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胰腺疾病

2022-07-05 13:43:57 百科资料
胰腺是人体内仅仅次于肝脏的第2大腺体可以分泌胰液和胰岛素胰液含有关节炎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胰岛素为内分泌类激素主要长期作用是调节血糖的浓度常见胰腺医学疾病就医指南可查看本站相关页面:胰腺炎胰腺癌胰腺疾病硕士可分七类:①炎症或感染如急性胰腺炎师从慢性胰腺炎胰腺脓肿其中以急性胰腺炎最为常见慢性成立胰腺炎次之②遗传性参与疾病如胰腺囊性纤维化家族性遗传性胰腺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韦默氏综合特别征)均非常少见③内分泌功能低下如糖尿病④良性肿瘤如胰囊腺瘤胰腺泡腺瘤不常见⑤恶性肿瘤如胰腺癌比较常见⑥内分泌腺瘤如佐林格-埃利森2氏理论综合征(胃泌素瘤)胰岛素瘤胰升糖素瘤弗纳-莫里逊2氏综合理论征(血管活性肠肽瘤)胰多肽瘤生长抑素瘤很少见⑦先天畸形如环状胰腺胰腺分离迷路胰腺组织问题等比较少见
  • 挂什么科 消化内科
  • 哪些症状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胸背痛
  • 好发人群 胆囊炎及肥胖者多见
  • 需做检查 血常规、胰腺彩超、胰腺CT
  • 引发疾病 胰腺坏死、胰腺炎、胰腺钙化症

病因

  1.胆道疾病

  最常见原因:胆汁反流。

  共同通道学说:

  由于大部分人的胆总管与主胰管均在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前汇合,所以胆石症、胆管炎、胆道蛔虫等,可使胆汁向胰管逆流并激活胰酶,同时,也导致胰管内胰酶引流不畅,胰液逆流而引起胰腺组织损害。

  2.酗酒、暴饮暴食

  是西方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酒精及暴饮暴食可刺激胰液大量分泌,大量饮酒导致0ddi括约肌痉挛和胰管梗阻,胰液引流不畅、逆流而损害胰腺组织。

  酒精对胰腺也有直接毒害作用。

  3.十二指肠液反流

  导致十二指肠内压增高的因素,可以使十二指肠液逆流入胰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激活各种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

  十二指肠压力增高的原因:

  ① 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

  ② 十二指肠憩室。

  ③ 环型胰腺。

  ④ 十二指肠炎性狭窄。

  ⑤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襻梗阻等。

  4.损伤

  上腹部手术或外伤后,经内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等均可引发胰腺炎。

  5.胰腺血液循环障碍

  低血压、心肺旁路、动脉栓塞、血管炎、血液粘滞性增高等因素,引起胰腺血流障碍导致胰腺炎。

  6.其他

  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其他高钙血症所致胰石症。

  ② 糖尿病性胰血管病类。

  ③ 情绪激动致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影响胰液、胆汁正常引流。

  ④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雌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也可诱发胰腺炎。

  ⑤ 某些胰腺炎病人有家族史,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幼年发病,常伴有胰石。

  ⑥ 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伤寒杆菌等感染可能累及胰腺。

症状

  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为: 1)腹痛 是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起始于中上腹,也可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累及全胰则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痛。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

  2)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偶可伴咖啡样内容。

  3)腹胀: 早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可由腹膜后蜂窝织炎刺激所致。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腹胀以上腹为主。腹腔积液时腹胀更明显:病人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膜炎体征: 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常无明显肌紧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延及全腹。

  5)其他症状: 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左右。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

  2、慢性胰腺炎:主要是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或左肩放射等。 慢性胰腺炎可形成胰腺肿块,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肿瘤压迫胰管可引起周围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当取胰腺表面组织活检时往往误诊为慢性胰腺炎。在手术探查中穿刺取深部组织活检或在术前采用ERCP,可以做出诊断。

  3、胰腺癌的症状为: 早期胰腺癌因病灶较小且局限于胰腺内,可无任何症状。随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增大,累及胆囊、胰管及胰周组织时,方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及隐痛、黄疸、消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其中以黄疸最为突出,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最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有胆道疾病及长期饮酒史,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体重减轻等应疑有胰腺疾病的可能。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才能确定。确诊后应及时治疗,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4、胰岛素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过性低血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立即消失。

  易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合并有胰腺癌者高于正常人群。

  2、内乳头状黏液瘤也属癌前病变。

  3、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胰腺癌发病中占5%~10%。

  4、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

  5、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6、良性病变进行过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升高1.5~5倍。

  7、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一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8、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检查

  1、X线检查(胃肠钡餐X线检查,可查出胰腺临近器官有无受压变形)。 2、B超检查。

  3、纤维内镜检查。

  4、CT或MRI检查。

  5、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淀粉酶、血糖、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转肽酶、血红蛋白。

  6、免疫学检查,癌胚抗原测定(CEA),胰腺癌胚抗原(POA)测定,CAl9—9测定等。 你最近左侧上腹部不适,仅此症状不能诊断胰腺疾病,左上腹部的内脏器官有:胃的左侧部分、脾脏、胰腺、结肠脾曲等。 左上腹疼痛可由以下疾病引起: 1、胰腺疾病; 2、脾曲综合症——表现为左上腹胀气、疼痛不适、及便秘等。可骤发可缓发,持续半~数小时。为肠功能失调有关。 3、胃部的急慢性炎症、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等,也可引起左上腹不适或疼痛。 可根据以上情况,做有关检查。

预防

  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做到宽宏大度,笑口常开,确保心理健康。那就是最好的“抗体”。此外,还要调整膳食结构,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

  不吸烟不酗酒,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另外,也要做好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及胆道疾病等相关性疾病的防治。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者,应做好职业防护。

  能够减少的复发

  “三分医药、七分调理”,在饮食方面要多加注意。病后饮食的摄取宜清淡、易消化又富于营养;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控制食盐摄入,合理搭配,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对于该避免的食物要注意忌口:避免刺激性强食物;避免某些发物及不新鲜食物;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特殊忌口;避免与用药相畏忌的食物如:人参、萝卜、补血药、茶叶等。

治疗

  胰腺癌的手术治疗是最好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早期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主要方法。大多数肿块位于腹侧胰头且与胰管、十二指肠壁无直接关系。据报道大约80%的患者可行完整的肿瘤切除,如能实施,常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情况,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单纯肿瘤切除术等。

  胰腺癌的治疗手术后可以辅助化疗,主要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其他的药物,可以延长生存期.化疗前须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接受化疗的患者须密切随访,包括体检,腹部,胸部影像学和血CA19-9检查.

  适应症: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辅助化疗;胰腺癌伴转移;局部进展无法切除胰腺癌,手术或其他治疗后复发转移

  放疗是医学上常用的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胰腺癌也不例外。不能切除、转移病灶或术前为使肿瘤病灶缩小时可选择放疗。但是,普通放疗治疗不够精准,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副作用多,有些患者身体无法承载。而射波刀属于现代放疗,是在传统的放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假如了实时影像跟踪系统和同步呼吸系统,治疗的精准度大幅度提高,副作用很少。而且,在脑部肿瘤的治疗上,还不用带头架,照射没有任何死角,治疗的时间大大缩短,一般只需1-5次,1-7天就就可完成全部治疗。

  缺点:对于6厘米以上的肿瘤,治疗效果不明显。如果肿瘤较大,尽量先进行手术,缩小肿块面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