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翘臀

2022-06-29 04:57:21 百科资料

翘臀指臀厚远大于腰厚、股上长小、臀线高。

臀部肌肉紧凑程度影响臀位高低的观感,但不改变臀线高度 。

身高臀围指数女性大于男性,因臀宽非臀翘 。同身高女性臀部更宽大 。男性臀部略翘,女性臀部更宽  。臀翘体现运动之美,臀宽体现生育之美。

雌激素促进脂肪在臀部大腿囤积,抑制其在上腹部囤积 。腰细臀宽大腿粗的女性更健康长寿 。她们和后代认知能力较高,臀部大腿脂肪含DHA,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 。

"女性骨盆宽"指身高骨盆宽指数、肩宽骨盆宽指数女性大于男性 。骨盆宽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

骨盆宽是髂嵴间宽、腹宽,非臀宽(髋最大宽) ;大转子间宽是髋宽 ,接近髋最大宽;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髋最大宽 。

大转子间宽和髋最大宽平均值女性略大于男性,同身高两性差异极其显著 。

骨骼测量  :正常人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 ,驼背性骨盆 等髂嵴间宽大于大转子间宽,严重影响正常分娩 。导致大转子间径异常增大的是髋内翻和髋关节脱位   ,非股骨内旋。

活体测量  :髂嵴高近似于脐高 ;大转子在凹窝附近 (侧卧可假性凸起 ),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臀峰点高  ,远大于会阴高和臀沟高  ;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  。转子下脂肪过多大腿外侧突出在整形外科称为骑士臀马裤腿 ,绝非"股骨内旋导致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形成的假胯宽 "。减脂使髋最大宽减小,接近大转子间宽,髋部最宽点上升,接近大转子外突点 ;绝非"体态矫正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 "。

学术上无"假胯宽"一词,"假胯宽"是伪概念

  • 中文名称 翘臀
  • 标准 臀厚大于腰厚、股上长小、臀纹线高
  • 差异 男性臀翘、女性臀宽
  • 体现 运动之美

臀线

  臀线,人体解剖学中称之为臀沟或臀股沟 (gluteal sulcus ),是指臀肌隆起与股后部上端之间的皮肤沟。站立时更明显 。

  有的人臀部肌肉紧凑,有的松弛下垂,因肌肉形态不同而对"臀位"高低的观感产生影响,但臀部肌肉形态并不改变臀线高度 。

混淆概念

  从大到小依次为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髂嵴间宽、髂前上棘间宽 :

  (1)臀宽/立位臀宽 /髋最大宽:左右侧大腿部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圆杆直脚规测量。此项测量不必考虑大转子,只采用大腿部向外侧最突出之点 。

  注:阔筋膜张肌的下端通常是男性人体中髋部的最宽点 。在女性人体中,大转子下侧的脂肪部位才是髋部的最宽点 ,与臀部的臀褶相对应 。因此,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 。女性的髋部最宽点一般略低于男性 。

  (2)大转子间宽/大粗隆间径 /髋宽 :左右侧大转子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注:大转子在凹窝附近 ,侧卧时股骨大转子内旋可导致假性凸起 。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于臀峰点高 ,远大于会阴高、臀沟高 。

  (3)髂嵴间宽/髂结节间径 /髂宽 /骨盆宽/腹宽:左、右髂嵴点(ic)之间的直线距离。

  注:该点是髂嵴向外最突出的点 ,髂嵴高近似于脐高 。

  (4)髂前上棘间宽/髂棘间径 :左、右髂前上棘点(is)间的直线距离。

  注:该点是髂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 ,髂前上棘点高小于脐高 。

  附①:髋宽指数=(髂嵴间宽/大转子点间宽)×100

  附②:髂嵴髂前上棘宽度指数=(髂前上棘间宽/髂嵴间宽)×100

相关概念

  (1)臀围: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

  (2)臀厚: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高度上,臀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

  (3)股上长:从腰围线(WL)至会阴点(CR)的距离 。

臀围和腰臀比

臀围

  (1)臀围:亚洲男性平均为88.82cm,亚洲女性平均为91.66cm ;欧美男性平均为98.37cm,欧美女性平均为96.69cm 。

  身高臀围指数=(臀围/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52.07,亚洲女性平均为57.78 ;欧美男性平均为56.03,欧美女性平均为59.34 。

  由此可见,臀围平均值两性差不多,(臀围/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臀部相对更大。

  (2)《日本人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各身高段臀围数值如表、图册所示,以供参考 :

  身长の阶级(cm)

  男

  女

  男/女x 100

  人数

  平均身长(cm)

  测定値(cm)

  人数

  平均身长(cm)

  测定値(cm)

  182.5~187.4

  1

  183.9

  91.3

  0

  -

  -

  -

  177.5~182.4

  15

  179.2

  92.7

  0

  -

  -

  -

  172.5~177.4

  21

  174.3

  89.7

  1

  173

  95.5

  94

  167.5~172.4

  43

  169.8

  88.1

  3

  169.6

  96.6

  91.3

  162.5~167.4

  24

  165.2

  88.3

  26

  164.5

  93.3

  94.7

  157.5~162.4

  6

  160.5

  82.7

  33

  159.5

  92.1

  89.8

  152.5~157.4

  0

  -

  -

  32

  154.7

  90.1

  -

  147.5~152.4

  0

  -

  -

  10

  151.5

  89.6

  -

  142.5~147.4

  0

  -

  -

  2

  144.5

  89.8

  -

  全 体

  110

  170.6

  88.8

  107

  158.6

  91.7

  96.9

  由此可见,同身高,臀围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

腰臀比

  腰围: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用软尺测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

  注①:前者大于后者,后者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腰围,又称腰节围 , 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严格定义的腰围 ,近似于最小腰围 。男性腰部最细处略高于肚脐,女性则高出更多 。

  注②:以下身高腰围指数(腰围指数)、腰臀比皆采用腰节围 或最小腰围 ,不采用腰围(脐点)。

  腰围:亚洲男性平均为73.35cm,亚洲女性平均为65.79cm ;欧美男性平均为83.99cm,欧美女性平均为72.55cm 。

  身高腰围指数=(腰围/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42.79,亚洲女性平均为41.34 ;欧美男性平均为47.84,欧美女性平均为44.53 。

  腰臀比=腰围/臀围:亚洲男性平均为0.81,亚洲女性平均为0.73 ;欧美男性平均为0.85,欧美女性平均为0.75 。

  由此可见,腰围平均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腰围/身高)×100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腰臀比平均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也就是说,女性腰更细、臀部相对更大,两性腰臀比差异明显。

臀厚

  臀厚:亚洲男性平均为23.07cm,亚洲女性平均为20.72cm ;欧美男性平均为24.86cm,欧美女性平均为22.71cm 。

  (臀厚/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13.46,亚洲女性平均为13.02 ;欧美男性平均为14.16,欧美女性平均为13.94 。

  由此可见,臀厚平均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臀厚/身高)×100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臀部略翘。

股上长

  股上长:亚洲男性平均为24.48cm,亚洲女性平均为24.34 ;欧美男性平均为28.99cm,欧美女性平均为28.52cm 。

  (股上长/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14.28,亚洲女性平均为15.30 ;欧美男性平均为16.51,欧美女性平均为17.50 。

  由此可见,股上长平均值两性差不多,(股上长/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臀部相对更长。

  注:①《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测量的是髂嵴上缘与肋骨下缘之间的中点至地面的垂距,即腰节点高;股上长=腰节点高-会阴高。

  ②《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 测量的是最小腰围处至地面的垂距,即腰围高 ;股上长=腰围高-会阴高。

  由于腰部测量点不同,所以不能得出日本人(股上长/身高)×100小于美国人该指数。

臀宽、髂宽和髋宽

髋最大宽

  髋最大宽:亚洲男性平均为32.78cm,亚洲女性平均为33.07cm ;欧美男性平均为34.18cm,欧美女性平均为34.27cm 。

  (髋最大宽/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19.12,亚洲女性平均为20.78 ;欧美男性平均为19.47,欧美女性平均为21.03 。

  由此可见,髋最大宽平均值女性略大于男性,(髋最大宽/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臀部更宽。

坐姿臀宽

  坐姿臀宽:亚洲男性平均为34.08cm,亚洲女性平均为36.4cm ;欧美男性平均为36.68cm,欧美女性平均为38.45cm 。

  (坐姿臀宽/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19.88,亚洲女性平均为22.87 ;欧美男性平均为20.89,欧美女性平均为23.60 。

  由此可见,坐姿臀宽平均值女性略大于男性,(坐姿臀宽/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

髂宽和髋宽

  (1)髂嵴间宽/髂结节间径 /髂宽 /骨盆宽/腹宽:亚洲男性平均为27.01cm,亚洲女性平均为26.3cm ;欧美男性平均为27.05cm,欧美女性平均为26.36cm 。

  (髂宽/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15.83,亚洲女性平均为16.53 ;欧美男性平均为15.43,欧美女性平均为16.22 。

  由此可见,髂宽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髂宽/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骨盆相对更宽。

  (2)大转子间宽/大粗隆间径 /髋宽:亚洲男性平均为30.67cm,亚洲女性平均为31.82cm。

  (髋宽/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17.89,亚洲女性平均为20.00。

  (髂宽/髋宽)×100:亚洲男性平均为88.75,亚洲女性平均为82.65 。

  由此可见,髋宽平均值女性略大于男性,(髋宽/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髂宽/髋宽)×100平均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

男女差异

  肩宽、髂宽、髋宽这三个宽度正好将人体躯干分成两个梯形,如图所示:

  一般正常儿童少年,(髂宽/肩宽)×100和(髂宽/髋宽)×100两指数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髂宽/肩宽)×100指数,男性从小到大无显著差异,有一定稳定性,易于预测。而女性随着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骨盆宽度增加,(髂宽/肩宽)×100指数从12岁后逐渐增大,到16岁后才能稳定下来。从12岁到16岁的4年间,该指数平均增大6.8%。由于12岁以后骨盆向横向增长明显,女性肩本身又比男性窄,所以女性(髂宽/肩宽)×100指数高于男性。

  (髂宽/髋宽)×100指数,一般男少年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变化相对稳定,易于预测。女少年在8岁以前趋向男性,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女性化逐渐明显,髋部的增宽使指数下降与男性有明显的差别 。

伪概念"假胯宽"

简介

  (一)在人体测量中,髂宽即骨盆宽、腹宽(席焕久,2010) 。

  在体育测量中,髋宽指大转子间宽(曾凡辉,1992) 。

  在人体测量的活体测量中,髋最大宽即臀宽 ,髋部最宽点为大腿外侧最突出点(邵象清,1985) ,(size-JPN 2004-2006 ;艾略特·古德芬格,2015 )。

  (二)网络名词假胯宽(假髋宽) ,其理论定义"髂嵴间宽为真胯宽,大转子间宽为假胯宽"错误认为"髂嵴间宽是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是股骨内旋所致"其理论对髂嵴点大转子髋部最宽点的体表具体位置描述错误试图在髋部最宽点(转子下脂肪处)找出大转子内旋的骨骼解剖特征从而到达到"体态矫正改善假胯宽,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的营销目的

人体宽度测量值

  (一)人们常说"男性骨盆窄,女性骨盆宽",这其实是相对于身高、肩宽而言,身高骨盆宽指数、肩宽骨盆宽指数女性大于男性 。就骨盆宽平均值而言,男性略大于女性 。

  (二)其次,骨盆宽又称为髂嵴间宽,是腹宽,而不是臀宽(髋最大宽) ;大转子间宽又称髋宽 ,接近髋最大宽;三者关系为--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髋最大宽 。

  (三)在人体尺寸平均值中,只有大转子间宽和髋最大宽测量值,女性始终略大于男性。同身高,两性差异极其显著 。也就是说,女性髋关节更宽,从腹部至髋部的宽度增加得更为明显,构成了女性特有的曲线美。相关数据如下 :

  项目

  男

  女

  男女差

  身高(mm)

  1714.0

  1591.3

  122.7

  髂嵴间宽(mm)

  272.2

  263.0

  9.2

  (髂嵴间宽/身高)×100

  15.9

  16.5

  -0.6

  大转子间宽(mm)

  306.7

  318.2

  -11.5

  (大转子间宽/身高)×100

  17.9

  20.0

  -2.1

  (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100

  88.8

  82.7

  6.1

  髋最大宽(mm)

  327.8

  330.7

  -2.9

  (髋最大宽/身高)×100

  19.1

  20.8

  -1.7

  大转子间宽-髂嵴间宽(mm)

  34.5

  55.2

  -20.7

  髋最大宽-髂嵴间宽(mm)

  55.6

  67.7

  -12.1

  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mm)

  21.1

  12.5

  8.6

测量点的位置

  (一)髂嵴点的位置:骨盆的上缘就是髂嵴,两侧髂嵴的最宽处,也即是髂嵴最向外突之点(该处成一结节,叫髂结节)也就是髂嵴点 。髂嵴高近似于脐高

  (二)大转子的位置:令被测者将大腿外展,体部向外展的大腿侧屈。此时,大转子部位的皮肤形成一个凹窝,由此处可探得此测点 。侧卧时股骨大转子内旋可导致假性凸起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于臀峰点高远大于会阴高臀沟高

  (三)髋部最宽点的位置:

  (1)阔筋膜张肌的下端通常是男性人体中髋部的最宽点 。

  女性通常在股骨大转子下方和大腿外侧面的上部有大量的脂肪堆积,向前与大腿前面的脂肪相连,向后与臀部脂肪相接 。在女性人体中,大转子下侧的脂肪部位才是髋部的最宽点 ,与臀部的臀褶相对应 。因此,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 。女性的髋部最宽点一般略低于男性 。

  消瘦的病人,因大转子特别明显隆起,覆盖其表面的皮肤受压后容易形成褥疮 。

  (2)在人体测量中,髂嵴以下、臀沟以上各测量点至地面垂距从高到低依次为:髂嵴高、脐高 >髂前上棘点高>大转子点高>臀峰点高、大转子外突点高 >会阴高>臀沟高 、髋部最宽点高 。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节选,以供参考 :

  项目

  女

  男

  男女差

  身高(cm)

  162.94

  175.58

  12.64

  髂嵴点高(cm)

  98.88

  107.34

  8.46

  (髂嵴点高/身高)×100

  60.68

  61.13

  0.45

  脐高(cm)

  98.21

  105.88

  7.67

  (脐高/身高)×100

  60.27

  60.30

  0.03

  大转子点高(cm)

  86.16

  92.83

  6.67

  (大转子点高/身高)×100

  52.88

  52.87

  -0.01

  臀峰点高(cm)

  83.83

  88.74

  4.91

  (臀峰点高/身高)×100

  51.45

  50.54

  -0.91

  会阴高(cm)

  77.14

  83.72

  6.58

  (会阴高/身高)×100

  47.34

  47.68

  0.34

  臀沟高(cm)

  74.43

  81.44

  7.01

  (臀沟高/身高)×100

  45.68

  46.38

  0.70

  《AIST/HQL人体寸法・形状データベース2003》中,统计量【青年群】(单位:mm)如下,以供参考 :

  注:大转子点高>臀峰点高 、大转子外突点高 。

  项目

  男

  女

  男女差

  身高(mm)

  1696.7

  1578.3

  118.4

  髂嵴点高(mm)

  957.2

  892.9

  64.3

  (髂嵴点高/身高)×100

  56.4

  56.6

  -0.2

  臀峰点高(mm)

  833.9

  775.4

  58.5

  (臀峰点高/身高)×100

  49.1

  49.1

  0.0

  大转子外突点高(mm)

  832.0

  770.8

  61.2

  (大转子外突点高/身高)×100

  49.0

  48.8

  0.2

  会阴高(mm)

  754.9

  701.2

  53.7

  (会阴高/身高)×100

  44.5

  44.4

  0.1

  臀沟高(mm)

  738.4

  681.1

  57.3

  (臀沟高/身高)×100

  43.5

  43.2

  0.4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节选,以供参考 :

  项目

  男

  女

  男女差

  身高(mm)

  1714.0

  1591.3

  122.7

  髂嵴最高点高(mm)

  1014.2

  943.9

  70.3

  (髂嵴最高点高/身高)×100

  59.2

  59.3

  -0.1

  脐高(mm)

  1003.6

  925.1

  78.5

  (脐高/身高)×100

  58.6

  58.1

  0.4

  髂前上棘点高(mm)

  933.4

  847.2

  86.2

  (髂前上棘点高/身高)×100

  54.5

  53.2

  1.2

  大转子点高(mm)

  875.7

  814.5

  61.2

  (大转子点高/身高)×100

  51.1

  51.2

  -0.1

  会阴高(mm)

  783.3

  714.5

  68.8

  (会阴高/身高)×100

  45.7

  44.9

  0.8

  臀沟高(mm)

  748.7

  692.3

  56.4

  (臀沟高/身高)×100

  43.7

  43.5

  0.2

  (3)因此,正常人髋最大宽测量点不会高于大转子外突点,如图所示 。而绝大多数女性髋最大宽测量点还要低于大转子外突点,在大转子下方,与臀褶相对应 。

异常比例

  从后方观察髂嵴间径与大转子间径的比例,如图所示 :

  (一)图1为正常人,即所谓的"假胯宽"。其特点为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髋最大宽 。

  女性大腿的脂肪远多于小腿,它形成了大腿外侧脂肪垫(outer thigh fat pad)。该脂肪垫位于大腿外上部的表面,在股骨大转子的下方,覆盖于股外侧肌上。它向上与臀后侧脂肪垫融汇,并绕至大腿后侧、臀部下方,与臀部脂肪的向下延伸部融汇。女性骨盆区域的最宽处,由大腿外侧脂肪垫构成。该点就在紧靠股骨大转子的下方位置,与臀沟同高(男性臀部的最宽处通常位于阔筋膜张肌的远端)。由于大腿脂肪丰富,导致女性臀部宽度增加,所以女性的大腿看上去似乎比男性的短些

  当该区域有大量脂肪堆积时,常可看到该区域的皮肤上出现许多深深的凹陷,呈麻点状或干酪状。这是由于连接凹陷部位皮肤深面与包裹肌肉的深筋膜之间的条索状纤维束缺乏弹性,导致纤维束之间的脂肪外突造成的 。

  转子下脂肪过多,导致大腿外侧凸起,俗称骑士臀(saddle bag)、马裤腿 超量的训练使肌纤维变粗、大腿肌肉横断面增粗,也会出现马裤腿 。此时髋最大宽远大于大转子间宽,髋部最宽点位置也远低于大转子外突点。这绝不是"股骨内旋导致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形成假胯宽 "。

  通过整形外科手术等也许可以减少转子下脂肪 ,使髋最大宽减小,不断接近大转子间宽,髋部最宽点上升,不断接近大转子外突点。然而,正常人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却是不变的,髋部最宽点始终不高于大转子外突点 。

  (二)图2已有专业术语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髋内翻。髋内翻不是股骨内旋,是颈干角小于正常值 。严重髋内翻可导致大转子显著突出、上升,与髂前上棘距离变短 ,股骨外旋及股骨颈缩短 ,患肢外展、内旋活动受限,出现跛行鸭步 。其特点为髂嵴间宽远小于大转子间宽 ,大转子间宽就是髋最大宽。

  正常人大转子外突点高(略小于大转子点高)本来就接近臀峰点高,大于会阴高和臀沟高 。这类病人的大转子又还上升,所以髋部最宽点(即大转子外突点)高于正常女性的髋部最宽点(即臀沟下缘)。

  注:大部分人(大转子点高/身高)×100数值都在50%以上,(大转子外突点高/身高)×100数值接近50% ;绝大部分人(会阴高/身高)×100数值远不及50% ,(臀沟高/身高)×100数值则更小 。

  因此,图2与"假胯宽"显腿短、股骨内旋的说法完全不符合。

  (三)图3为腰椎滑脱 、极有可能是驼背性骨盆(Kyphotic Pelvis) 等,其特点为髂嵴间宽大于大转子间宽 。

  图6为扁平骨盆,其特点为髂嵴间宽与大转子间宽大致相等 。

  图3和图6即所谓的"真胯宽",严重影响正常分娩。其中图3病人腰部以下的身体最宽处位于髂嵴点(髂嵴高近似于脐高 ),最显腿长。

原因

  (一)在骨盆测量中,正常人一般髂嵴间径比髂棘间径长2-3cm,大转子间径比髂嵴间径长2-3cm。如上述各种径线过小,或几条径线之间比例不正常,说明骨盆可能狭窄或畸形 。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临床特点之一就是髂棘间径等于或大于髂嵴间径。

  驼背性骨盆临床特点之一就是髂嵴间径等于或大于大转子间径 。

  骨盆中部横径可用外测股骨大转子间径来间接推测,此法并非直接测量骨盆,不能说明正常骨盆之横径,但大转子间径过小往往标志着骨盆中部横径过小 。大转子间宽小于28cm,说明中骨盆狭窄,应剖宫产 。

  注:在《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 》中,女性髂嵴间宽测量值范围为222-303mm,平均值为263mm;大转子间宽测量值范围为291-355mm,平均值为318.2mm 。

  (二)骨骼系统最重要的性别差异表现在骨盆。女性骨盆由于适应妊娠的需要,比男性的短且相对较宽。女性骶骨也较宽,骨盆腔宽而圆,便于胎儿的娩出。由于骨盆腔较宽,致使两侧的髋臼(容纳股骨头的关节窝)相距较远,增加了两侧大转子的间距,故使髋部变宽 。

  女性大转子间距的发育和月经初潮有一定联系。13-15岁女性大转子间距发育甚为迅速,其均数远超过男性,这一时期也正是月经初潮的高峰时期,所以大转子间距的发育高峰应该是第二性征的重要指征 。

  所以当双膝并拢时,女性左右两股骨的倾角更大 (Q角较男性大 ,颈干角较男性小),导致腿微呈"X"形,膝外翻程度较大 ,两侧大转子更为突出 。

  雌激素促进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积,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积 。对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数与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腰细臀宽大腿粗的女性更健康长寿 。她们和后代认知能力较高,臀部和大腿储存的脂肪含有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即DHA),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胎儿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 。

结论

  (一)解剖学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矢状面、冠状轴、胫侧、腓侧、旋内、旋外等 。在人体测量中,"宽",顾名思义,指的是横径 。髂宽即骨盆宽、腹宽(席焕久,2010) 。在体育测量中,髋宽指大转子间宽(曾凡辉,1992) 。在人体测量的活体测量中,髋最大宽即臀宽 ,髋部最宽点为大腿外侧最突出点(邵象清,1985) ,在大转子下方(size-JPN 2004-2006 ;艾略特·古德芬格,2015 )。

  网络名词假胯宽(假髋宽) ,其理论定义"髂嵴间宽为真胯宽,大转子间宽为假胯宽"错误认为"髂嵴间宽是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是股骨内旋所致"其理论对髂嵴点大转子髋部最宽点的体表具体位置描述错误试图在髋部最宽点(转子下脂肪处)找出大转子内旋的骨骼解剖特征从而到达到"体态矫正改善假胯宽,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的营销目的

  内旋是由骨骼的解剖特征引起的,如股骨扭转。那么,髋部内旋的非手术干预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 。正常女性髋臼间宽较大 ,经计算或测量,最大限度的外旋或通过治疗根本不可能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 。而从活体测量层面看,女性髋最大宽还在大转子下方,与臀褶相对应 。

  如"股骨过度前倾和(或)胫骨过度外旋可以造成代偿性下肢内旋步态,使得髌骨承受过度的外侧牵拉应力,这些患者通常合并代偿性扁平足足旋前 "等现象,这些词语骨科、运动医学等自有描述。如果是要依据身体其它部位的特征、而不是身体横径来判断真假胯宽,那么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假胯宽"这一描述身体横径的词逻辑上也显得多余。

  (二)骨骼测量 :正常人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 ,驼背性骨盆 等髂嵴间宽大于大转子间宽,严重影响正常分娩 。导致大转子间径异常增大的是髋内翻和髋关节脱位 ,非股骨内旋。

  活体测量 :髂嵴高近似于脐高 ;大转子在凹窝附近 (侧卧可假性凸起 ),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臀峰点高 ,远大于会阴高和臀沟高 ;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转子下脂肪过多大腿外侧突出在整形外科称为骑士臀马裤腿 ,绝非"股骨内旋导致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形成的假胯宽 "。减脂使髋最大宽减小,接近大转子间宽,髋部最宽点上升,接近大转子外突点 ;绝非"体态矫正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 "。

  学术上无"假胯宽"一词,"假胯宽"是伪概念

翘臀的魅力

  很多男人认为女人关注他们身体的突出部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对于全世界的女人来说,男人窄小、略翘的屁股是男人身上最重要的部位。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了直立行走,长期用两条腿行走或跑步使附着在大腿的臀肌体积迅速增加,逐渐形成半球形的臀部。窄小、略翘的臀部对女人很有吸引力。因为女人喜欢有棱有角的倒三角身材的男人,髋部和臀部较小的男人才有这样的身材。进化心理学家德温德拉·辛博士发现,在女人眼中,腰围和髋围比例为9:10的男人最有魅力。窄小的髋部可以使男人快速奔跑。大部分女人拥有适合生育后代的宽大的髋部和臀部。她们被自己没有的身体特征吸引,因而希望男人拥有窄小的髋部和臀部。

  生理学家说,窄小、略翘的臀部可以增加受孕的几率。男人做爱时要做强有力的前冲运动,窄小、略翘的臀部会让男人在进行性接触时产生直接的冲力。因此窄小、略翘的臀部意味着男子有更好的生育机会,这对性特征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示。臀部肥胖而松弛的男人很难做出有力的前冲动作,他们必须使用整个身体前冲,导致全身的重量压在女人身上,这会让女人感到呼吸困难。相对而言,如果男人有窄小、略翘的臀部,做爱时就会让女人感到舒服。称赞男人的臀部漂亮,是女人评价男人性感常用的表达方式。

  男人的臀部是吸引女人的重要部位,窄小、略翘的臀部被认为是性感的象征。全世界女人都钟爱窄小、略翘的臀部。国外曾经有人对3000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是"最欣赏男人的什么部分"。结果表明,宽阔的背部、强壮有力的臂膀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名列第一位的就是窄小、略翘的臀部。可见,窄小、略翘的臀部在男性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男人长期坐在办公室里,或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太长,他的臀部肌肉就会松弛。与女性不同,肥大的臀部对于男性而言是不美观的,窄小、略翘的臀部才是男性魅力的一大特征。松垮而又肥大的臀部还会影响男人的整体形象,显得腿身比不协调,窄小、略翘的臀部能让男人显得挺拔、年轻而有活力。如果臀部窄小、略翘,腿就会显得更长了,穿裤子才好看 。

运动员选材

  髋关节窄的运动员性成熟后,肌肉得到迅速发展,下肢肌肉群,特别表现在臀部肌肉群,更为明显,外型看上去有些"翘臀",臀纹球状者更好。这表现出臀部肌群结实有力,这类运动员往往蹬地和起跳都比宽髋的学生积极有力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