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炭疽
- 挂什么科 传染科
- 哪些症状 咳痰、胸痛、高热寒战、水肿、呼吸急促、咳血痰、咳嗽、紫绀、血压下降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血常规、痰液细菌培养加药敏、炭疽的凝集反应、血清学反应、免疫学检测、x线
- 引发疾病 皮肤炭疽、脑膜炎
病因
肺炭疽杆菌属需氧芽胞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在人和动物体内有荚膜形成,有较强的致病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般消毒剂,加热75℃数分钟可杀灭。在体外有氧环境中形成芽胞,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长期生存。煮沸30~50min或强氧化剂(如漂白粉、高锰酸钾)24h可杀灭。对碘较敏感。
病原菌为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有荚膜无鞭毛粗大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呈竹节状长链,易形成芽胞。在室温干燥环境中存活20余年,在皮革中也能生存数年。煮沸10分钟、140℃干热3小时可能破坏芽胞;1∶2500碘液经10分钟即可杀死芽胞。
症状
发病急剧、寒战、高热、咳嗽、胸痛、气促发绀,咳黏液血痰,一般神志清醒。重者发绀、血压下降、脉细数,出现休克。随后迅速出现呼吸衰竭,意识丧失、死亡。
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2.病原学检查 取患者的病灶性渗出物、痰液、分泌物、血及脑脊液等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可作荚膜染色,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以进一步鉴定,上述检材可培养或接种于豚鼠等动物的皮下组织分离炭疽杆菌。
3.血清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传统阿斯可里(Ascoli)沉淀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抗体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X线表现除显示肺炎外,胸腔积液,典型表现为纵隔增宽。
鉴别
须与肺鼠疫等相鉴别。
并发症
1、并发败血型炭疽: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2、并发炭疽性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有明显脑膜刺激症。
3、若不及时抢救,常在急性症状出现24~48h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若不及时抢救,常在急性症状出现24~48h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防
严格管理传染源,病人和病畜都应隔离治疗,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应消毒。病人尸体须火化,畜尸须焚烧。皮毛收购应加强检查,染菌皮毛应消毒以杀死病菌和芽孢。加强劳动防护。对从事畜牧业收购、加工的工作人员、兽医务人员和疫区人群可用无毒活菌苗接种,保护期约1年。
治疗
1.病原治疗 青霉素G为首选药,尚未发现耐药。皮肤炭疽,成人为160万~400万U/d,分次肌注,疗程7~10天。对肺炭疽及并发脑膜炎败血症者,青霉素增至 1200万~2400万U/d静脉滴注,并加用链霉素每天1~2g,分次肌注,或阿米卡星每天0.4~0.8g,疗程2周以上。
2.抗炭疽血清治疗 对重症者,除抗生素外,可同时应用抗炭疽血清静脉注射,第1天100ml,第2,3天,各30~50ml,应用前必须先作皮试。
3.对症治疗 静脉补液,扩容。出血严重者适量输血,有循环衰竭者,抗休克治疗,皮肤恶性水肿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如水肿导致气道阻塞须采用保持气道通畅的措施。
饮食
由于此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一旦发现的话就是需要积极的隔离救治的,这样的话才会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避免扩散的情况。
治疗期间如果是可以正常饮食的话是建议适当的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多喝水为宜。
如果不能进食的话就需要在输液治疗的时候积极的增加营养液体的输注量,以达到身体的营养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