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脑血管堵塞

2022-06-26 13:29:02 百科资料
脑血管堵塞(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它的发展。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平时饮食要特别注意少盐,清淡,多吃青菜,少动物肉,多吃鱼。
  • 挂什么科 神经内科
  • 哪些症状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乏力或活动障碍、伸舌不居中、昏迷
  • 好发人群 高血压、老年患者
  • 需做检查 头颅ct、MRI、凝血四项、脑血流检查
  • 引发疾病 脑出血、脑疝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症状

  (一)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检查

  诊断脑血管堵塞,“脑血流图检查”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检查之一,被誉为头晕头痛诊断的“金标准”。

  

鉴别

  多普勒可检测脑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流变、心电图等项检查,以便同脑出血、脑栓塞等鉴别。

  

并发症

  脑血栓可并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褥疮、抑郁症和焦虑反应。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之一重症卧床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2、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为下视丘和脑干病变所致,现在认为与视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结节及延髓内迷走神经核有关,自主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但其高级中枢在额叶眶面海马回及边缘系统,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与上述部位原发或继发的病灶有关。

  3、褥疮:主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

  4、脑血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脑血管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预防

  饮食方面

  饮食清淡,以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水果、蔬菜来润肠通便。多饮水,晚饭前可饮蜂蜜水,睡觉前可适量饮白开水,以补充夜间体内水分的消耗,清晨起床后可饮低渗盐水(食盐0.5克左右加白开水250毫升),既能稀释血液,又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穿着方面

  注意保暖,除全身添加衣服外,还应该注意头部保暖。保持平衡心态,情绪要稳定,劳逸要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切忌激动、暴怒及过度疲劳,消除诱发因素。

  药物方面

  每日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粘稠,改善微循环。降压药应根据自身情况相应加量,目的是有效控制血压,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有效减低血液中的“粘、稠、浓、聚”。

治疗

  急性期:

  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素。②双香豆素。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恢复期: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此外,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有助于防止复发。

  特别注意平时少盐,清淡,多吃青菜,少动物肉。多吃鱼。吃降血脂的药物

  中药效果不错,当归12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牛膝20克,葛根20克,牡蛎20克,钩藤15克,杜仲10克,云苓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日三次。

  康复期治疗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认为脑血栓梗塞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饮食

  1、多吃优质蛋白,如鱼,瘦肉,牛奶,鸡蛋,豆腐及豆制品。

  2、多吃富含维生素B、C、E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蛋。

  3、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过咸会引起高血压。

  4、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笋干,辣椒,绿豆,香菇,银耳等,可以增加肠胃蠕动,避免大便干燥。应多喝水,不要因为行动不便,害怕小便而不敢喝水,这对脑血栓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5、体型肥胖的病人要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之后控制每天的饮食量,病人吃不饱可以用蔬菜、豆制品补充,养成吃饭八分饱的习惯。

  6、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复发。忌食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

  7、忌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少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的摄入;忌食过多酱、咸菜等。

  8、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锅等,还有热性食物如浓茶、绿豆、羊、狗肉等。

  9、忌嗜烟、酗酒: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是引起脑血栓的诱因之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