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 中文名称 耄耋
- 拼音 mào dié
- 注音 ㄇㄠˋ ㄉㄧㄝ ˊ
- 出处 《汉·曹操·对酒歌》
- 解释 年老
解释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出处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寿称
- 襁褓:初生
-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 喜寿:男子77岁
- 杖朝:80岁
- 耄耋之年:80~90岁
- 米寿:男子88岁
- 鲐背之年:90 岁
-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 期颐之年:男子100
- 茶寿:男子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古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
- 襁褓:不满周岁。
- 孩提:两至三岁。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
- 总角:幼年泛称。
-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黄口:十岁以下。
- 幼学:十岁。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及笄:女子十五岁。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二八年华:16岁
- 弱冠:男子二十岁。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 而立:三十岁。
- 不惑:四十岁。
-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五十岁。
-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杖朝:八十岁。"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 耄耋:八十 ~ 九十岁。
- 期颐:百岁之人。
-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死亡称呼
- 0--20岁为夭折或殇
- 21--30岁为短寿/福
- 31--40岁为强寿/福
- 41--50岁为艾寿/福
- 51--60岁为周寿/福
- 61--70岁为稀寿/福
- 71--80岁为耄寿/福
- 81--90岁为耋寿/福
- 91--100岁为期颐寿/福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