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肌电图检查

2022-07-11 12:42:46 百科资料

肌电图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英文简称EMG。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 中文名 肌电图检查
  • 外文名 Electromyography
  • 部位 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
  • 目的 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
  • 用处 区别病变系肌原性或是神经原性

正常值

  正常。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通过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波型及波幅,可区别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另外对神经嵌压性病变、神经炎、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诊断价值。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作肌电图的自动分析,如解析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以及巨肌电图等,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需要检查的人群: (1) 脊髓疾病。(2)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3) 神经根压迫症。(4) 肌原性疾病。(6)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6) 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疾病。

注意事项

  检验前: 在正规医院检测是否是菌血病患者,因为对菌血症患者进行肌电图测定,有时可能引起心瓣膜病人患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友病或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凝血时间不正常等, 应避免肌电图检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改用一次性同心针电极,以避免交叉感染。

  检查前要停药,如新斯地明类药物应于检查前16小时停用。 检查时:

  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痛苦及损伤 ,因此除非必要 ,不可滥用此项检查。另外,检查时要求肌肉能完全放松或作不同程度的用力。

  应避免对刚做过肌电图的肌肉进行肌肉的活检和肌酶谱的测定。

  不适宜人群;菌血症患者,血友病患者,乙肝患者

检查过程

  检查时将电极插入肌肉,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相关疾病

  特发性震颤,兰伯特-伊顿综合征,脂质沉积性肌病,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神经性肌强直,营养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病,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进行性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遗传性运动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

相关症状

  昏蒙沉重,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大腿肌肉萎缩,胸肌萎缩,颈部肌肉肿胀变硬,手臂肌肉拉伤,肌肉的失用性萎缩,外伤性低位截瘫,臀中肌麻痹步态,弯腰时腰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