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脊神经根炎

2022-07-14 17:40:07 百科资料
脊神经根炎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脊神经根的炎性或变性病变的总称。病变可侵及颈、胸、腰、骶任一节段的脊神经根,临床上以颈胸神经根和腰骶神经最常受累,可引起肩背痛及腰腿痛。
  • 挂什么科 疼痛科
  • 哪些症状 颈部神经根炎引起上肢疼痛、麻木、乏力、肌肉萎缩、胸部神经根炎引起肋间神经痛、腰部神经根炎引起下肢疼痛麻木
  • 好发人群 青壮年、中老年人
  • 需做检查 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
  • 引发疾病 无相关并发症

病因

  脊神经根炎的病因繁多,硬膜内、外段神经根炎的病因亦不尽相同。膜内段神经根炎常由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等引起;膜外段神经根炎常因局部受凉、受潮、肌肉及横突外伤和炎症等引起。膜内脊神经根炎的病变常较广泛,且多为双侧性者;膜外段者病变常较局限,多为单侧性者。

症状

  颈胸神经根炎起病以急性和亚急性多见,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肩臂部的疼痛、麻木、无力,疼痛常沿上肢外侧或内侧远端放射,咳嗽、用力及解便时加重。上述症状常在受寒、劳累后明显,温热和休息后减轻,检查可发现在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内的感觉过敏(早期)、减退或消失(后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上肢肌肉可有轻度萎缩;相应的颈、胸椎旁可有压痛。

  此外可有皮肤温度及颜色的改变、营养和汗腺分泌障碍等植物神经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脑脊液可有轻度淋巴细胞增高。

  2.诱发电位。受损范围内的肌肉可呈失神经性肌电图改变,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肌电图的检查是明确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3.头颅CT及核磁共振。

  

鉴别

  1.颈椎病:症状与颈胸神经根炎较相似。但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可有眩晕或脊髓受累表现。叩击头顶或自头顶向颈部加压时,可引起上肢疼痛加重(Spurling征)。颈髓X线摄片或CT检查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或骨刺伸入其内、椎间盘变性等改变。颈椎牵引等治疗可使症状减轻。

  2.颈段脊髓肿瘤: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早期体征常较局限,根性症状更为突出,腰椎穿刺可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常正常。脊髓造影见病变部位造影剂流通受阻及充盈缺损。

  3.臂丛神经炎:多见于成年人,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部位常在一侧的锁骨上窝或肩部,逐渐扩展至同侧上臂、前臂及手部、尺侧较甚。臂丛神经干(锁骨上窝处)有压痛,牵拉上肢时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4.胸腔出口综合征:主要由颈肋,前中斜角肌病变及肋骨或锁骨畸形,局部肿块压迫等引起。表现为上肢神经和血管的受压症状。神经受压出现患肢的放射性疼痛。锁骨下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苍白、发凉、甚至有雷诺现象。患肢过伸及外展时,桡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此外,尚需与脊髓空洞症、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鉴别。

并发症

  骶神经根损害较重时尚有失张力性膀胱和性功能障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应按时翻身、变换体位、协助排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如呼吸功能不全、可酌情作辅助呼吸避免因呼吸功能衰竭危及皇者生命。注意保暖,必要时予以抗生素。如果有肢体活动障碍的需要积极的预防褥疮,主要是不再使局部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

预防

  1.积极治疗引发本病的各种疾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有可疑神经根炎表现的患者应该进行积极的检查,并明确诊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

  消除病因,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及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

  1.病因治疗

  控制各种感染及糖尿病等。

  2.药物治疗

  可选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同时使用B族维生素、辅酶Q10、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以促进神经修复及机能的改善,亦可使用地巴唑、加兰他敏、碘化钾等,以改善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酰胺咪嗪或苯妥英钠等治疗。

  3.理疗

  局部热敷按摩等均有一定疗效。

  

饮食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肥腻食物。戒除烟酒嗜好。

  2、宜吃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疗药物或食物:如双花、蒲公英、黄芩、黄芪、当归、薏米仁、芦笋、藕、慈姑、山楂等。

  3、可以通过医生辩证后用中药治疗,恢复期可以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方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