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
- 挂什么科 呼吸内科
- 哪些症状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 好发人群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 需做检查 胸廓检查、肺通气量、支气管镜检查
- 引发疾病 胃溃疡、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
病因
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支气管阻塞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吸烟、感染和大气污染等引起细支气管炎症,管腔狭窄或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导致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细支气管周围的辐射状牵引力损失,使细支气管收缩,致管腔变狭。肺血管内膜增厚,肺泡壁血供减少,肺泡弹性减弱等,助长膨胀的肺泡破裂。在感染等情况下,体内蛋白酶活性增高。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对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减弱,故更易发生肺气肿。
(一)发病原因
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
一,引起慢支的各种因素如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等,均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
二,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学说。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和肺气肿关系的研究提示,肺气肿是由肺内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含量的不平衡,使肺泡间隔破坏,大量肺气肿的动物模型支持这一假说,人类肺气肿的研究证明,弹性多肽的浓度在肺气肿的病人中增加,吸烟可增加弹性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肺的成纤维细胞的浸润,造成对弹性蛋白酶的组织敏感性增加,抑制了抗弹性蛋白酶的活性,这些发现支持吸烟使弹性蛋白酶和抗弹性蛋白酶的平衡被打破,从而造成肺的微细结构的破坏,引起肺气肿。
(二)发病机制
1.肺气肿的病理改变 肺气肿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泡和肺泡管异常扩大和肺泡壁破坏,使肺内残气量增多,根据其受累肺泡的范围分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常位于肺尖部),全小叶型肺气肿(常在肺基底部)和远端小叶型肺气肿,全小叶型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与吸烟有关,这两种类型的肺气肿常合并存在,均匀分布在肺脏的上叶或下叶,当肺气肿严重时,气管梗阻亦有所发展,反复发作的细支气管的炎症造成气管梗阻,肺间质破坏,引起气管的机械支持力丧失,使其塌陷和气管梗阻,从而引起肺内气体增多,形成气腔。
2.肺气肿病理生理 呼吸肌肉的功能在肺气肿病人有明显的变化,其他呼吸辅助肌肉,肋间肌也不能在正常的长度-张力曲线上工作,膈肌的隆起程度减低,使其在收缩时不能形成足够的胸内负压,在膈肌变平时,收缩时向下牵拉下部胸廓,挤压肺脏,对呼吸的效果产生反向的影响,使膈肌收缩时胸廓变大引起吸气的功能转换为呼气,肺泡壁结构的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微循环的破坏使肺血管阻力增高,肺气肿病人的肺血流阻力与肺的CO弥散能力呈反向相关,所以,在肺气肿病人出现肺动脉高压之前,一定有气体交换功能的严重损害。
症状
临床表现症状轻重视肺气肿程度而定。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随着肺气肿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随之加重,以至稍一活动甚或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患者感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典型肺气肿者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心脏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移,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干、湿啰音,心音低远。
发病缓慢,多有慢性咳嗽,咳痰史,早期症状不明显,或在劳累时感觉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以致难以胜任原来的工作,慢支在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在原有的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当继发感染时,出现胸闷,气急,发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症状,肺气肿加重时出现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呼气延长,语颤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心音遥远,呼吸音减弱,肺部有湿啰音,部分患者发生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轻度肺气肿体征多无异常,肺气肿加重时胸廓前后径增大,外观呈桶状,脊柱后凸,肩和锁骨上抬,肋间隙饱满,肋骨和锁骨活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及语颤均减弱,呼气延长,有时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遥远,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重度肺气肿患者,即使在静息时,也会出现呼吸浅快,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可出现发绀,合并肺心病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腹水,肝大,凹陷性水肿等体征。
检查
(一)病史采集要点1.咳嗽、咳痰等原发病症状发生的时间,是否长期迁延、反复发作,是否合并气喘。
2.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是否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劳力性气促。患者最初多在劳动、上楼或登山、爬坡时有气促,随着病变发展平地活动甚至静息时也感气促。
3.有无合并肺部感染的历史。合并肺部感染时常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出现胸闷、气促加剧,肺气肿的诊断为严重时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症状如紫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
(二)体格检查要点
1.早期体征不明显。
2.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肺气肿体征:胸廓前后径增加呈桶状胸,肋间隙变宽,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肺气肿的检查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听诊双侧呼吸音降低,呼气延长,心音遥远。
3.合并感染时双侧肺底偶闻及干、湿性啰音。
4.严重者出现紫绀、浮肿、颈静脉怒张体征。
5.剑突下出现心脏搏动,较心尖部位明显增强,提示并发早期肺心病。
(三)辅助检查要点
l.X线检查
胸部X线正位片可见胸廓扩张,双侧肋间隙增宽,肋骨变平,胸廓话动减弱,膈肌降低且变平,双侧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和变直,内带血管纹理增粗和紊乱。心影呈垂悬位,心影狭长。部分患者可见局限性透亮度增高,提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也有部分肺气肿患者因合并早期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纹理增加,肺动脉增宽。胸部侧位片可见胸廓前后径增加,胸骨后间隙扩大。
2.心电图检查
一般无异常,有时可呈低电压。
3.呼吸功能检查对诊断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意义。肺气肿的诊断表现为:①通气功能障碍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最大呼吸流量曲线中呼气流量明显下降。③肺活量下降,残气及肺总量增大,残气/肺总量比值大于40%,说明肺过度充气。③部分患者表现出肺弥散功能减低。④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肺功能无明显改善,残气量增高。
4.血液气体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常出现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02)升高,并可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低。
5.血液和痰液检查
一般无异常,继发感染时似慢支急性发作表现。
(四)进一步检查项目
胸部CT,可帮助区别肺气肿的类型及综合判断肺气肿的程度。
肺气肿的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喘息。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有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体检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肺纹理增多。
2.支气管扩张 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及反复咯血,部分患者可有杵状指(趾)。支气管造影、胸部CT可确诊支气管扩张。
3.支气管哮喘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紫绀,体检可有呼吸音延长、双肺明显的哮鸣音,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4.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或局部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消瘦、咯血等)。经胸部X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5.肺癌 患者年龄常在40岁以上,特别是有多年吸烟史,发生刺激性咳嗽,常有反复发生或持续的痰血,或者慢性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有块状阴影或结节状影或阻塞性肺炎。以抗生素治疗,未能完全消散,应考虑肺癌的可能,查痰脱落细胞经纤支镜活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6.矽肺 及其他尘肺有粉尘和职业接触史。胸部X线检查肺部可见矽结节、肺门阴影扩大及网状纹理增多。
鉴别
中医诊断:
(1)痰浊壅肺: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状,喘促气急,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辨证分析:肺虚脾弱,痰浊内生,上逆干肺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痰从寒化而成饮,则痰呈泡沫状。肺气虚弱复加气因痰阻,故喘促气急,稍劳即著。肺虚卫外不固则怕风易汗。脾虚气弱,健运失常,故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浊腻,脉小滑为肺脾气虚,痰浊内蕴之候。
(2)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咯痰色黄粘稠,咯吐不爽,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口渴欲饮,身热微恶寒,溲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辨证分析:痰浊内郁化热,痰热壅肺故痰黄粘,咯吐不爽,肺内蕴热,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则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溲黄便干。热伤津液不能上承则口渴欲饮。复感风热之邪,故见发热恶寒等表征。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数为痰热内郁之象。
(3)肺肾气虚
证候:喘促日久,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声低气怯,气不得续,动则喘促更甚,胸闷,心悸,咳嗽,痰多清稀或白如沫,形寒肢冷,夜尿多,重者面青唇暗,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数无力或结代。
辨证分析:久病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故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声低气怯,气不得续。劳则伤气,故动则喘促更甚。寒饮伏肺,肾虚水泛则痰多清稀或白如沫。肾阳虚,形体失于温养则形寒肢冷,不能蒸化水液,故夜尿增多。肺病及心、心气虚弱则心悸。肺失治节,不能助心运行血脉,血行瘀滞则面青,唇紫舌暗。阴盛阳衰,搏血无力,遂勉力亢奋而为之乃呈数象,脉虽数但沉细无力。
(4)肺肾阴虚
证候: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咳嗽痰少,质粘难以咯出,面红烦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久病肺肾俱虚则喘促短气,动则喘甚。肺肾阴虚,虚火灼津为痰,见咳嗽,痰少,质粘,难以咯出。真阴衰竭,孤阳上越,气失摄纳,见喘急面红烦热,口咽干燥。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潮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西医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X射线检查和肺功能测定可以诊断科研,X 射线检查表现为胸腔前后径增大,胸骨前突,胸骨后间隙增宽,横膈低平,肺纹理减少,肺野透光度增加,悬垂型心脏, 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增宽,外周血管细小,肺功能测定表现为残气,肺总量增加,残气 / 肺总量比值增高,1秒率显著降低,弥散功能减低,肺气肿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病史,体征,胸部X线检查及肺部功能检查综合判断,凡有引起 气道阻塞的疾病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病史,气急逐渐加重,肺功能测验示残气及残气/肺总量增加,后者超过35%,第1秒用力呼气 量/用力肺活量比值减低,<60%,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80%以下,气体分布不均,弥散功能减低,经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即可 诊断。
应注意与肺结核,肺部肿瘤和职业性肺病的鉴别诊断,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均属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均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慢性支气管炎在并发肺气肿前病变主要限于支气管,可有阻塞性通气障碍,但程度较轻,弥散功能一般正常,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和肺过度充气,气体分布可严重不匀,但上述变化可逆性较大,对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弥散功能障碍也不明显,而且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肺功能昼夜波动也大,为其特点。
并发症
1、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不可掉以轻心。肺气肿患者肺野透亮度较高,且常有肺大?存在,体征不够典型,给局限性气胸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2、呼吸衰竭 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潴留、不适当氧疗、应用静脉剂过量、外科手术等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
4、胃溃疡 尸检证实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约有18%~30%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5、睡眠呼吸障碍 正常人睡眠中通气可以稍有降低,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睡眠时通气降低较为明显。尤其是患者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经低达8.00kPa(60mmHg)左右时,睡眠中进一步降低,就更为危险。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可出现心律紊乱和肺动脉高压等。
预防
肺气肿发病缓慢,常以咳、嗉,咯痰开始,逐渐出现气急,呼长吸短,且进行性加重,甚至丧失劳动力。橘红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不拘时酌量食用。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健脾,适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肺气肿,此种肺气肿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据临床统计,肺气肿患者以70岁左右的老人为主,多因肺部组织弹性减弱、肺功能衰退及大气污染等所致,引起肺部气道弹性减退,肺泡过度膨胀,是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处于手腕处,是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位,刺激此处可发出生物电效应,循着经脉放射到肺部,刺激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促进肺脏的通气换气功能,增强肺脏对有害气体的过滤。
用大拇指的指甲交替按压双手太渊穴,以感到微痛为好。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
治疗
肺气肿的治疗概要:
对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以往多数依靠氧疗、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控制感染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近年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肺气肿的手术治疗外科干预对恢复肺功能有较好的帮助。
肺气肿的详细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合并哮喘发作者肺气肿的治疗注意避免灰尘、化学气体、粉尘等刺激,戒烟。
(2)抗感染。轻型者以口服抗生素治疗,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的急性发作应使用静脉抗生素控制感染。
(3)解痉、平喘、止咳,积极采用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4)氧疗。坚持长期低流量吸氧,可提高牛存质量。当肺气肿患者清醒并在静息状态下其PaO2在55mmHg以下,而且具有心电图肺性P波、临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红细胞压积超过55%三者其一时,应坚持家庭氧疗,给氧浓度40%维持1~2L/min氧流量为宜。
(5)改善呼吸功能锻炼,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锻炼。方法是患者端坐或直立,先深吸气,同时鼓腹、提胸,然后缩唇(鱼口状)缓慢呼气并收腹,胸廓自然下降。呼气时间以患者耐受能力而定,如此反复,循序渐进。锻炼时间及次数以无疲劳感为宜,最好住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中进行。
(6)严重患者静脉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
(7)营养支持:除了恰当的食谱配置外,必要时应行肠道内或肠道外营养物质的补充,以维持体重,增强肌力.减少疲乏等。
(8)家庭间断非创伤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使呼吸肌休息,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肌功能。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近年来开展的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可以增加肺气肿患者的有效通气面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近期疗效。理想的肺减容手术患者应符合以下三种情况:①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仅由严重的肺气肿所致。②病变分布不均一,存在可供切除的“靶区”。美国肺气肿治疗临床研究小组(NETT)研究认为病变主要位于肺上叶和运动能力低的患者,肺减容手术后效果最显著。③胸廓过度膨胀。肺减容手术治疗阻塞性肺气肿的机制为重建肺弹性回缩力,恢复对小气道牵引力,减少细小支气管阻力;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强呼吸肌作用,减少肺容积,改善呼吸肌初长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正常肺组织得到复张,毛细血管恢复充盈使血液供应增加,同时缺氧改善后痉挛肺小动脉得到舒张,肺组织血流灌注增加。
目前认为肺减容手术的主要适应证包括:①已确诊肺气肿,年龄小于75岁,肺气肿的内科治疗无效。②丧失劳动能力(修定医学会呼吸困难分级3级以上)。③吸入β受体激动剂后 FEV1≤45%预计值。④肺过度充气,残气量(RV)>150%预计值,肺总量(TLC)>120%预计值。⑤PaCO2>6 kPa(45 mmHg),PaO2<8 kPa(60mmHg)。⑥胸部X线摄片表现为过度充气,胸部CT证实病变程度不均匀分布,多以上叶病变为主。⑦通气和血流核素扫描显示存在明显通气/血流不均匀区域(靶区)。⑧无严重冠心病和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及精神病。⑨停止吸烟3~6个月,激素用量泼尼松<10 mg/d。
根据NETT的研究,目前认为肺减容手术的禁忌证包括:①年龄>80岁。②近6个月内吸烟。③肺动脉高压(收缩压>45mmHg,平均>35mmHg)。④肺功能指标FEV,≤20%预计值,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20%预计值。⑤肥胖(>1.25倍理想体重)或体重过轻(10mg/d)。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发作期,伴大量脓痰。⑩胸部CT证实病变程度均匀分布。
对于终末期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移植手术是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但供体缺乏、费用高、适应证严格等因素对该类手术的开展有重要影响。
(2)手术时机: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有能力参加氧疗、体能及耐力锻炼等肺康复锻炼,肺气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90% 以上,并能不间断练习30分钟以上.或者采用功率自行车训练,康复训练后男性运动负荷<40周,女性<25周,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接受肺减容手术治疗安全性较好。
(3)手术方法:国内外近年把肺减容术的理想的手术适应证限定于以上叶病变为主的患者,因此肺减容手术的方法多以上肺叶减容手术为主。
①手术切口:肺气肿的治疗通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胸部后外侧切口、腋下小切口、胸腔镜切口。同前肺减容手术大多采用标准的胸部后外侧切口,优点是手术视野暴露清楚,缺点是不能不变换体位完成双侧手术,并且对胸壁肌肉的损伤也较严重,有增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可能,适合于分期手术或者手术经验不多的地区。胸部正中切口优点是双侧手术视野暴露清楚,而且不变换体位即可完成双侧手术,肺气肿的治疗缺点是手术需要劈开胸骨,术后胸廓运动受到一定影响,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上升。胸腔镜切口手术在效果和并发症方面与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无显著区别,但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腋下小切口适合于无胸内粘连的上叶肺减容手术,有微创价值,但并不适合有明显胸内粘连的患者。
②手术范围:右侧肺减容从前侧接近水平裂的位置开始,左侧则从左上叶舌段开始,切除范围经肺尖向后外侧延伸终止于斜裂上端,整个切缘近似“n”形,切除量约为上肺叶的50%。由于病变肺组织强度低,为防止切缘漏气多使用以牛心包片、奈维网垫片加强的机械切割缝合器完成。切缘形状宜与胸廓形状尽量相近,切除范围不宜过大避免形成空腔,造成术后漏气。以解剖性肺叶切除替代肺减容手术的概念是不合适的。肺气肿的手术结束前必须严格检查和处理所有的漏气,小的漏气孔可用生物蛋白胶、奈维网覆盖。较大的漏气应给予缝合后再以生物蛋白胶、奈维网覆盖。有时为防止术后上肺叶与胸膜顶之间残留有空腔,可松解下肺韧带。手术完毕可放置1~2根引流管。
③双侧还是单侧手术:双侧手术效果优于单侧已有定论,但同期双侧手术创伤大,如何选择同期双侧手术患者仍有争议。临床上也常发现一侧肺气肿病变均匀分布、另一侧不均匀分布的肺气肿患者,对该类患者多采用单侧肺减容手术治疗。
④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有报道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实施肺叶切除、对侧肺减容术治疗,术后FEVl上升43%,这使部分重度肺气肿伴发肺患者获得根治机会。
术后处理:
(一)一般处理
1.积极抗感染治疗,使用静脉抗生素控制感染。肺气肿的治疗必要时给子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2.解痉、平喘、止咳,积极采用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3.氧疗。术后早期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呼吸肌功能。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中、低流量吸氧,注意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二氧化碳分压。
4.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肠道内或肠道外营养物质的补充,输注氨基酸、白蛋白等以改善体质,增强肌力。
6.近年采用胸腺肽等药物调整免疫,有较好疗效。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术后长期漏气 残肺术后持续漏气是肺减容手术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术后漏气发生率高达18%~55%,平均约30%。肺减容手术后长期漏气的时间定又为漏气持续超过7 天,部分患者持续长达2~3周。肺气肿的手术使用垫片加固切缘的机械切割闭合器后术后长期漏气发生率下降,漏气部位多在切缘的外侧、松解粘连处和置胸腔镜套管部位的肺表面。预防肺减容手术后长期漏气的首先应注意尽早拔除气管内插管,而且因长期的机械辅助通气有增加肺组织漏气的可能性,减少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有助于患者恢复。在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一般不宜加负压吸引,以尽可能减少漏气,如出现超过30%的气胸或严重的皮下气肿则适当给予低于lOcmH20的负压吸引以减轻症状。肺减容手术后出现长期漏气时宜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呼吸功能锻炼、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措施,部分患者可长期携带胸引流管,若保守治疗无效或漏气严重则考虑二次手术修补。
2.术后肺复张不良及残腔感染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因多并发肺大泡、陈旧性肺结核,实际进行的手术多数为肺大泡切除、减容术,容易存在术后肺复张不良和残腔。该类肺气肿患者由于长期患病,营养不良,容易并发残腔感染。有报道肺减容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达29%。预防术后肺复张不良及残腔感染主要的方法是注意围术期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尤其是术前就宜开始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药物,最好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合适敏感的药物;必要时给予胸腺肽等免疫调节药物;同膨胀;围术期注意控制输液量,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以预防肺水肿。
3.术后渗血、肺部感染、膈神经麻痹、心脏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消化系统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多见)。
4.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患者容易合并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
疗效判断及处理:
肺气肿接受肺减容术治疗后疗效的判断指标为监测术后肺功能指标FEV1和6分钟步行距离,也可采用运动肺功能。据报道肺减容术后FEV1平均增加 61%,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45%。目前认为肺减容术后肺功能逐月改善,6个月后达到稳定,1年后稍下降,3年后仍优手术前,但也有统计发现肺减容术后5年肺功能与术前接近,部分患者仍优手术前。2003年NETT报告3777例终末期肺气肿随访患者,其中608例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的治疗发现 FEV1≤20%或肺气肿病变均匀分布肺气肿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高达16%,术后运动能力和肺功能改善小,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变,属于肺减容手术的高危人群;肺气肿病变以上叶为著、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较差者,术后较内科治疗死亡率下降50%,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肺气肿病变以上叶为著、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较好者,术后生存率较内科治疗类似,但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仍有明显改善;肺气肿病变非上叶为著者,术后生存率和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均不明显,其中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较好者术后生存率更降低50%。因此并非所有肺气肿患者均适合肺减容手术治疗,理想的患者仍是病变主要位于肺上叶和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低的患者。
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痰浊壅肺: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加味。苏子降气汤降气化痰平喘、偏温,以“上盛”兼有“下虚”,寒痰喘咳为宜。三子养亲汤理气豁痰平喘,偏降,以痰浊涌盛,肺实喘满为宜。痰多喘急,胸满不能卧,加葶苈子泻肺化痰,因外感风寒而诱发,见喘咳胸闷,痰多粘白泡沫,干呕,恶寒发热,不渴无汗,脉浮紧,可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减缓发散之力,麻黄用蜜灸以偏重宣肺平喘。病情稳定时,可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自汗、短气、乏力,痰量不多时可加黄芪,五味子等益气固表。临证时方剂中宜酌情加入丹参活血以提高疗效。(2)痰热郁肺: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加味。麻杏石甘汤,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喘息气粗,胸满咯吐黄痰者,痰热内盛、痰胶粘不易咯出者加鱼腥草、瓜蒌皮、海蛤粉清热化痰利肺,痰呜喘息不得卧者加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痰热伤津、口渴欲饮、苔黄燥者加知母、花粉、玉竹、芦根以生津润燥。
(3)肺肾气虚: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加减,前方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动则喘甚有痰者。后方功在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喘咳短气不足以息者。阳虚甚,形寒肢冷,夜尿多,舌淡加熟附片、肉桂、钟乳石。气虚血瘀,颈脉动甚,面唇青紫,舌紫暗加当归、丹参、桃仁,红花活血通脉。喘脱危象可急加参附汤、蛤蚧粉或黑锡丹补肾纳气,回阳固脱。
(4)肺肾阴虚:治法:滋补肺肾。
方药:生脉散与都气丸加味。肺阴亏虚,虚火上炎,口咽干燥加元参、沙参、玉竹、百合以清热养阴生津润燥。手足心热,潮热加知母、地骨皮、鳖甲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龙骨,牡蛎、山萸肉,敛汗,临床上单纯肺肾阴虚证较少见,多兼有不同程度气虚,临证时应权衡主次治之。埋线疗法 以羊肠线埋膻中、肺俞、心俞、大椎等穴位,对咳痰喘症状有较好疗效,而且能改善机体过敏体质。
二、气功疗法:适合练内养功,可提高老年人的心肺功能。
三、氧疗:对氧分压持续低于7.33kPa (55mmHg),合并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顽固性右心衰竭者,应坚持氧疗。
四、单方、验方:
(1)紫河车粉1.5g,每日服2次。
(2)蛤蚧焙微焦研末冲服1~2g,每日2次。
(3)胡桃肉3个,每日1次。
(4)人参15g,蛤蚧一对焙微焦,杏仁30g,川贝30g,紫河车30g,研细末冲服,每次3g,每日2~3次,用于肺肾气虚症。
饮食
【药膳食疗】
1,莱菔粳米粥:
[原料]莱菔子末15 g,粳米100 g。
[制法]将莱菔子洗净;把粳米淘洗干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慢煮成稀粥。
[功效]化痰平喘。行气消食。用于慢性肺气肿。
[服法]早、晚餐温热服之,1剂/d。
2,贝母粳米粥:
[原料]贝母粉10 g,北粳米50 g,冰糖适量。
[制法]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冰糖,一同煮成粥;待米汤没有变稠时,调入贝母粉,再改用文火稍煮片刻,粥稠而成。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服法]每日早、晚温服,佐餐服食。
3,柚子百合汤:
[原料]柚子1个(约500 g,去肉留皮),百合60 g,白糖175 g。
[制法]把柚子皮和百合清洗干净,放入白糖,加清水300 mL,文火慢煮2~3个小时。
[功效]补脾虚,清肺热,消痰涎。用于久咳、痰多的肺气肿。在服用此方时,注意禁食油菜、萝卜、鱼虾。
[服法]1次/d,分3次服完。
4,五味子鸡蛋液:
[原料]五味子125 g,鸡蛋10个,冰糖适量。
[制法]五昧子洗净后。加水用火煮30分钟,冷却;把鸡蛋洗干净,放入五味子液中浸泡10日即可。
[功效]补肺纳气。用于慢性肺气肿。
[服法]10日后,每日取1枚,用糖水或热黄酒冲服。
5,燕窝白及汤:
[原料]燕窝、白及各15 g。
[制法]把白及洗净后,与燕窝一同放入沙锅内,用文火炖烂,过滤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炖到溶化即可。
[功效]养阴朴肺纳气,化痰止咳。用于治疗慢性肺气肿及支气管炎。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6,白梨燕窝川贝液:
[原料]白梨1个(去核),燕窝3 g(水浸泡),川贝母6 g,冰糖3 g。
[制法]把白梨掏空,把其他昧药清洗干净放入白梨中,将其扎紧放入碗中,隔水蒸熟食用。
[功效]补肺养阴,止咳化痰。用于慢性肺气肿。
[服法]1剂/d,连服1周。
7,小米羊胎粥:
[原料]小米50 g,羊胎1具。
[制法]先将羊胎洗干净,去掉泡沫,下锅煮成半熟后加入小米煎熬成粥。
[功效]补肾益气,止咳纳气。用于肾虚型肺气肿。
[服法]粥肉同食,1次/d。
8,百合糯米粥:
[原料]百合粉20 g,糯米50 g。
[制法]把糯米淘洗干净,加水煮成粥,然后加入百合粉再略煮沸即可。加冰糖适量。
[功效]补肺滋阴,止咳化痰。用于慢性肺气肿咳嗽、痰多症。
[服法]早、晚2次温热服用。
9,鸡蛋蟾蜍膏:
[原料]鸡蛋1个,蟾蜍1个。
[制法]将蟾蜍洗干净。把鸡蛋放入蟾蜍腹中,外用黄泥包好封固,在火中慢煨熟,吃蛋。
[功效]补肺气。用于治疗肺气肿。
[服法]剥壳吃蛋,1个/d,,
10,百合猪肺汤:
[原料]百合40 g,猪肺1具。
[制法]将百合去皮、根,洗净切碎,猪肺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温水去腥后,切成小块。把2味放入锅内,加料酒、盐、胡椒共炖烂。再加味精调味食用。
[功效]补肺滋阴,润肺止咳。用于治疗阻塞性肺气肿。
[服法]1次/d,分3次服完。
11,四仁汤:
[原料]白果仁、甜杏仁各100 g,胡桃仁、花生仁各200 g。
[制法]将上述4药去灰,清洗干净,捣烂和匀。每日从中拿出20 g,加清水l碗,煮沸,打入鸡蛋1个,加冰糖适量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用于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
[服法]每日适量服用,连服半年。
12,白果蜂蜜汤:
[原料]白果仁、蜂蜜适量。
[制法]将白果仁炒后去壳,加水煮熟,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益气润肺。用于阻塞性肺气肿的调理。
[服法]连汤一起服用,2次,/d。
13,无花果汁:
[原料]无花果适量(按所需时间配制),冰糖适量。
L制法]将无花果捣碎,取汁去渣,加入冰糖。
[功效]润肺止咳,清肺化痰。用于阻塞性肺气肿久咳不止者。
[服法]每次取约50 mL,加入冰糖,用开水冲服,1次/d,或分2次冲服。
14,南瓜蜂蜜糖:
[原料]南瓜100 g,蜂蜜100 g,冰糖50 g。
[制法]将南瓜顶部开口,挖去一部分瓤,将蜂蜜和冰糖装入,再将开口盖好,蒸至烂熟。
[功效]养血润肺,化痰止咳。用于阻塞性肺气肿久咳不止者。
[服法]早、晚各1次。连吃7日。
15,茶叶鸡蛋:
[原料]绿茶15 g,鸡蛋2枚。
[制法]将绿茶与鸡蛋一起加水约300 mL。同煮至蛋熟,把鸡蛋去壳,再煮到水干即可。
[功效]消炎止咳,益气润肺。用于阻塞性肺气肿久咳不止。
[服法]食蛋,不拘时日,佐餐食用。
16,核桃仁补骨汁:
[原料]核桃仁30 g,补骨汁10 g。
[制法]把2味药清水漂净灰。一起加清水500 mL,煮约半小时,取汁,加适量红糖。
[功效]益气润肺,化痰镇咳。用于阻塞性肺气肿辅助用药。
[服法]分2次早、晚温服,连服l周。
17,杏仁梨汤:
[原料]苦杏仁6 g,梨子1个。
[制法]将梨洗净,切下小块,挖去心(种子),把苦杏仁捣碎装入,再盖上切下的小块,加水煮熟或炖熟,加入白糖。
[功效]润肺止咳。用于阻塞性肺气肿久咳不止。
[服法]吃梨喝汤,每晚1次。
18,猪肺粥:
[原料]新鲜猪肺1具,粳米100 g。
[制法]将猪肺清洗[:净,煮熟,每次用1 00g,细切后与米同煮为粥。
[功能]补肺止嗽。用于肺虚气短,咳嗽无力,或咯血等症。
[服法]空腹服用,1次/d。
19,梨甑白及:
[原料]大鲜梨1个,鲜白及10枚,冰糖少许。
[制法]将梨洗净,近蒂处切开,剜去核;将捣烂的白及、冰糖填塞于内,将切下的梨蒂盖合还原。用竹筷固定,放入碗内,置于米饭上同蒸,以饭熟为度。
[功效]滋阴润肺,止血。用于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出血症状,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的阴虚肺燥等。
[服法]空腹服用,1次/d。
20,猪肺萝杏汤:
[原料]猪肺、白萝卜各l块,苦杏仁9 g。
[制法]将前2味清洗干净,切块,与苦杏仁加水共炖熟烂即可。
[功效]补肺止咳化痰。用于肺虚久咳,痰喘的肺气肿。
[服法]趁热温服,1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