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肝癌肝内转移

2022-07-13 12:56:07 百科资料

肝内转移

  (一)肝癌最早在肝内转移,很容易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成瘤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门静脉干支有瘤栓阻塞,可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

  (二)肝外转移 ①血行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因肝静脉中瘤栓延至下腔静脉,经右心达肺动脉,在肺内形成转移灶。血行转移尚可引起胸、肾上腺、肾及骨等部位的转移。②淋巴转移,局部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为常见,也可转移致胰、脾、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③种植转移,少见,偶可种植在腹膜、横膈、胸腔等处。引起血性腹水、胸水,女性可在卵巢形成较大的癌块。

B超诊断依据

  B超只是一种初步的筛查。但并不能根据它们的结果来确定诊断,要想确定诊断必需要做加强CT、或磁共振检查。因为B超只能检查出肝脏的结节样病变,不能确定结节的表现特征,难以鉴别硬化结节或肿瘤结节。在一般肝炎患者,B超检出血管瘤常常是正确的;但在肝硬化的患者,有时就不能区别血管瘤、或是肝癌。B超对于太小的结节性病灶可能会漏掉;而对反复检出、像是结节性的病灶,也可能只是在B超中构成的假性影像。B超的主要缺点是客观性不足,报告的结果可因检查的仪器有差异;也可因医生的经验而不同。所以,B超并不能作为诊断肝癌的依据。

肝癌常规检查

  (一)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应用198金,99m锝,131碘玫瑰红,113m铟等玫瑰红,113m铟等进行肝扫描,常可见肝脏肿大,失去正常的形态,占位病变处常为放射性稀疏或放射性缺损区,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85~90%,但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肿瘤,不易在扫描图上表现出来。

  (二)血液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三)超声检查:应用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较好有定位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四)甲胎蛋白测定:是用免疫方法测定产生的胚胎性抗原,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有相对专一性。对无肝癌其它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传统的放射扫描仪由于分辩率低,扫描速度慢,且只是静态显象,故渐被γ-闪烁照相机所代替。近年发展起来的动态显象和放射性核素扫描(ECT)等新技术,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达90-95%。

  (五)CT检查:分辩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0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与血管瘤鉴别。对于肝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但费用昂贵,尚不能普遍应用。

  (六)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丰富的癌肿,有时可显示直径为0.5~1厘米的占位病变,其诊断正确率高达90%。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布,特别是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是目前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七)X线检查:腹部透视或平片可见肝脏阴影扩大。肝右叶的癌肿常可见右侧膈肌升高,活动受限或呈局限性隆起,位于肝左叶或巨大的肝癌,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和横结肠被推压现象。

营养补充原则

  1.蛋白质的供给:肝癌的饮食应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果病程长、肝功损害不严重者,食物中的蛋白质则不必严格限制,但每天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1克,优质蛋白质要达到50%以上。因为肝癌的饮食中的蛋白质在肝脏内代谢,直接增加肝脏的负担。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肝功能改善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但应以鸡蛋、牛奶、鱼虾等优质蛋白为主。

  2.能量的供给:由于部分肝癌患者限制了蛋白质,在肝癌的饮食中其热能的供给要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主要来源,能量供给视劳动强度而定。肝癌的饮食成人每日可供给30~35千卡/公斤体重,并要满足患者活动的营养需要。

  3.补充维生素:任何肝癌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都要给予充足的维生素,尤其要在肝癌的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因为长期肝病的患者可有贫血,补充维生素C能增加铁的吸收,减少肝脏的负担,所以在肝癌的饮食中,应食用西红柿、绿叶蔬菜、新鲜大枣、西瓜、萝卜、黄瓜、西瓜、柑橘、猕猴桃、甜椒、油菜、菠菜以及猕猴桃、草莓和其他天然果汁等食品。高血钾时要忌食含钾高的食物,在肝癌的饮食中要慎重选用蔬菜和水果。

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色彩鲜艳的果皮应酌情摄取:颜色鲜艳的果皮大多富含多酚,会抑制甲状腺功能,过量食用可能使甲状腺功能低下,引发甲状腺肿大。

  2.五谷类食物不宜用自来水烹煮:肝癌的饮食中,常会有一些五谷类食物。然而自来水中的化学物质--氯会破坏五谷杂粮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使其营养价值降低。

  3.蛋、豆类不宜生食:蛋类需要煮全熟才能杀菌,且更有有利于胃肠道吸收。豆类含有胰蛋白抑制物,会妨碍蛋白质的消化;肝癌的饮食中豆类中的皂苷容易引起腹泻,需通过高温来煮,来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物和皂苷。

  4.豆类烹调时不宜加盐:盐分中容易破坏豆类中所含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5.鲜奶避免冷冻,也不宜长时间加热:冷冻低温会使鲜奶变质,出现浑浊沉淀的现象。长时间加热,会让鲜奶中的维生素氧化变质,降低营养价值。

肝癌预防

  由于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为肝炎、黄曲霉毒素和饮水污染,因而,很多医界学者认为肝癌预防的策略应为"改水、管粮、防肝炎"。

  1.改水:改水目的是减少饮水污染,是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起作用的一项措施。改水主要变死水为活水,由饮塘水、宅沟水变为饮并水、深井水、自来水。城市则改用污染少的水源作自来水,提倡使用药用炭净水器,改水已使部分地区肝癌发病率有所下降。

  2.管粮:管粮的重点为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花生、玉米。防霉主要包括对玉米、花生的防霉去毒,如由收割到保存过程中的防潮防霉和已霉变粮食的处理;筛选具有抗性的品种,即不易受霉菌污染者;收藏宜干燥通风并定期监测,控制粮食水分在10%以下;避免食用已霉变的食物。

  3.防肝炎:我国的肝癌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其他病毒性肝炎,故在我国主要是防乙肝。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严格筛选献血人群。

  肝癌的预防要从病因做起。肝癌的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戒酒、减少有机抓等农药的污染、补充微量元素,如硒;硒具有诱导分化、抑制增生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吃一些护肝的食物,如蘑菇、包菜等。

疾病治疗

射波刀治疗

  射波刀使用一种革命性的立体定位追踪法,甚至在脑部手术均不须现行的头骨钉及金属头架固定,因此"手术"过程中病患无须局部麻醉而且没有流血及痛苦,"手术"完成后也无需麻醉恢复时间。而更重要的是,没有金属头架的阻挡,射波刀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任何死角。

  此外,射波刀在临床上可以轻易实现、低分次治疗,病患的"手术"过程就如同一般门诊的就诊方式,医师可以依照病患身体状况及接受放射剂量的大小决定治疗的次数,可有效提高肿瘤控制率并降低正常组织的伤害率。

手术治疗

  现代肝脏外科手术技术日益进步,肿瘤大小并不是制约手术的关键因素。能否切除和切除的疗效除了与肿瘤大小和数目有关,还与肝脏功能、肝硬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界限、有无完整包膜及静脉癌栓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一般要求其一般情况良好,即没有心脏、肺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具体需要客观的肝功能储备评估指标,如黄疸水平、白蛋白水平、吲哚氰绿滞留率等指标,同时没有肝外肿瘤转移灶,肿瘤部位局限,而不是多发或弥漫性分布。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一年生存率达80%以上,五年生存率达50%以上。如在术后辅以综合性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