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本VCD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制作,片长51分钟,适合医学院校教学、医学生自学和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 中文名称 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 适用领域 肝硬化治疗
- 制作单位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临床治疗
肝硬化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肝硬化早期以保养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失代偿期除了保肝、恢复肝功能外,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来说,治疗原则如下:(1)合理饮食及营养: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及营养,有利于恢复肝细胞功能,稳定病情。优质高蛋白饮食,可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如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既保护肝脏,又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蛋白质分解。肝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要求低脂肪饮食,否则易形成脂肪肝。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可以满足机体需要。(2)改善肝功能: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合理应用维生素C、B族维生素、肌苷、益肝灵、甘利欣、茵栀黄、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灵脂及猪苓多糖等药物。(3)抗肝纤维化治疗:近年国内研究,应用黄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变,取得较好效果。青霉胺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多,多不主张应用,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也有一定效果。(4)积极防治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
1.干扰素(IFN)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扰素.主要是a干扰素。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基本有了共识:1)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疗效不满意。持久有效率(指停药后随访1年;血清HBV-DNA和HbeAg的阴转率约20%~40%)。(2)a干扰素的抗HBV作用,主要是抑制HBV复制,表现为血清HBeAg及HBV-DNA阴转,难以清除HBV,因此,治疗后复发率较高。(3)国内的经验是各种干扰素之间疗效没有差异,国产的和进口的,a2a和a2b等疗效相仿,可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用。(4)IFN治疗有一些副作用,早期有类似流感样症状,后期可出现乏力、抑郁症、骨髓抑制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IFN治疗费用昂贵,使用受到限制。
2.核苷类似物
由于核苷类似物抗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可以口服,使用方便,化学结构简单可以人工合成等优点,成为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对HIV、HBV、HCV、疮疹病毒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用于抗HBV的新的核省类似物,主要有拉米夫定(IWhivudine,正式上市)、泛昔洛韦(Famciclovic,Ⅲ期临床试验)、洛布卡韦(lobucavir)、阿地福韦(ade-forir)及FTC(二膜氧氟硫代胸嘧啶)均进行期临床试验。FMAU(氟用阿糖尿嘧啶)及FDDC(氧二脱氧胸嘧啶)正在作Ⅰ期临床试验。BMS200475(环氧羟碳脱氧鸟苷)正在作临床前研究。
3.免疫调节剂
八乙肝泰;人胎肝细胞生长因子;胸腺肽al;核酸疫苗;过继细胞免疫。
4.联合用药
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提高疗效。常用的联合治疗采用a干扰素联合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al(日达仙)、胸腺肽、左旋咪唑涂布剂、乙肝疫苗等。亦可采用干扰素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如拉米夫定等。但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进行科学的临床验证。
5.综合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不宜滥用药物,否则将加重肝脏负担适得其反。只能是通过一些辅助的治疗方法:①补充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E、及B族有改善肝细胞代谢、防止或减轻脂肪变性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是可酌情补充维生素K、B12和叶酸。②保护肝细胞的药物肌苷是细胞激活剂,可提高三磷酸腺昔的水平,并可转变为其他核苷酸。③降酶退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差异不大。可选用联苯双酯、甘利欣或甘草甜素、门冬氨酸钾美、熊去养胆酸以及含有五味子、垂盆草、水飞蓟等成分的中药制剂。④提高血浆清蛋白最有效的方法是输注清蛋白。清蛋白的半衰期为17~21天,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及间隔时间,如每周使用l~2次,则难以提高患者的清蛋白水平。在使用清蛋白的治疗期间,可交替使用新鲜血浆。既往曾有使用乌鸡白风丸、复方当归片等方法的报道,但在临床使用中,疗效并不明显。⑤改善疲劳症状哌甲酯可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度及重度慢性疲劳症状。每日口服哌甲酯10-20mg,1天1次或2次,连续服用5天后停药2天。中位治疗时间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