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肌酐高

2022-07-11 01:44:51 百科资料

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但血肌酐衡量肾功能更有意义。所以肌酐高一般就指血肌酐高。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06μmol/L,但按照国际新标准为59-106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06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可能出现损伤,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肾衰竭。(106μ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体内的肌酐主要是由肌肉产生,通过肾脏排泄。一般情况下,肌酐的生成量是恒定的,血肌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排出肌酐的多少。肾脏的代偿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肾功能一定要下降到正常的一半水平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因此,血肌酐并不能完全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原因。

  • 中文名称 肌酐高
  • 水代谢失调 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
  • 钠代谢失调 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
  • 钾代谢失调 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

原因

  1、体内失水,如出现发热,多汗,饮水量减少,多尿期导致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会出现肌酐升高。

  2、生活中出现劳累,休息不好,生活细节不注意,也可以引起一定范围的血肌酐升高。

  3、尿液异常,长期出现血尿、蛋白尿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肌酐升高的现象。

  4、肾病的患者在未知情况下服用了损害肾脏的药物,可以出现肌酐升高,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5、肾功能不全的人,受到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时,会在短期内出现肌酐升高的现象。

  6、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会出现肌酐偏高的现象。

  7、肾脏病的患者,由于病情复发,导致肌酐升高。

症状

  1、水代谢失调:包括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

  2、钠代谢失调: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3、钾代谢失调: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4、代谢性酸中毒:肌酐高的患者可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5、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6、肾性骨病:骨痛和近端肌无力;骨痛常为全身性,以下半身持重骨为重,骨骼畸形可致身材矮小等症状。

  7、呼吸系统病变

  8、循环系统病变

  9、消化系统病变

  10、血液系统病变,如肾性贫血等等。

  11、神经肌肉系统病变和皮肤症状。

  12、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失调,糖类代谢障碍、脂质代谢障碍、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失调、代谢废物潴留等。

  13、 肌酐高的患者临床上还会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生长迟缓等症状。

指标

  血肌酐专题网分析正常值:

  男:正常值:44-106umol/L

  女:70-106umol/L

  肌酐178~445:肾功能完全失代偿期

  肌酐451~707:肾功能衰竭期

  肌酐707以上:尿毒症期

饮食

  除了坚持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不至于增加肾脏负担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一些细节方面。具体来说,肌酐高的饮食如下:

  食盐量限制:一般来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虽然血肌酐高,并开始出现各种轻微的临床症状,但由于病理中度损伤,可视有无高血压以及浮肿情况,控制盐的摄入量,分别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

  蛋白质供应:因为该期病人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为了控制肾功能继续恶化,应控制蛋白摄入量,选用富含高质量的优质蛋白饮食。

  维生素的摄入:肾衰竭血肌酐高病人宜选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

  如果肾功能不全仅有肾衰竭血肌酐高,但无少尿、无浮肿病人不禁盐和水,维持低盐饮食。如果有严重水肿,以及高血压甚至是心衰的情况应严格限制禁盐。

常见危害

  1、钠代谢失调:血肌酐高还会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2、铝、镁、铜、锌、硒代谢异常等。

  3、代谢性酸中毒:血肌酐高的患者有呼吸深大而长、食欲缺乏、腹痛和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躁动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

  4、水代谢失调: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口渴、黏膜干燥、乏力等;或者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等症状表现。

  5、钾代谢失调:血肌酐高常伴随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

治疗

  透析疗法:它就是将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的物质排出。也就是说,通过人工途径将病人在肾衰竭后体内堆积的有毒废物,水和盐分排除掉,使病人的身体状况恢复到健康状态。采用的洗肾形式有两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用一种特殊的机器代替肾脏的功能。腹膜透析是用人体的腹膜充当过滤器,排除体内毒素。但是我们知道单纯的透析虽然能降肌酐降下来,但是却容易产生依赖,所以对于透析的使用应该把握"度"

  近几年,中医在肾病治疗领域实现了质的跨越,采用的经过微化后的中药利用渗透导入方法直接作用到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病变组织,同时修复肾小球基底膜。将受损基底膜修复后,改变了肾脏结构,扩大了肾小球滤过面积,血肌酐便逐渐下降,在生活中要预防感冒,控制饮食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保护好肾功能。只要注意到这些,血肌酐就会慢慢降下来。

临床意义

  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增高,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正常男性血肌酐为53~106μmol/L,女性为44.2~97.2μmol/L。

  在血肌酐增高后,最重要的是采取治疗措施,虽然可能血肌酐增高不多,但肾功能损伤已经很严重,因为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轻、中度损伤时,血肌酐增高的可能不明显,一般肾功能损伤超过80%时,血肌酐才有明显的增高。因此,一旦发现血肌酐增高要及早治疗。

应急方法

  当患者出现肌酐升高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不乱使用诱发肾功能损坏的药物,如:止痛药。其次,定期到医院检查,观察肌酐值和尿素氮的变化。再次,生活中不劳累,不熬夜,适当的运动,做好预防感染的准备。最后就是科学合理的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吃油腻的食物,含有高嘌呤的食物也不能吃,可以吃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但是量不要多,有水肿和高血压的限制盐的食入量。

预防

  1.保证人体所需的充足的饮水量。只有保证了充足的饮水量,多喝水才能使肌酐和一些废物毒物经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2.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良好的话不仅有助于预防肌酐高的发生而且还会防止其他的疾病来危害人的身体。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使体质增强。

  3.限制饮食中的盐的摄入量。为了降低摄入盐量过多而引起水肿的发生,同时食盐太多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人体代谢紊乱,肌酐值也会随之升高。

  4.还要注意低蛋白饮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好的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说肉,蛋,奶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