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耳块粑

2022-07-07 01:53:05 百科资料

耳块粑的主要食材是粳米,调料为是糖、甜酒等,制作方法为红壳晚米进行淘洗,然后浸泡3~4天时间,浸泡好之后用甑子蒸。

  • 中文名称 耳块粑
  • 口味 柔软适口
  • 产地 黔西南安龙布依族、苗族地区
  • 特点 光滑爽口,香气怡然

耳块粑特点

  它色白脂丰、柔软适口,煮后柔软细嫩,光滑爽口,香气怡然,风味更是独具特色。加糖或甜酒煮食,清香爽口;与肉丝、香肠或绒鱼丝、牛干巴爆炒,滋味纯美。

传统加工方法

  先将本地特产的红壳晚米进行淘洗,然后浸泡3~4天时间。浸泡好之后用甑子蒸,蒸熟后让其冷却,并不断搅拌使其均匀散开,米粒互不粘连。全部冷却后喷水再蒸,蒸透后放入石碓中舂至不见米粒为止。一般是两三个男人踩石碓舂米团,一两个妇女在石碓边调整米团(因为米团粘性大,经常粘在石碓头上)。舂好后经过搓揉成型,放入笸箩中凉1~2天,之后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存放5天左右。容器口要用棉布盖实,使耳块粑在保湿环境中由软变硬。至此,耳块粑的加工就算彻底完成。

  或用"老红香"晚米,该米质特殊,天然纯香,生长期较长,约在180天,并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成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它的晶质特征好,该米质结构紧密,腹白度小,透明度较大,富有光泽,煮熟的饭吃起来,质地细腻,粘稠适中,松软可口,它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比较丰富,就是产量低,在当地属米中之王。

创新加工方法

  特产粳米经浸泡、初蒸、冷却喷水、复蒸后加工而成,形似江南年糕,但比年糕略大。

  如今,安龙耳块粑早已名声在外,远销云南、四川、贵阳等地,春节市场上更是买卖兴隆。人们也创造出不同的耳块粑的吃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