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
- 挂什么科 呼吸内科、传染科
- 哪些症状 高热寒战、咳血痰、呼吸急促、淋巴结肿大、胸痛、呕吐、腹泻、肝肿大、呼吸衰竭、脾肿大、咳痰、恶心与呕吐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痰液细菌培养、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凝集实验
- 引发疾病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
病因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啮齿动物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人,造成人间的鼠疫。本病起病急剧,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3~5天。是鼠疫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原发性肺鼠疫为数小时到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高热伴畏寒、寒战,淋巴结肿大,可有呕吐、腹泻、肝脾肿大及出血表现。
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数为原发性吸入性肺鼠疫。
主要症状有:
1.咳痰为脓血痰、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胸痛、咯血。
2.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肺部体征少,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3.淋巴结肿大,可有呕吐、腹泻、肝脾肿大及出血表现。
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为本病之特征,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死于休克及呼吸衰竭。多于2-3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因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色病”之称。
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甚至呈类白血病反应。轻中度贫血伴血小板减低。
2.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可取淋巴结穿刺液、痰、血或脑脊液,压片或印片染色镜检,亦可做培养和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鼠疫病的凝集试验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反向血凝试验检测抗体急性期及恢复期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或效价≥1∶100有诊断价值。
X线胸片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或融合性实变阴影。
鉴别
肺鼠疫须与其他肺部炎症鉴别,如大叶性肺炎,肺炭疽,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及支原体肺炎。
并发症
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引起呼吸衰竭。
预防
1、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4、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周前接种菌苗,有效期1年,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链霉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分,4次口服。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
治疗
本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传染性强。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消毒隔离 严格隔离,病室灭鼠、灭蚤。彻底消毒病人排泄物。医护人员有严密的自身防护措施。
2.病原治疗 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传统常用药物包括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链霉素是首选药物,成人剂量每天30mg/kg,分2次肌注或首剂1g肌注,后改为0.5g,1次/6h。严重病例首次1g,后改为0.5g,1次/4h,病情好转后改为1次/6h,疗程10天左右。氯霉素每天60mg/kg,分 4次口服或静滴,疗程同上。目前最有效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单一药物有效。
3.对症支持 急性期绝对卧床,足量补液以利于毒素排出。补液、输血或血浆。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者应予以吸氧,纠正休克。淋巴结肿大在局部应用5%鱼石脂乙醇外用,脓肿形成可切开引流。
饮食
鼠疫患者在初起阶段或热未退清之时或热清核未消之际,禁食粥饭、米气,其余生冷热滞之物,更是禁食。“热清核未尽消,仍宜戒口,鸡、鸽、牛、羊、虾、蟹、葱、蒜,糯米面酒,凡生冷热滞有毒等物,切不可食。”“平时不可食煎炒大热物,不可饮冷冻汤水。”“有一点热未退,不可食粥饭,犯之必翻病。俟热退清,一二日痊愈,乃可进薄粥,渐渐加饭,不必填补,稍用补,又必翻病,慎之慎之。”
后期症状好转,恢复期,可以适当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