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化脓性骨髓炎
- 挂什么科 脊柱外科
- 哪些症状 腰大肌脓肿、四肢瘫痪、颈肩痛、高热寒战、腰背痛、骨髓损害、脊柱破坏、强迫俯卧位
- 好发人群 中年人群
- 需做检查 血培养、骨显像、核磁共振成像(MRI)、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
- 引发疾病 肢体瘫痪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病原菌进入脊椎的途径有三种:
1.通过血液途径播散 先有皮肤及黏膜化脓性感染病灶,经血液途径播散。
2.局部蔓延 邻近脊椎的软组织感染直接侵犯。
3.淋巴传播 经淋巴引流蔓延至椎体。
(二)发病机制
本病多见于成人,以腰椎最为常见,其次为胸椎,颈椎发病少见。病变多数局限于椎体,向椎间盘与上下椎体扩散,偶有向椎弓扩散侵入椎管内的。大多数病例则形成椎旁脓肿,在腰椎则为腰大肌脓肿,在上颈椎则为咽后壁脓肿。病变发展迅速,并有硬化骨形成,彼此融合成骨桥,甚至出现椎体间融合。
症状
按起病急缓可分成急性型、亚急性型与慢性型三种类型。
1.急性型 这种类型通常来源于血液途径播散。患者起病急骤,有畏寒、寒战及高热,体温可达40℃,毒血症症状明显。腰背痛或颈背痛明显,卧床不起,不能翻身或转颈。椎旁肌肉痉挛明显,并出现叩击痛。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达数万,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并有中毒颗粒,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高热可持续2周以上,部分病例出现肢体瘫痪。大型腰大肌脓肿可在腰部或流至股部时被触及。此类病例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至少在1个月后才出现椎体内虫蚀状破坏。一旦出现X线征象后,骨破坏迅速发展,椎体形状不对称,成楔状改变,密度浓白成硬化骨,并向邻近椎体蔓延,使椎间隙变窄,并可见有椎旁脓肿。最后,形成骨桥或椎体间骨性融合。CT与MRI检查可以提前发现椎体内破坏灶与椎旁脓肿。
2.亚急性型 这类病例通常在近期内有过腹腔内炎症或腹内手术后感染病史。在感染病灶控制后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出院后不久发生腰背痛及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毒血症症状亦比较轻微,有血白细胞计数增加和血细胞沉降率加快。本病的病理变化发生在椎体的边缘,因此早期的X线检查往往没有阳性发现,X线表现往往延迟到1~2个月后出现,表现为椎体边缘破坏和椎间隙变窄以及进行性骨硬化。这类病例的致病菌大都毒性比较低,或是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比较强,因此整个病程表现为良性过程。
3.慢性型 起病隐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腰背痛,没有神经根症状,体温不高,或仅有低热,状如结核,血白细胞计数不高,但血细胞沉降率可增快。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阳性发现,1~2个月后椎体呈对角线状,有半个椎体密度增高,出现骨硬化表现。随着病变发展,椎间隙进行性变窄,通常需半年之久。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往往被诊断为转移性硬化性骨肿瘤。用抗生素后症状会改善,但会反复发作,因此整个病程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
1.急性型 起病急骤,有高热及毒血症症状,血培养往往可以检出致病菌。早期发现病灶有赖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而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以表现出炎性异常信号和骨破坏。
2.亚急性型 如有过腹腔内炎性病变病史或腹内手术后感染病史,可以提醒诊断。
检查
X线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化验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
应尽早诊断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时治疗。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培养。必要时,局部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外伤所引起骨髓炎,根据外伤病史及局部症状即可诊断。
鉴别
本病还必须与脊柱结核相鉴别,部分儿童椎体结核起病时亦可有高热,椎体破坏成楔形并有椎旁脓肿形成。但结核性病变不会出现骨硬化表现,X线表现进展亦相应缓慢。本病亦必须与有癌性发热的脊柱肿瘤相鉴别。本病大都局限于椎体,很少蔓延至附件;而脊柱肿瘤早期即侵犯椎弓根,可资鉴别。
无此类病史者往往与成人椎间盘型脊柱结核混淆不清,但骨硬化表现有助于诊断。本病与椎间隙感染难以鉴别,甚至有人认为本型便是椎间隙感染的一种类型。
与硬化性脊柱肿瘤混淆不清,特别是年老者更与前列腺癌骨转移难以鉴别。根据完整的椎弓根与进行性椎间隙变窄,诊断不难。由于影像学依据出现较迟,难以作出早期诊断,因此某些病例需做骨组织穿刺活组织检查。
并发症
化脓性骨髓炎的并发症
(一)贫血,低蛋白血症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程迁延,长期反复急性发作,低热和窦道内脓性分泌物的排出,对全身将产生慢性消耗性损害,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常见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存在,进不步降低了全身及局部的抗病能力,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更增添了不利因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中纠正贫血及治疗低蛋白症甚为重要。
(二)全身性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是病理学上组织变性的一种,分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全身性淀粉样变并发于象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这样的长期反复化脓性炎症,病理学表现为全身脏器的细胞间隙,血管基底膜上淀粉样物质的沉积,沉积物实际上是一种蛋白类物质,但具有遇碘变蓝的性质,病变的脏器常发生严重的功能损害。
预防
饮食注意
1、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因骨与软组织的修复又离不开维生素、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和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荷尔蒙、纤维质等。素食中所含碱性物质最丰富,如在体内最活跃的钙、钾等离子,水果之中含量很高。
2、忌大量吃肉,少食蔬菜水果。
疾病护理
一般护理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起病原因和发病过程 ,并详细记录。嘱其卧床休息 ,限制活动,,多饮水避风寒,防外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
、体温较高时及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治疗
(一)治疗
1.足量广谱抗生素 早期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血培养可以帮助检出致病菌与挑选合适的抗生素。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控制后还需使用口服抗生素至少4~6周。
2.全身疗法 全身性支持疗法十分重要。
3.制动 急性型大都为致病性较强的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有很强的椎体间骨性融合的倾向,一旦融合完全,很少有后遗症状。亚急性与慢性型的致病菌毒性较低,以白色葡萄球菌或其他细菌为主,不容易产生骨性融合,以后很容易产生腰椎不稳与反复急性发作。因此,主张在起病后或诊断后睡石膏床或上石膏腰围带一侧大腿,以利于骨桥的连接。
4.酌情选择手术疗法 化脓性椎体骨髓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只有出现截瘫或巨大椎旁流注脓肿者需做手术治疗。视病情的需要与患者的一般情况决定施行椎板减压术、病灶清除术或脓肿引流术。
(二)预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饮食
骨髓炎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1.金髓膏:枸杞子250克,白酒500克。将枸杞子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白酒内浸泡15天后取出,再放入盆内研成浆汁。将泡过枸杞子的白酒与枸杞子浆汁一起倒入纱布袋内,绞取汁液,将其倒入锅中,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汁液浓缩呈膏状,停火,待药膏稍凉时,盛入瓶内备用,每次一汤匙,早晚各服1次,用温热的白酒或黄酒冲服。
2.黄精枸杞子蒸鹌鹑:黄精、枸杞子各10克,鹌鹑1对,调味品适量。将鹌鹑置水中闷死,去毛杂,纳二药于腹中,置碗中,加鸡清汤及葱、姜、椒、盐、料酒,味精各适量,盖严,上笼蒸熟服食,每日1剂。
3.首乌杞地酒:制何首乌、生地黄、枸杞子各15克,白酒100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择净,用清水适量润透,与白酒同置瓶中,纳入冰糖、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每日1次,每次15~30毫升。
4.枸杞苡仁粥:枸杞子10克,骨碎补、续断各15克,薏苡仁50克。将骨碎补、续断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枸杞、薏苡仁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
5.枸杞鹿筋汤:水发鹿筋150克,枸杞子30克,蘑菇、火腿、菜心、调味品各适量。将鹿筋发开,切段,用清汤、清水、盐水、料酒氽片刻,捞出控净水。炒勺放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放入料酒烹,加入鹿筋、清汤适量,旺火烧开,放入枸杞子、火腿薄片、蘑菇薄片、菜心、姜汁、食盐、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剂。
6.杞膝骨头汤:枸杞子30克,牛膝15克,猪脊椎骨500克,调味品适量。将二药择净,猪脊骨洗净,剁块,与诸药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沸后,加入葱、姜、盐、料酒等,文火煮沸约2小时即成,饮汤食肉,每周2剂。
7.猪骨炖海带:猪排骨1000克,猪大骨2000克,海带250克,枸杞子、山茱萸、桂元肉各1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骨洗净、排骨剁块、大骨捶破、海带洗净,同入高压锅中,加清水适量及葱、姜、椒、盐、米醋、料酒等,文火蒸烂后,调入味精适量服食,每周2剂。
8.猪髓壮骨汤:猪骨髓1条,鹿茸5克,枸杞子、鱼鳔各3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骨髓洗净,与诸药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猪骨髓烂熟后,加调味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周2剂。
骨髓炎吃什么对身体好?
应食用清淡可口的素食,以偏碱性食物调节体液酸碱度:
碱性食物主要分为:一、蔬菜、水果类;二、海藻类;三、坚果类;四、发过芽的谷类、豆类。
要避免或减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摄取:一、淀粉类;二、动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类;六、豆类(如花生等)。
强碱性食品:茶、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无花果、西瓜、葡萄、葡萄干、板栗、咖啡、葡萄酒等等。弱碱性食品:豆腐、豌豆、大豆、绿豆、竹笋、马铃薯、香菇、蘑菇、油菜、南瓜、豆腐、芹菜、番薯、莲藕、洋葱、茄、南瓜、萝卜、牛奶、苹果、梨、香蕉、樱桃等等。
骨髓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忌食用荤油肥腻;少吃辛辣食物;少吃生食。
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因骨与软组织的修复又离不开维生素、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和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荷尔蒙、纤维质等,它们都主要是来自新鲜的谷类、蔬菜与水果;又因处在病理状态下的患部组织的修复需要一个偏碱性的生理环境,才能有修复的条件。素食中所含碱性物质最丰富,如在体内最活跃的钙、钾等离子,水果之中含量很高。在慢性骨炎期,患者不能缺少了碱性物质在血液中的恒定浓度。有些病人怕营养缺乏,每餐大量吃肉类,少吃了蔬菜与水果,使血液带酸性,患部组织因循环障碍,酸性物质更多,于是体内的"钙搬家"运动就此开始,血液将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尤其是处在病理环境中的骨组织的钙搬走,病骨出现脱钙或骨质疏松现象,这可能就是因其食肉过多,导致酸性血液使骨质代谢发生紊乱的结果,所以提倡素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