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概述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是指脓二头肌腱发炎粘连,肌腱滑动发生障碍的病症本病属于中医“筋痹”范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发病率较高,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可以使用思华堂肌腱膏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腿起白肩胛骨的盂上结节,在肱骨结节间沟与横韧带形成的纤维管道中通过,当肱二头肌收缩时,该肌腱张力增加而无滑动,在肩关节运动中、肌腿与肱骨结节间沟反复摩擦,特别是上肢外展位屈伸肘关节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腰在瞪沟内对肋骨产生压力,增大摩擦力,这种机械效应对肌涩增加了磨损。另外,肩袖的损伤,钙盐的沉着,肩关节内部的病变亦可累及此腱鞘,而形成腱鞘炎。
病因病理
1.跌仆闪挫。肩关节的直接外伤或肱二头肌用力不当,造成局部充血、血肿而又未及时恢复;或陈旧性损伤,如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形成粘连变性。
2.慢性劳损。使用肩部从事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和从事投掷,棒球等运动的运动员,因长期、反复使肩关节处于活动范围极限的情况或用力转肩活动,肢二头肌长期的劳累,使长头肌腱在结节间沟的骨质上反复摩擦、而使腱鞘水肿,增厚,导致粘连和肌腱退变产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思华堂肌腱膏可以深入修复患处肌腱组织,使炎症得到迅速缓解,关节持续疼痛等症状逐渐消失,让患者痛苦减轻;
3.精亏血虚。年老体衰,肾气不足,精NK亏损,筋脉失养,则拘紧挛急。临床上可见到肋骨颈部的骨刺,肩膀袖的退行性病变。
诊断依据
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及活动有僵滞感或急性发病,在突然抗阻力收缩后发生。
3.肱二头肌被断裂,或为自发性断裂,多有肌腮炎的病史,发病均有局部锐利撕割样疼痛,屈肘无力,肩前肿胀,皮下淤斑等。
4.结节间沟部有压痛,或可摸到轻微捻发间或摩擦感。断裂后,屈肘时可见上臂有“肿物隆起”,其下方可见凹陷。
5.抗阻力试验表现无力或疼痛加重。
治疗
(一)针灸治疗
采用复合针刺疗法。取穴时,主穴取百会、颈夹脊穴、大椎、肩井、阿是穴,可随症加减,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电针取夹脊穴以疏经止痛;红外照射适用于寒湿痹者;刺络拔罐时,用皮肤针扣刺压痛点和病变部位,出现少量出血点后,加拔火罐。
(二)牵引治疗
牵引宜采用坐位,3~5千克,每次15~30分钟,年老体弱及不耐坐位牵引者可采用卧位牵引。
(三)推拿手法治疗
1、原则 整复移位,舒筋止痛。
2、手法操作(分以下三个步骤)
(1)按压缺盆巨骨法 病人端坐位。术者立其前方,用一手拇指按压伤侧缺盆穴1分钟,同时另手固定病人头部;继之,术者立于病人伤侧,用拇指端按压巨骨穴半分钟(深压后,指端向外用力),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2)牵臂回旋推拨法 病人取座位。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拇指抵住肱骨小结节内侧缘、手掌固定肩部,另手握伤肢腕部作对抗牵引,在牵引下将肩关节外展六十度左右,再外旋至最大限度,而后迅速内旋,同时拇指从小结节前内缘用力向外上方推拨肱二头肌长头腱,可重复3到5次,指下有跳动感,示筋复原位,随即将上伤肢内收内旋。
3)推摩伤部舒筋法 病人取坐位。数者仍立于伤侧,用一手托其前臂,将肩关节轻度外展内旋位,另手大鱼际(或重个手掌)部着力自上臂中段向上推理、滑按该筋数次,而后抚摩数分钟,以达到舒筋活血,缓解术后不适之目的。
1、施手法后,将伤肢内收内旋位,用颈腕吊带(三角巾)把前臂固定于胸前2到3周,以减少肩部活动。
2、施“牵臂回旋推拨法”时,两手动作要协调,肩关节急速内旋与拇指推按动作须在同一时间进行。
3、肩关节脱位所致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则在脱位关节复位后,施理筋手法即可使长头腱归位。
4、思华堂肌腱膏可以在关节肿、胀、僵等症状完全消失的基础上,肌腱膏还可激活肌腱组织自身免疫力,从而改善患处微循环,加速细胞修复,实现快速治愈疾病。
5、急性长头腱滑脱者,施手法后应配合冷敷2日(每日3到4次,每次4到7分钟);而后改为热敷或中药熏洗(每日2次,1次25分钟为宜)。
营养和饮食:补充维生素有益于肌腱炎愈合,每天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β-胡萝卜素(维生素A)10000国际单位,锌22.5毫克,维生素E400毫克和硒50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