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斗菜属

耧斗菜属,毛茛科,约7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3种,产西南至西北和东北,为美丽的花卉。多年生草本;少数种类可供药用,少数可制饴糖。本属植物的花美丽,可供观赏。
- 中文学名 耧斗菜属
- 拉丁学名 Aquilegia 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基本简介
基本信息

属中文名:耧斗菜属
属拼音名:loudoucaishu
属拉丁名:Aquilegia
中国植物志:27:490
一/多年生:多年生
类:草本类
种类:本属约有70种,我国有8种,小陇山有2种,2变种。
花语:必定要得手,坚持要得胜。
分布
约7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3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及东北。
物种习性
可耐-25℃严寒。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宜较高的空气湿度。花期5-7月。
形态特征

叶
从茎基生出多数直立的茎。基生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有长柄,叶柄基部具鞘;小叶倒卵形或近圆形,中央小叶三裂,侧面小叶常二裂;茎生叶通常存在,比基生叶小,有短柄或近无柄。
花
花序为单歧或二歧聚伞花序。花辐射对称,中等大或较大,美丽。萼片5,花瓣状,紫色、堇色、黄绿色或白色。花瓣5,与萼片同色或异色,瓣片宽倒卵形、长方形或近方形,罕近缺如,下部常向下延长成距,距直或末端弯曲呈钩状,稀呈囊状或近不存在。雄蕊多数,花药椭圆形,黄色或近黑色,花丝狭线形,上部丝形,中央有1脉。退化雄蕊少数,线形至披针形,白膜质,位于雄蕊内侧。心皮5(-10),花柱长约为子房之半;
种子

胚珠多数。蓇葖多少直立,顶端有细喙,表面有明显的网脉;种子多数,通常黑色,光滑,狭倒卵形,有光泽。
物种用途
常见用途
秦岭耧斗菜A.incurvata、小花耧斗菜A.parviflora等少数种类可供药用。
华北耧斗菜A.yabeana的根含糖类,可制饴糖。
本属植物的花美丽,可供观赏。
景观用途

花姿娇小玲珑,花色明快,适应性强,宜成片植于草坪上、疏林下,春天草地上开满星星点点小黄花,野趣盎然,也宜洼地、溪边等潮湿处作地被覆盖。自然式栽植、花境、花坛,岩石园。优良庭园花卉,叶奇花美,适于布置花坛、花径等,花枝可供切花。
所有物种

华北耧斗菜
暗紫耧斗菜
白花耧斗菜
白山耧斗菜
大花耧斗菜
甘肃耧斗菜
华北耧斗菜
华北耧斗菜(原变型)
黄花华北耧斗菜
黄花尖萼耧斗菜
尖萼耧斗菜
尖萼耧斗菜(原变种)
耧斗菜
耧斗菜(原变型)
耧斗菜属
秦岭耧斗菜

无距耧斗菜
无距耧斗菜(原变型)
西伯利亚耧斗菜
细距耧斗菜
腺毛耧斗菜
小花耧斗菜
直距耧斗菜
紫花耧斗菜
药用价值
耧斗菜
《东北药植志》
异名:大叶藜、杂配藜(《东北药植志》),杂灰藜,大叶灰菜(《黑龙江中药》)

八角灰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藜科植物大叶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叶藜一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茎直立,具5条锐棱,秃净,绿色,有时具紫色条纹。叶互生,大形,柄长2~7厘米;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形,长6~15厘米,宽5~1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稍心形,边缘弯缺状,海边具1~4牙齿,两面光滑无毛。花序大,为疏散的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被片5,绿色,卵形,长约2毫米,钝头,被有粉粒,背面有肥厚的隆脊;雄蕊5;雌蕊1。胞果,扁豆形,果皮旗质。种子盘状,扁凸形,具显明小点,锐边,径约2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林缘或荒地。
分布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采集:6~8月采收,切碎,晒干。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用主治-血见愁的功效:止血,活血。治月经不调,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疮痈肿毒。
①《东北药植志》:止血。
②《黑龙江中药》:用于月经不调,妇女血病。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月经不调,崩漏,肺结核咯血,尿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熬膏。
选方:
①治月经不调:一鲜大叶藜二两,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二大叶藜全草。熬膏,每次服一至二钱,早晚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崩漏:大叶藜,蒲黄炭各三钱,藕节炭五钱,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吐血,衄血:大叶藜、白茅根各一两,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④治血淋:鲜大叶藜一两,蒲黄炭、小蓟、木通各三钱,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疮痈肿毒,蛇虫咬伤:鲜大叶藜适量,捣烂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为毛茛种植物假耧斗菜的叶。
植物形态:假耧斗菜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上部有逐年宿存的叶柄密集成丛。叶多数,均基生,为2回3出复叶,无毛;小叶深裂,小裂片倒披钎形;叶柄长2.5~11厘米,花茎高3~18厘米;苞片2,生于花下0.3~3.3厘米处,披针形;花单个顶生,直径2.8~5厘米;萼片5,堇色或淡紫红色,倒卵形,长1.4~2.5厘米;花瓣5,黄色,狭倒卵形,长约5毫米;雄蕊多数;退化雄蕊不存;心皮5~7。蓇葖果直立,长0.9~1.2厘米,具网状脉。多生于高山的多石砾山坡或石崖上。
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采集:8~9月采收。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涩。
假耧斗菜的功效
功用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去瘀,止血,镇痛。用于下死胎,子宫出血。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拔除异物,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撒。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春秋播种,播种苗2年左右可以开花。定植苗3年~4年需更新一次。耐寒、生长势强健,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半阴处生长更好。
栽培管理

耧斗菜性喜凉爽气候,忌夏季高温曝晒,适宜生长在沙质壤土中。性强健而耐寒,喜富含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分株或播种繁殖,播种繁殖于春秋季均可进行。
栽种前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区春季较为干旱,每月应浇水4~5次(根据环境察看盆土干湿度适当增减浇水次数),夏季需适当遮荫,或种植在半遮荫处,在生长更旺盛,忌积水,雨后应及时排水。严防倒伏,同时需加强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待苗长到一定高度时(约40cm),需及时摘心,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入冬以后需施足基肥,北方地区还应浇足防冻水,在植株基部培上土,以提高越冬的防冻能力。分株宜在早春发芽前或落叶后进行。
播种最好于种子成熟后立即盆播,撒种要稀疏,出苗前需用玻璃覆盖播盆以保持土壤湿润并遮荫。经1个月出苗。实生苗翌年开花。优良品种通常采用分株法,于3~4月或8~9月进行,但以秋季为好。幼苗10cm左右即可定植,株行距30~40cm。花前应施追肥一次。夏季需遮荫。寒冷地区冬季需稍微加覆盖。

3年以后植物易衰退,应及时进行分株,促其更新。分株繁殖:施肥整地同上。春、秋栽种,春季1~4月、秋季8~12月,株行距10×13.2厘米,覆土1.6厘米,浇足定根水,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追施少量尿素,每亩用5公斤尿素兑水灌浇,促进生长。
种子繁殖
春季1~4月,秋季6~12月均可用种子播种。为了调整猫爪草的休眠期,种子采收后立即播种。施足底肥,耙细整平,做好苗床,浇足底水,把种子均匀播在苗床上面,用三合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保持畦面湿润,湿度过大会引起烂种,140天出苗。如用薄膜覆盖60天出苗。出苗后通风炼苗,苗高6.6厘米移栽大田,随挖随栽,株行距10×13.2厘米,成活后追肥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