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
耽美,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对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 耽美(たんび)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瑕的美」。
起源发展
耽美
耽美——残酷的美,无法到达的终点,唯美梦幻,因美而美,极致的描写。

字面解释为:沉溺于美。
起源
耽美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包括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在内的大批小说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BL,描写男男爱恋的动漫(小说)作品。
发展
20世纪中叶,准确地说,就是1963年前后,已经在日本发展了十几年的新漫画中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女漫画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绘画的类少女作品和极少量女性创作的作品,一直附着在男性向漫画基础上的为女性服务的漫画开始迈出真正意义上的步伐,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少女漫画专刊或者别册。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几年中,日后被称作“昭和二十四年组”的少女漫画家们陆续出现了。
所谓昭和24年组,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们的统称。在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后,这批热爱漫画并且有极高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世人面前。在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少女漫画家,也出现了 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山岸凉子等第一批跨足“BL”领域的先辈。当然,在那个时代,此类作品被称为耽美,或者——“少年爱”。
那个年代,日本还没有任何一本专门的BL刊物,所有此类作品都在普通少女漫画杂志上连载,故事的题材全部是“非本土非当代”的设定,而主角则都是15-18岁的少年,并且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悲剧。可能是因为出生年代的原因,在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一直致力于经济复苏,但是战争的阴云还是在头顶挥之不去。那时的女性也依旧处于延续了百余年的低下地位,不论是经济还是能力都附属在男性身上。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笼罩在所有女性身上。如果是普通少女漫画,这种感情会变成奋起的动力,让作品变得充满男性感的强硬。而在耽美领域内,这些则原原本本的展现了它本来的面目,残酷、充满矛盾、以及对现实的绝望。
生硬的美感像钻石一样耀眼而茫然,却始终动摇不了碳元素的稳定。在幻美之间渗透了绝望,亦如马拉美诗下“轻蔑的寒梦”,只能在现实的边缘找到“徒然流放”的自己。
至于耽美,何以最终演化成BL(boy's love)的代名词,好像应从日本战后70年代少女漫画界的变革“少年爱”时代说起。当时,反主流文化的抬头迫使其从内容以及思想中寻求变化,推出了以新人为主创力量的别册,山岸凉子描写同性恋的《白屋二人世界》这种类似实验性作品就是在当时推出的。纯粹、锋利、残酷、浪漫……这是整个“少年爱”时代的特征,也许刚开始还有所收敛,能比较隐昧的表达,但是在发展了近10年后,1976年左右,竹宫先生的《风与木之诗》(《风と木の诗》),山岸先生的《日出处天子》(《日出処の天子》)等能够跨越时代的精彩作品开始连载,然后是1978年创刊的第一本耽美漫画刊物《JUNE》的出现……这些把少年爱这一分支推向了第一个巅峰。而且,那时的少女漫画家不像现在这般草率,往往都是用耗尽生命般的热情和努力去创作,因此几乎每部作品都能达到几乎完美的程度,放在今天阅读也毫不逊色的精彩。
耽美的产生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食不裹腹的人会喜欢耽美。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人之所以有美感是为了生存,美感使人类可以趋利避害,是人类漫长进化道路上的加速剂。当人不再整天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时,为生存而产生的美感渐渐变成一个脱离物质利害关系的需求,一种纯粹为美而美的需求,而耽美将这种需求推向了极至。现实中的不完美,更促使一些人转而投向虚拟的文字、漫画世界,在那里一切的一切终于有了完美的可能,而作为一个耽美作者,终于拥有了创造完美的能力。
名词解释
特殊词
所谓耽美原是指唯美主义,之所以专指BL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一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而将文或图用词句或画笔描绘得极为美丽,到达了唯美的境界,就叫耽美。以下用一段句子来做说明——
●普通写法:他喝着冰凉的啤酒,却不小心从大开的嘴里流了些酒出来,他连忙伸出舌头舔了舔。
●耽美写法:他喝着冰凉的澄色液体,却不小心从他半张的薄唇间溢出几丝残汁,他微吐出红舌意犹未尽地舔了舔。
——18禁(18R/18N/NC—17): 未满18岁不得观赏。

——YAOI: YAOI (やおい)是一个源自日本的出版流派,涉及日本漫画、同人志,动画和爱好者的艺术创作。
——同人:同人一词来自日语的“どうじん”(DOJIN),也有人认为来自中国。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作为ACGN文化的用词,所指的是,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设定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等,或“自主”的创作。
——JUNE:在日本意思几乎等同于BL,与耽美(たんび)一样都属于BL界的早期词汇。该词汇源于1978年日本最早的耽美刊物《JUNE》。但它在本质上与BL还是有一定区别:JUNE更倾向于纯文学。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栗本熏就曾获第2届“幻影城”新人佳作奖、第20届“群像”新人奖,1978年更以《我们的时代》一作获得第24届江户川乱步奖。
——正太:指的是15岁以下的幼男,同下萝莉的解说。
——兄贵:指肌肉非常明显狰狞的男性,类似于阿诺·施瓦辛格。
——商业志:由出版社所出的书或杂志,通称商业志。即原创耽美作品。
——J禁:J家就是在JAPAN家喻户晓的杰尼斯(JOHNNY’S)事务所。这个事务所是一个经纪公司。在他们麾下成长起来的不仅有上个世纪70年代红透JAPAN的少年队,更有以木村拓哉领衔的SMAP,连泷泽秀明也是J家制造,拥有"美绝日本"一称的山下智久君也是J家一员, KAT TUN的龟梨和也与前成员赤西仁、NEWS的前成员山下智久素有AK、PK的超人气CP。
——控:热衷于某事物或对此事物有异常的偏爱。最常见的是LOLI控(LOLI COMPLEX、LOLICON)、正太控(SHOTACON)。
——OTAKU(御宅族):对ACGN非常狂热的人。他们对ACGN的情报比一般漫迷广得多。
——健全(清水):指全年龄范围的、无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文学类型。
——KUSO:漫画界或同人界都很常用的术语,正面来讲是搞笑,其实大多的意思是"恶意搞笑″,时常违背原作剧情,却赢得大批拥趸。
——CG:指在计算机上作成的图,多为动漫,但不包括素材。通常而言,将计算机动画或者图片作为宣传手段或者展示手段,一般称为CG。
——BF、GF(BOYFRIEND & GIRLFRIEND):指正式交往中的男友、女友。
——DRAG QUEEN(DRAG KING):一般叫做异装同志、变装女王。是指对时尚特别敏感的男同志或者喜欢打扮成女性的男同志。通常在俱乐部出现, 穿女性服饰,,模仿女声假唱.。如果是女同志打扮成男性那么叫做 DRAG KING。
主要区别
BL和同性恋的区别
Boys’ Love 是指男孩子间的爱,也称为少年爱。兄弟恋仅是BL漫画小说的一个小分类项目,BL一般是指男孩和男孩之间或是男人和男孩之间的恋情。
耽美和BL的区别
BL的确是耽美一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但耽美还包括武侠、玄幻、悬疑推理,近代历史……实际上一切可以给读者一种纯粹美享受的东西都是耽美的题材。因此BL只是属于耽美的一部分。而将文或图用词句或画笔描绘得极为美丽,到达了唯美的境界,就叫耽美。
中国现状
为了发现耽美文化在我国的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针对受众的年龄、学历、接受途径、接受频率、题材偏好、现实态度等方面设计网络问卷,此次调查活动共有1030人参与,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了3个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受众群体低龄化
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1030位被调查者中22岁以下的占78.43%,18岁以下的占24.5%,更有意思的是她们最初接触耽美的年龄在18岁之前的占到了82.35%,而15岁之前就接触到耽美的占到了53.94%。接受调查的人群只是耽美人群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数据折射出低龄耽美受众数量庞大。而为迎合这部分低龄读者的喜好,耽美作品内容低龄化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
低龄化的耽美文化受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而某些耽美作品中的特异的价值观很容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耽美文化的流传可能会引发青少年潜在的同性恋取向或好奇心,进而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判断。可见,耽美传播中的低龄化问题亟待解决。
文化传播中的色情化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接近47%的调查者在回答“耽美作品吸引你的地方主要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选择了“18禁的行为描写或画面”。而在“你所偏好的耽美口味”问题中有53.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8禁高H文”和“SM重口味文”。可见,部分耽美作品中内容情色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
耽美文化涉及范围很广泛,情色绝对不是主流,而情色的这部分却显得尤为吸引人眼球,这将对耽美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影响了耽美文化自身的形象,让不了解的人产生误解,认为耽美文化就是有害的东西。
网络依附性阻碍产业化
耽美文化传播对网络媒介的依附性很强,当耽美文学成为一种文化的时候,它的产业化进程将是怎样的呢?蓬勃发展?停滞不前还是相对滞后呢?经过调查发现,高达47.06%的被调查者每天必看耽美相关产品,可见耽美已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按照常理,笔者推断耽美产业也会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但令笔者惊讶的是,在问及“每月用于耽美消费金额”的时候,48.04%的被调查者每月用于耽美消费的金额几乎为零,而高达93.14%的人每月用于耽美消费金额控制在100元之内。耽美在我国的发展不缺少市场但产业化进程停滞不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耽美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对网络的依附性过强。在日本,耽美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包括耽美小说、耽美漫画、耽美动画、耽美广播剧、耽美游戏等,这些耽美艺术形式的传播载体包括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在我国,耽美文化的传播载体基本上局限在网络,这基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政策和国情限制的。耽美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影响到这部分人的生活和思想,将一种文学形式发展为一种文化,进而推动它的产业化发展是耽美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