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结节

肝硬化结节是指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再生结节引起的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 西医学名 肝硬化结节
- 中医学名 肝硬化结节
- 英文名称 Liver cirrhosis nodules
- 所属科室 内科 - 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 肝脏
定义
结节性肝硬化的发病机理
结节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种,是指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再生结节引起的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典型的结节通常包含2~4个细胞厚度的肝板和分布稀疏的小静脉。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病理过程中重要一环,但如果肝脏仅有纤维组织增生,而无肝细胞结节存在,如先天性肝纤维化、心力衰竭所致肝腺泡第三区纤维化,不能称为肝硬化。反之,如仅有肝细胞结节,而无纤维组织增生,如局灶性结节性肝细胞增生,也不是肝硬化。

分类
(一)结节性肝硬化按病理表现分为:
1.早期肝硬化 肝大小正常,质稍硬。主要特点是纤维增生活跃,形成大小不一的纤维束,但再生结节不均匀,仅少数假小叶形成。
2.晚期肝硬化 肝体积缩小,表面不平,质硬。纤维隔充满,有较大的多小叶性再生结节形成,肝细胞辐射状排列的小叶不复可见,假小叶广布肝实质。
(二)、结节性肝硬化按病理形态分为:
1)小结节型肝硬化 其特点为结节大小比较一致,多数结节直径为1~3mm。纤维隔的宽窄也比较一致,多在2mm以内。
2)大结节型肝硬化 结节的大小不等,直径一般超过3mm,大的可达3cm,常由许多小叶构成。纤维隔宽窄不等,一般较宽。
3)混合型肝硬化 兼有大小结节的肝硬化,大小结节接近等量。
引发原因
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由于存在着较大的病毒性肝炎的群体,进而导致肝硬化形成的增多。在我国肝硬化患者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乙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可加速发展至肝硬化。所以说肝硬化的形成因素中病毒性肝炎居首位。
2.慢性酒精中毒: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硬化的形成约占了我国肝硬化原因的近20%,近年来这一因素有上升趋势。长期大量饮酒(一般为每日摄入酒精80g达10年以上),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可发展为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世界范围肥胖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导致了肝硬化的形成。新近国外研究表明,肝硬化的主要形成因素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来居上,约占了我国肝硬化形成原因的约20%。因为这一肝硬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多数是体重过重的肥胖患者。
4.胆汁淤积:在肝硬化的原因中处于第四位。持续肝内淤胆或肝外胆管阻塞时,高浓度胆酸和胆红素可损伤肝细胞,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之所以单独提出这样原因,是因为这一肝硬化的原因多见于女性。
并发症
肝硬化的并发症对患者有很大的威胁,肝硬化往往因并发症而死亡。
主要并发症有:
①肝性脑病。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③感染。④原发性肝癌。⑤肝肾综合征。⑥门静脉血栓形成。⑦肝肺综合征。
少见并发症包括:
①肝性脊髓病。②皮质盲。③乳糜腹水。④肾小管性酸中毒。⑤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⑥低血糖昏迷。⑦骨营养不良。⑧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⑨肝硬化结节自然破裂出血。⑩颅内出血。⑪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⑫心律失常。⑬隐球菌性脑膜炎。⑭脾脓肿。⑮格林-巴利综合征。
肝硬化
肝硬化有什么症状分为2种时期:
1.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肿。
2)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症,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浮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
6)门脉高压:腹水、胸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3.并发症
1)感染:以原发性腹膜炎最常见。发生率约3~10%,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腹水为渗出液,末梢血象增高。
2)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源性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
3)肝性脑病:在肝硬化基础上,病人摄入蛋白过量、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均可诱发肝性脑病。
4)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无尿、氮质血症、低钠、高钾、肝昏迷、低血压休克。
治疗
在肝硬化结节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除去病因,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早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除去病因,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推荐治疗肝硬化结节的方法:特效综合治疗技术
1、饮食治疗:肝硬化结节患者合理饮食及营养,有利于恢复肝细胞功能,稳定病情。应给予高蛋白,可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足够的热量与高维生素供应高,既保护肝脏,又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蛋白质分解。
2、病因治疗:根据早期肝硬化结节的特殊病因给予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采用较为彻底的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脾脏缩小。动物实验证实经早期治疗能逆转或中止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病,应中止饮酒及停用中毒药物。
3、一般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主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另外,护肝药物激活细胞,在体内提高ATP的水平,转变为多种核苷酸,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大多数作者认为早期肝硬化患者,盲目过多地用药反而会增加肝脏对药物代谢的负荷,同时未知的或已知的药物副作用均可加重对机体的损害,故对早期肝硬化患者不宜过多长期盲目用药。
4、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
5、积极防治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
生物治疗
从肝硬化患者身上抽取少量骨髓血,在体外分离、纯化,提取具有分化潜能的生物修复因子,在介入途径下通过肝动脉途径回输患者肝内。这些生物修复因子会自动寻找肝脏受损部位,像"种子"一样,在肝脏内进行自我复制、分裂,分化形成正常、健康的肝功能细胞,替换、修复坏死的肝脏细胞,同时还能够激活肝细胞本身的修复潜能,使得肝脏功能恢复。
生物修复疗法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优势一:激活体内的各种有利于细胞再生的因子,促使细胞功能恢复(近期效果)。
优势二:提高体内的免疫能力(远期效果)
优势三:分化为肝脏细胞,替代已退化、变性、坏死的细胞,恢复肝脏功能(远期疗效)。
优势四:使坏死病灶周围的细胞,特别是半凋亡的细胞不再变性、坏死,通过治疗逐渐恢复功能(近期效果)。
生物修复疗法的优点:具有疗效显著、取材方便、安全性好、无副作用、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不存在伦理问题、无痛苦、费用低廉等优点。
使用生物修复疗法治疗肝硬化,治疗流程如下:
A术前检查 患者首先进行身体体征检查,符合生物修复治疗临床标准后才能进行治疗;
B 采集 抽取患者少量的骨髓血;
C培养 在符合国际标准的GMP细胞实验室进行因子分离、提纯、培养扩增;
注:在此过程中,临床医生、实验员将对提取因子进行严格监控,对其质量进行评估,保证生物修复因子的安全性、有效性。
D 回输 生物修复因子输入的途径主要是介入、腰穿、静脉回输等方式。
注:一个疗程生物修复治疗分两次回输生物修复因子,第一次回输与第二次回输的时间间隔为2~3周。(患者就医当日上午采集骨髓血后,下午即可完成第一次回输)
E 术后监护 术后监护及不良反应观察(自体生物修复因子移植后8小时~2天内监护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F 术后康复指导 对患者术后生活、饮食等方面进行专业、科学的康复指导。
出血
结节性肝硬化患者经常会出现结节性破裂出血的问题,结节性破裂出血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①肝硬化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加重,常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征象。
②患者均有腹痛和/或腹部压痛、腹水、贫血、腹穿抽出不凝的血性腹水。
③肝脏的各种化验、辅助检查及病理检查排除了肝脏的恶性肿瘤。
④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本病的治疗应视肝功能的情况选用药物止血及手术治疗。
预后
结节性肝硬化是肝硬化中比较难治的一种类型,但是在中医看来,只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患者的病情,在辨证精准的基础上,结节性肝硬化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预防保健
1.饮食方面应提供足够的营养,食物要多样化,供给含氨基酸的高价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低脂肪、少渣饮食,要防止粗糙多纤维食物损伤食道静脉,引起大出血。
2.血氨偏高或肝功能极差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免发生肝昏迷。出现腹水者应进低盐或无盐饮食。
3.每日测量腹围和测定尿量,腹部肥胖可是自我鉴别脂肪肝的一大方法。
4.注意出血、紫癜、发热、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变,并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5.补硒养肝 ,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硒麦芽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调节免疫,对养肝、护肝有良好作用。
注意事项
饮食需注意之一:蛋白饮食慎量。虽然强调患者需进高蛋白饮食,但是有肝性脑病者应低蛋白饮食。
饮食需治愈之二:进食慎量。进食量以八成饱为佳,切勿过量,以进食后不感到腹胀为度,有餐后腹胀者,应减少进餐前后的汤量。
饮食需注意之三:对症。食物品种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黄疸时减少蛋白质的摄人,等黄疸消退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以免诱发胆囊炎发作,加重黄疸或使黄疸不易消退。
饮食需注意之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饮食可选用的食物为鱼、青菜、豆芽、豆制品等,水果以橙子、苹果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进食水果。
饮食需注意之五:卫生。肝硬化调理过程中,所有食物均应新鲜干净,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现腹泻等肠道感染表现而加重病情。
饮食需注意之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饮食食物不宜过于粗糙,以免诱发曲张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最重要的饮食需注意之一:切勿饮酒。该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强烈高于以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