肤,而是身体的一种超常反应。另外,这种脓疱和真正细菌感染的脓疱是不一样的。细菌感染的脓疱较大,孤立、散在分布,比较表浅,容易糜烂,表面有脓痂,临床常见于儿童的脓疱疮。而脓疱型银屑病的无菌性脓疱则较小,密集分布,较深,不易形成糜烂面,脓疱干枯后有脱屑。因此,脓疱型银屑病不是细菌感染的,而是一种无菌性脓疱,中医认为其根本的发病原因还是患者的肝阴不足。
脓疱型银屑病的病程较长,治疗缺乏疗效确切的单剂药物,虽然联合用药可控制病情,但一些西方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停药后很容易复发,尤其是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因此,中医专家提醒患者,对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应综合分析病情、病势,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避免单纯追求近期疗效而忽视西药副作用及远期疗效,注意局部与系统治疗的互补性等。
症状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临床上最重的一型,较少见,病因不明,外用刺激性药物、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骤然停药等均为促发因素。发病急骤,可持续数日弛张性高热,伴全身不适、乏力及关节肿胀,红斑上突然出现泛发浅在的黄白色无菌小脓疱,针头至粟粒大小,初为小片,以后融合成“脓湖”,数周内可弥漫性分布全身,皱襞部常出现擦烂、结痂,围绕脓疱的红斑常扩展融合成红皮病样改变,粘膜可见小脓疱,舌面常有较深沟纹,称沟纹舌。病程较长者可伴发指尖萎缩、肌无力、白细胞总数增高、低钙血症、血沉增快,甚至可出现严重的系统性病变及继发感染。短期发热、脓疱常呈周期性复发,持续数日至数周后自行缓解,全身泛发红斑脱屑,成为红皮玻如此反复发作,造成患者低蛋白血症,全身情况差,预后不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 皮疹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皮损初发于大小鱼际,以后皮损渐扩展到掌心、手背及手指,足跖部好发于跖中部及内侧,皮疹为对称性红斑上成群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不易破裂。约1—2周后脓疱干涸、结痂及脱屑,鳞屑下反复出现成群新疱,故同一皮损上可见脓疱、结痂、脱屑等不同时期损害,如此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不愈。患者常伴甲的病变,甲上有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
检查
1、刮去鳞屑可出现半透明的薄膜,有人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出现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氏征。薄膜现象与Auspitz征对银屑病的诊断有特异性。2、必要时作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及骨关节X线检查,关节有炎性反应。X线显示,部分病人关节的变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同,骨质可有局部的脱钙,关节腔狭窄,有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与软组织肿胀。
3、血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数目增多。
鉴别
1、 多限于掌跖,常在大小鱼际或足跖部成批发生多数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基底潮红。2、 约经1~2周脓疱破裂,结痂,脱屑。以后又在鳞屑下出现小脓疱,时轻时重。
3、 自觉痒或疼痛。有时亦可有低热或全身不适,指甲常被累及,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
4、 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常可见有银屑病皮损。
5、有些患者先发于掌跖,经多次反复发作后转变为泛发性者。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特点:
1、 多为急性发病,可在数日至数周内脓疱泛发全身,先有密集的针尖大小的潜在的小脓疱,很快融合成脓湖。
2、 全身各处均可发疹,但以褶皱部及四肢屈侧为多见。有时甲床可出现小脓疱,甲板肥厚混浊。
3、 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及全身不适,血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数增多。
4、 脓疱干涸后,随即脱皮屑,皮屑脱落后又紧接起新的小脓疱;病程反反复复可达数月或更久。
在诊断时,区别二者主要是泛发性者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易继发红皮症等,而局限性者一般没有。
脓疱型银屑病的病因不清楚,但是近年来由于不正规地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而引起泛发性的脓疱型银屑病的病例常见报道。脓疱型银屑病在治愈过程中常常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损害。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常伴发沟状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常性银屑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剂后,停药者易发本病,或与感染、药物刺激有关。本病病情较重,常呈周期性复发,愈后较差。
并发症
常常并发慢性湿疹疾病。预防
对脓疱型银屑病的治疗应综合分析病情、病势,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避免单纯追求近期疗效而忽视药物副作用及远期疗效,注意局部与系统治疗的互补性等。因为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诱发因素也较多,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不正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而导致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病例有增多趋势。此型银屑病病程较长,治疗缺乏疗效确切的单剂药物,虽然联合用药可控制病情,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尤其是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治疗上更是困难。1)认清疾病本质,注意体征鉴别
损害为无菌性脓疱,非细菌感染引起,但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等对病情缓解有效。急性发疹期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支持疗法等。还要注意体征和伴随症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2)加强护理,避免刺激
急性发疹期或病程中,约26%病例有关节症状,15%病例有黏膜损害,52%病例指(趾)甲受累,治疗中应加强对这些受累部位的护理,防止关节损伤和畸形,避免药物刺激使病情加剧。沐浴时禁用热水烫洗、搓擦及肥皂水刺激皮损,以防继发感染。
3)正确选择药物,避免加重病势
脓胞型银屑病患者在治疗中应避免应用可能使病情加剧的药物,如氯喹、保泰松、砷剂等。在治疗合并的关节症状时,应避免应用可能加重寻常型银屑病的药物,如口服消炎痛、关节腔内注射保泰松等。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并用最小有效量维持治疗一段时间,避免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引起的复发。
4)把握病情变化,注意防治结合
脓疱型银屑病多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治疗过程中,脓疱常较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消退要快,继续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应避免应用高浓度、刺激性较大的外用药和热水烫洗,防止脓疱复发。年龄较小的银屑病患者初发即为脓疱型,病情往往进展较慢,治疗效果较好,脓疱可很快消退,消退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脓疱较少复发。脓疱反复发生或由寻常型银屑病发展而来,则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较差,脓疱持续时间较久,消退后易复发。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综合分析病情,客观评价药物疗效,准确判断预后,做到防治结合。
治疗
脓疱型银屑病内用药的治疗,从身体内部机能出发,清除体内郁积的毒素成分,是治愈的关键。而常见的脓疱型银屑病内用药有多种,如口服维甲酸类药物特别是依曲替酯或依曲替酸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效果就比较好。而脓疱型银屑病虽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但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甲砜霉素、美满霉素等可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或抑制炎症介质而发挥治疗作用,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可适当应用皮质激素或是酌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如MTX、环孢素A、羟基脲等,但一定要注意药量剂型的合理把握。外用药物:脓疱型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多适用于局限的皮损,如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等可用皮质激素或维甲酸软膏,也可选择外用PUVA,而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可行药浴、湿敷或保护性粉剂进行辅助治疗,但应注意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必要时可采用封包疗法治疗脓疱型银屑病。
中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药物和护理方法。比如脓疱型银屑病可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由于两者症状不同,并发症、危害也略微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及保健内容的选择也都不同。
中医认为身体内各种机能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虽然银屑病病发于皮肤,但中医认为这和其他器官组织也有密切的关联。中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时,不仅仅要治疗皮肤,还要治患者的内脏等其他器官,从发病的深层原因入手,治愈此病。
中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重在调养内脏,如此可以恢复身体各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由内而外治愈疾病。因此中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效果持久,复发率低。
1、养血润燥法。
皮疹常见有干燥、脱屑、皲裂、革化等特点,属于燥的牛皮癣患者, 应该用当归、地黄、元参、麦冬、白芍、首乌、胡麻仁药物治疗。
2、清热解毒法。
皮疹常有红热肿痛的特点,属于热的牛皮癣患者。常用药物有二花、黄芩、黄柏、黄连、野菊花、蒲公英。
3、活血化瘀法。
皮疹具有色素增加紫斑,出现暗红色结节等特点,属于血瘀的牛皮癣患者。其常用药物有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皮等药物。
治疗银屑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银屑病患者应该得到合理地治疗。因为身体免疫功能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因人而异,所以选择时慎用之,可以向专家咨询后对症选用。医生会依照患者病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方法主要是紫外线治疗和西药治疗,这两种疗法的目的都在于抑制过快的细胞增殖。西医认为,导致银屑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代谢异常,因此无论是紫外线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是为了调节细胞代谢,然而这种舍本求末的方法注定不能根治此病,因此西医治疗银屑病的道路也是越走越窄。
饮食
1、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就会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2、奶类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牛皮癣患者膳食中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在饮食中应加大奶类制品的比例。
3、常吃豆类或其制品及奶类制品:豆类食品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牛皮癣患者普遍蛋白缺乏,常吃大豆及其制品,不仅可以补充以上营养,而且防止食用过多肉类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4、谷类食物为主,多样搭配: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不过,牛皮癣患者越来越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对牛皮癣预防不利。所以,牛皮癣患者应以谷类食物为主、多样搭配的饮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