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肺炎克雷伯菌

2022-06-29 20:40:57 百科资料

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菌(俗称肺炎杆菌),其所致疾病占克雷伯氏菌属感染的95%以上。

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而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以上叶较为多见。

  • 中文名 肺炎克雷伯菌
  • 危害 多发性脓肿
  • 门 变形菌门
  • 界 细菌界
  • 目 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

病症简介

肺炎克雷伯菌单菌落

  肺炎克雷伯菌俗称肺炎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而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是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中对人致病性较强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在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克雷白杆菌以及绿脓杆菌和沙雷菌等均为重要病原菌,病死率较高。

病症特征

显微图像

  肺炎克雷伯菌为呈卵圆形杆状,大小(0.5-0.8)μm×(12)μm,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有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无芽孢,无鞭毛。其营养要求不高,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颇大,呈灰白色,黏液状,菌落相互融合,有助鉴别。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呈现有色菌落 。

诊断症状

  ①起病急剧,有高热、咳嗽、痰量多和胸痛;

  ②可有发绀、气急、心悸,约半数患者有畏寒,可早期出现休克;

  ③临床表现可类似严重的肺炎球菌肺炎,但痰多呈黏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红砖色,胶胨状;

  ④线检查显示肺叶或小叶实变,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肺炎克雷伯菌也可引起尿道感染、创伤感染及腹泻等,有时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

原因防治

引发肺炎

  病变中渗出液粘稠而重,致使叶间隙下坠。细菌具有荚膜,在肺泡内生长繁殖时,引起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脓肿。病变累及胸膜、心包时,可引起渗出性或脓性积液。病灶纤维组织增生活跃,易于机化;纤维素性胸腔积液可早期出现粘连。 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首选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可肌注、静滴或管腔内用药。重症宜加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哌拉西林,美洛西林与氨基甙类联用、以及氧氟沙星疗效亦佳。部分病例使用氯霉素、四环素及SMZ-TMP亦有效。重症多有肺组织损伤,慢性病例有时需行肺叶切除 。

超级病菌

  日本研究人员3月19日宣布,首次在日本检测出一种新型多重抗药菌——苯唑西林酶-48型细菌(OXA-48)。由于这种病菌正在欧洲等地迅速蔓延,研究人员呼吁医院对此保持警惕。苯唑西林酶-48型细菌是一种肺炎克雷伯菌,十多年前在土耳其首次被发现。这种细菌可以制造一种强力分解抗生素的酶,使药物无法发挥作用。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在感染后,45%的人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数年前,这种菌在欧洲地区曾引起院内感染,美国最近还报告过死亡病例 。

检测方法

原理

  肺炎克雷伯氏菌核酸扩增(PCR)检测试剂盒使用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异引物,可与样本中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基因组的相应靶位点特异性结合,利用PCR反应达到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快速检测的目的。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将肺炎克雷伯氏菌从其它细菌中特异地区分出来。

步骤

  1.试剂配制(以天津生物芯片检测试剂盒为例)

  从试剂盒中取出PCR反应液在室温融化,将PCR反应液充分震荡混匀,所有试剂在使用前2000rpm离心10s。设所需要的管数n(n=样本数+1管阳性对照品+1管阴性对照品),每个测试反应体系试剂配置如下表。计算所需要的n管反应的各试剂的使用量,加入至适当体积的无菌离心管中,充分混合均匀,分装至无菌PCR反应管中,每管20μl。


  PCR反应液

  Taq酶

  每个反应体系试剂用量

  19.7μl

  0.3μl

  2.PCR扩增(扩增和产物分析区)

  将样本、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使用前恢复至室温,2000rpm离心10s。向每个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样本、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各5μl,震荡混匀,于2000rpm离心10s。将PCR管放入PCR仪中,使用以下程序进行扩增反应,整个扩增反应约需2小时。

  从PCR管中取出2μl 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紫外灯下,阴性对照品没有任何条带;肺炎克雷伯氏菌阳性对照品具有大小为269bp的条带。当被检样品经电泳检测出现269bp大小的条带时则属于肺炎克雷伯氏菌阳性;当未出现条带或所出现的条带大小与阳性对照品的条带大小不一致时均视为阴性结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