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炎
基本概述
肋骨炎因为受凉或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可以经常用热水袋敷疼的地方,有条件就去做个电疗!注意保暖!最好能确
诊是肋骨炎!
肋骨炎也叫肋软骨炎,由于感冒或是受了凉导致肋骨上面的软骨发炎了,一般会出现疼痛和局部会突出的很大如果不治疗的话还会更大,目前多数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是中成药和封闭术治疗,建议用封闭术治疗大约1-2周就会好。
一般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药物、打封闭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如果不进行诊治,可能会伴随终生。
成因信息
肋骨炎,有两种致病原因。
第一、肋骨痛所对应的背部胸椎有有轻微移位,造成肋神经受卡或粘连,就会有痛。
第二、在痛的点上有肌肉损伤产生无菌炎站刺激肋神经造成痛。
肋骨炎症
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又称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软骨增生病.其病因不明, 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 ,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病变部位多在胸前第2-- 5肋软骨处,以第2、3肋软骨最常见,也可侵犯胸骨柄,锁骨内侧和前下诸肋软骨。受累肋软骨处自感胸部钝痛或锐痛 ,有压痛和肿大隆起,深吸气,咳嗽或活动患侧上肢时疼痛加剧、有时向肩部或背部放散。这种情况下,建议用一些治疗。甚至不能举臂.但局部皮肤无改变;疼痛轻重程度不等,往往迁延不愈,影响病人的工作和学习。疼痛消失后 ,肿大的肋软骨甚至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
症状介绍
有时劳累后,疼痛还会发作. 发病有急有缓,急性者可骤然发病,感胸部刺痛,跳痛或酸痛;隐袭者则发病缓慢,在不知不觉中使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弓状,肿胀、钝痛,有时放射至肩背部、腋部、颈胸部,有时胸闷憋气,休息或侧卧时疼痛缓解,深呼吸、咳嗽、平卧、挺胸与疲劳后则疼痛加重。
受累软骨部位肿大疼痛,迁延难愈,是肋软骨炎的主要症状。传统黑膏药,使用时直接贴敷于患处体表,药效从皮肤毛孔渗入机体,走经络而入脏腑,通经活络,经络通则疼痛即止,入脏腑而发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瘀滞散则肿亦消,快速消除肋软骨肿痛的症状。
肋骨蚕食像(箭头所示)
药方配置
方1 青果酒
组成:青果50克,白酒500克。
用法:青果洗净,置瓶中,加入白酒,密封3周,分次饮用,每次10~15克。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肋软骨炎,持续复发局部压痛,扪及增生组织者。
附注:青果有行气散寒止痛之效。
来源:民间验方。
方2 茯苓红枣粥
组成:茯苓粉30克,红枣15枚,粳米150克。
用法:红枣洗净,加水煮至烂;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倒人红枣及汤,加入茯苓粉,再文火煮20分钟,加少许红糖,趁热服用。
功效:活血消肿。
主治:肋软骨炎局部肿胀疼痛显著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36
方3 鲜香椿拌豆腐
组成:鲜香椿100克,豆腐1块,精盐5克,香油5毫升。
用法:鲜香椿洗净开水烫一下,冷却后切成碎末,放在豆腐上,加入香油、盐后拌匀食用。
功效:缓急止痛。
主治;肋软骨炎疼痛急性发作,局部触痛,组织增厚者。
附注:鲜香椿味苦性平,消炎止痛。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36
方4 海带茴香汤
组成:海带15克,海藻15克,小茴香6克。
用法:海带、海藻、小茴香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去茴香,喝汤,连续服用10天。
功效:清热止痛,软坚。
主治:肋软骨炎,肋软骨处压痛、增生者。
附注: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9
方5 金橘米酒
组成:金橘1 000克,米酒500毫升。
用法;金橘洗净,置瓶中,加米酒,密封l周后,分次饮服。
功效:健脾理气止痛。
主治:肋软骨炎伴脾胃不和,胸肋压痛,胃纳差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7
方6 佛手香薷饮
组成:佛手50克,香薷50克,白糖3匙。
用法:将佛手、香薷分别洗净,切成片,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加白糖,分次饮服。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肋软骨炎疼痛不愈数月,复发,局部增生者。
附注:佛手行气止痛,香薷化湿利水。
来源:民间验方。
方7 茄子根酒
组成:茄子根10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茄子根洗净,置瓶中,加白酒,密封3周,分次饮服。
功效: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肋软骨炎疼痛剧烈,局部刺痛,咳嗽尤剧者。
附注:茄子根有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来源:民间验方。
方8 橘皮米粥
组成:橘皮30克,粳米50克。
用法:将橘皮洗净,晒干,碾为细末,粳米加清水500毫升,置锅中,急火煮开5分钟,加橘皮细末,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开胃。
主治:肋软骨炎伴脾胃不和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