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2022-07-14 15:44:45 百科资料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拼音是 ér lì zhī nián,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
- 中文名称 而立之年
- 外文名称 thirty years of age
- 出处 《论语·为政》
- 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 注音 ㄦˊ ㄌㄧˋ ㄓㄧ ㄋㄧㄢˊ
成语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成语用法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30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
示例
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