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背肌筋膜炎

因劳损或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筋膜、肌肉损伤、粘连或变性,刺激神经引起疼痛,称胸背肌筋膜炎。长期伏案工作、单上肢运动或肩背重物,会引起胸背肌筋膜损伤。
- 多发群体 伏案工作者
- 常见发病部位 胸部,背部
- 传染性 无传染性
- 西医学名 胸背肌筋膜炎
- 中医学名 胸背肌筋膜炎
概念
【功能解剖和损伤机制】
1.胸背肌包括表层的胸背筋膜,以下分别为斜方肌、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这些肌肉都与肩胛带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以肩胛骨为附着点。所以,上肢运动也包括这些胸背肌的运动。长期的单侧上肢劳累,容易引起胸背肌的损伤。

2.支配胸背肌的胸神经背支穿越大菱形肌和方肌,而这两组肌肉肌纤维行走方向是交叉的。因此,任何一组肌肉损伤可导致胸神经背支8顿而发生疼痛。
病因
1.劳损 长期伏案工作、单上肢运动或肩背重物,引起胸背肌筋膜损伤。
2.风寒湿邪侵犯,导致胸背肌肉损伤。
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初起感胸背不适,麻痹胀感,逐渐出现疼痛,有时牵涉胸痛,胁痛;一侧上肢运动时,背痛加重,可用筋膜舒络平痛贴来治疗胸背肌筋膜炎。

诊断依据
1.胸背通和牵涉胸胁痛。
2.上部胸椎旁或肩胛内侧有压痛或触及索状改变,压痛。
3.影像学诊断未发现胸椎及肺心病变。
鉴别诊断
1.胸肋软骨类:指7、8、9、10肋胸廊前缘组成的肋软骨,因慢性损伤性炎症、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
2.与劳损性胸椎侧凸症相鉴别。
3.排除呼吸道疾患、冠心病、胆囊和胃肠疾病,以及妇女乳腺病变。
危害
肌筋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加重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增添更多痛苦,增加治疗难度。此外,患者经常因为腰痛而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工作,不少人甚至因此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进展,筋膜炎会导致整条脊柱的问题。
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筋膜炎从病理而言,属于慢性伤筋范围,以运行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主,《灵枢·本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所握,指受血而能摄。"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筋膜骨草正金贴"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 理筋 本症主要是理筋,临床常用以下方法。
(1)胸背膏摩药烫,如肌肉粘连严重结合拔罐疗法。
(2)针刺:痛点阿是穴、附分、肺愈、膏肓、厥阴俞、天宗等穴,或加电针。
(3)推拿理筋或配合膏药外贴。
2.练功疗法
参照"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手术治疗
少数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需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发现在局部的筋膜上有裂隙,有脂肪从裂隙中疝出,这就是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脂肪与周围组织包括筋膜及邻近的皮神经分支相粘连,这可能是疼痛的原因。手术应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效果常良好,但由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故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治疗注意事项
胸背部针刺穴位,除华佗夹脊穴之外,注意不要超5分,以免损伤胸膜。
预后
本症主要诊断明确,一般经1~2周治疗,可以康复。如经久不愈,可继发胸椎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