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胃溃疡性穿孔

2022-06-26 01:35:49 百科资料
急性穿孔是胃溃疡最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溃疡穿孔而住院治疗的病例占溃疡病住院治疗的20%左右。有报道,胃溃疡穿孔的病死率为27%,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超过80岁病死率可迅速上升。病死率与穿孔后手术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据报道穿孔6h后才行手术者,则术后病死率迅速增加。
  • 挂什么科 消化外科
  • 哪些症状 上腹刀割样剧痛向全腹扩散、面色白苍、冷汗、肢体发冷、恶心、呕吐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腹穿、X线立位平片、血象、血液生化
  • 引发疾病 感染性休克、脓毒症

病因

  导致DU病人穿孔的因素很多,主要危险因素有:

  1.紧张与劳累 精神过度紧张或劳累,会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使溃疡加重而穿孔。

  2.饮食过量 过量饮食使胃内压力增加,促使胃溃疡穿孔。

  3.非类固醇抗炎药的应用 非类固醇抗炎药和GU、DU的穿孔密切相关。对应用此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显示非类固醇抗炎药是DU穿孔的主要促进因素。

  4.免疫抑制剂应用 尤其在器官移植患者中应用激素治疗,会促进DU穿孔的发生。

  5.其他因素 包括患者年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伤、大面积烧伤和多发性器官功能衰竭等。

    

症状

  1.约有半数患者溃疡穿孔后常反射性引起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及胃液,混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如病情发展导致肠麻痹,则呕吐会更严重。穿孔后的激烈刺激常可引起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胶冷、心悸、出汗、体温下降、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2.穿孔1-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膜渗出液增多,稀释了流入腹腔的胃内容物,以上各种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腹痛和腹肌紧张有所减轻,休克症状亦自行好转,但压痛仍很明显。此时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穿孔10-12小时后,随着腹腔渗出液的吸收及继发细菌感染,若得不到及时诊治,病人感染严重,可进入腹膜炎晚期,出现寒战、高热,甚至发生中毒性肠麻痹、败血症、脓毒血症,最终因中毒性休克而死。

  3.老年及体弱患者对穿孔的反应及耐受性与青壮年患者不同。其腹痛症状不太明显和剧烈,但呕吐、腹胀较重,容易休克,病情发展较快,预后差,必须高度警惕。

  急性溃疡穿孔病例70%有溃疡病史,15%可完全无溃疡病史,有15%病例在穿孔前数周可有短暂的上腹部不舒服。有溃疡病史者在穿孔前常有一般症状加重的病程,但少数病例可在正规内科治疗的进程中,甚至是平静休息或睡眠中发生。

  穿孔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上腹剧痛,呈刀割样,可放射至肩部,很快扩散至全腹。有时消化液可沿右结肠旁沟向下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病人常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肢体发冷、脉细等休克症状,伴恶心、呕吐。病人往往非常清楚地记得这次剧痛突发的确切时间。2~6h后,腹腔内大量渗液将消化液稀释,腹痛可稍减轻。再往后,由于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期而症状逐渐加重。

  体征:病人呈重病容,强迫体位,呼吸表浅。全腹压痛,反跳痛,但以上腹部最明显,呈“板状腹”。胃穿孔后,胃内空气可进入腹腔,站立或半卧位时,气体位于膈下,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即所谓“气腹征”。若腹腔内积液超过500ml以上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一开始即可消失,所谓“寂静腹”。通常的高热。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多在(15~20)×109/L,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常因脱水,血液浓缩而升高。

  2.血清淀粉酶 可中度升高,但血清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在正常范围内。

  3.腹腔穿刺或灌洗 可得混浊液体,特别是抽得胃内容物有食物残渣与胆汁时,可立即作出诊断。

  4.X线检查 立位腹部平片检查,80%病人膈下可见半月形的游离气体影。穿孔大、渗液多的病例可发现腹腔内液平,腹膜外脂肪线消失或模糊。

  5.B超检查 病人仰卧时,可在肝前缘与腹壁间的肝前间隙显示气体强回声,其后方常伴有多重反射。坐位检查,通过肝可以在膈肌顶部与肝之间显示气体回声。

  

鉴别

  急性胃溃疡穿孔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胰腺炎 有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但急性胰腺炎疼痛常为左上腹带状压痛,背部放射痛。当胃穿孔进入小网膜腔内时也有背部放射痛,需仔细鉴别。胰腺炎发病前常有高脂肪暴餐史,检查时无“气腹征”。实验室检查血、尿液淀粉酶常升高。

  2.急性阑尾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时胃内容物可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容易与阑尾炎相混淆。阑尾炎多以阵发性脐周绞痛开始,以后逐渐加重。腹膜炎体征以右下腹最明显,穿孔前常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和反跳痛,穿孔后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但仍以右下腹和下腹部明显,而胃穿孔以上腹部体征最明显。阑尾炎无“气腹征”,亦不伴休克症状,总之没有胃穿孔那么严重。腹穿和X线腹部立位平片可作参考。

  3.胃癌穿孔 少见。单从症状体征难以鉴别,但年长者胃病史短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术中送快速病理切片检查。另外尚应予坏死性胆囊穿孔等胆道疾病,以及肠坏死肠梗阻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

  

预防

  1、多吃这些食物:花生、萝卜、芝麻糊、枣子能很好地抑制胃酸分泌,而且还能中和胃酸,这些食物,对于预防胃溃疡,是很有帮助的。

  2、注意饮食,要有规律,细嚼慢咽,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更忌暴饮暴食。

  3、适当减压,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生活要有规律,加班加点,熬夜,要尽量减少,有压力,有不良情绪,要及时排解。

  4、对于烟、酒、浓茶、咖啡、辛辣刺激之物,要尽量少吃。注意饮食的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免造成病菌感染。

  

治疗

  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1.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通过胃肠减压减少漏出,加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待溃疡穿孔自行闭合,腹腔渗液自行吸收。非手术治疗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溃疡穿孔患者年龄大,若因非手术治疗耽误太久的时间,再施行手术治疗将增加手术病死率。非手术治疗后半数病人仍有溃疡症状,最终还需手术,且再穿孔率可高达8.5%,此外有一定数量的误诊与漏诊。因此选择非手术治疗应掌握严格的适应证:①穿孔小,空腹穿孔,渗出量不多,症状轻;②病人年轻,病史不详,诊断不肯定,临床表现较轻;③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施行手术条件者;④穿孔时间已超过24~72h,临床表现不重或已有局限趋势(可能形成脓肿)者。总之饱食后穿孔,顽固性溃疡穿孔以及伴有大出血幽门梗阻。恶变者均不适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目前国内大多应用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随着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开展,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也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少数医院还开展了腹腔镜穿孔修补或粘补术。

  (1)单纯穿孔修补术:过去30年对溃疡穿孔是行单纯穿孔修补术还是行治愈性手术存在分歧,焦点是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后有超过半数的病人溃疡复发,20%~40%的病人还需行治愈性手术。国外报道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后溃疡复发率可达61%~80%,40%需再手术治疗。国内约64.8%远期效果差,因此有人不主张行单纯修补术而应施行治愈性手术。但国内资料表明急诊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占相当高的比例(47.3%~78.38%);Jcan-Maric等报道占51.23%。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胃溃疡的发病率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比例在上升,且年龄偏大,行治愈性胃大部切除术的病死率高。②药物治疗的进展,外科医生对于消化性溃疡手术和术式选择趋于保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报道20世纪90年代单纯修补所占比例上升至86.91%。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0年以后单纯修补所占比例亦上升至90%以上。无论选择何种术式应掌握适应证。

  单纯穿孔修补术适应证:①穿孔时间>8h,腹腔内有明显的脓性渗出液,全身情况较差者。②急性溃疡,穿孔边缘柔软而无硬结,病人年轻,无慢性溃疡病史。③年龄>65岁。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

  手术方法是术前置胃管、禁食、输液、抗感染等治疗,取正中切口。入腹后检查穿孔位置,吸净渗液,在穿孔周围取活检标本后,于穿孔处用细线间断缝合3针,打结前或在打结后覆盖网膜。冲洗腹腔,放置引流。

  (2)胃大部切除术:胃穿孔后的胃大部切除术应尽量施行毕Ⅰ式手术,术后远期效果优于毕Ⅱ式手术。

  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①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时间<8h,全身情况较好,可作包括溃疡灶在内的胃大部切除术。如高位巨大胃溃疡,应先冰冻切片排除胃癌。②DU穿孔曾做缝合修补术后穿孔复发者。③DU穿孔,位于幽门环附近,缝合可能会狭窄者。④穿孔合并出血或梗阻者。⑤慢性溃疡病治疗期穿孔者。

  (3)胃穿孔修补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除以上两种手术方法以外,国内外还有人提出可行穿孔修补术后附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李世拥等对60例穿孔患者行修补术加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诊6年,溃疡复发率2.3%,仅1例复发穿孔(1.7%)。远期疗效良好。溃疡穿孔行HSV+穿孔修补术优点在于不切除胃体,手术病死率低。Boey等(1982)报道350例,其中仅2例死亡。Boey等还将穿孔修补加高选迷切术、单纯修补术、迷走神经干切断加引流术三者进行比较。随诊3年以上,发现溃疡复发率分别为3.8%、63.3%、11.8%。Jordan报道一组60例,作HSV术加修补,其中无死亡者,术后遗症极少,复发率约1.7%。

  (4)腹腔镜下胃穿孔的处理:随着腹腔镜的应用,国内也有少数单位开展了腹腔镜下溃疡穿孔修补术或粘补术。

   

饮食

  1.白胡椒煲猪肚汤

  白胡椒略打碎15g,猪肚1只(去杂,洗净),放水适量,慢火煲,调味后服食。适用于虚寒型溃疡病。

  2.莲子粥

  莲子30g,大米100g。按常法煮粥,每天食用,连续服1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

  3.怀山粥

  怀山药100g,粳米100g。一起加水煮成稀粥,每天1剂,分3次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糯米粥

  糯米或粳米100g,红枣7枚。按常法煮粥,熟至极烂,经常食用。适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5.田七鸡蛋羹

  田七末3g,藕汁30ml,鸡蛋1个,白糖少许。将鸡蛋打破,倒入碗中搅拌;用鲜藕汁及田七末,加白糖,与鸡蛋搅匀,隔水炖熟服食。可治血瘀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出血。

  6.银耳红枣粥

  银耳20g,红枣10枚,糯米150g。按常法煮粥。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患者。

  7、新鲜猪肚一只洗净,加适量花生米及粳米,放人锅内加水同煮。煮熟后加盐调味,分几次服完。数日后可重复一次,疗程不限。

  8、花生米浸泡30分钟后捣烂,加牛奶200毫升,煮开待凉,加蜂蜜30毫升,每晚睡前服用,常服不限。

  9、蜂蜜100克,隔水蒸熟,每天2次饭前服,两个月为一疗程。饮食期间禁用酒精饮料及辛辣刺激食物。

  10、鲜藕洗净,切去一端藕节,注人蜂蜜仍盖上,用牙签固定,蒸熟后饮汤吃藕。另取藕一节,切碎后加适量水,煎肠服用。对溃疡病出血者有效,但宜凉服。

  11、新鲜卷心莱洗净捣烂绞汁,每天取汁200克左右,略朋温,饭前饮2匠,亦可加适量麦芽糖,每天2次,10天为一疗程。

  12、蛋壳炽黄,研细末过筛,饭前服3克,每日服2~3次。蛋壳含碳酸钙93%、碳酸镁10%、磷酸镁0.5%、有机物5%,有制酸、止痛、收敛的作用。

  13、新鲜马兰头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4、桃仁猪肚粥

  原料和制法:桃仁(去皮尖)、生地各10g,熟猪肚片、大米各50g,料适量。将肚片切细;取二倍水煎取汁,加猪肚、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益气活血,化淤止痛。

  15、佛手扁苡粥

  原料和制法:佛手10g,白扁豆、苡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扁豆、苡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效:可泻热和胃,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便秘等。

  16、鸡蛋三七炖

  原料和制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