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汤
羚羊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醇剩义》卷四。具有壮水柔肝,以息风火之功效。主治因于火,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日珠。症见头痛连目珠,脉弦劲。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
- 名称 羚羊角汤
- 出处 《医醇剩义》卷四
- 组成 羚羊角、龟版、生地、白芍、丹皮、柴胡、薄荷、菊花、夏枯草、蝉衣、红枣、生石决
- 功用 壮水柔肝,以息风火
- 主治 因于火,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日珠
组成
羚羊角二钱,龟版八钱,生地六钱,白芍一钱,丹皮一钱五分,柴胡一钱,薄荷一钱,菊花二钱,夏枯草一钱五分,蝉衣一钱,红枣十枚,生石决(打碎)八钱。
用法用量
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二剂。
功用
壮水柔肝,以息风火。
主治
因于火,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日珠。
运用
诊断要点:头痛连目珠,脉弦劲。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高血压。
附方
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镑)、防风(去叉)、茺蔚子各二两,车前子、黄芩(去黑心)、玄参各一两,大黄(锉,炒)半两
用法: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临卧温服。针拨后服
主治:内障沉翳,隐隐伏藏黑睛,向口即见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脚、威灵仙(去苗土)、黄连(白须)、白槟榔、(去皮尖,炒)、甘草(炙)、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桑根白皮(锉,炒)、车前子、决明子(炒)、防风(去叉)、萆薜各一两半,桂(去粗皮)、旋覆花(炒)各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每门二次,食后服
主治:风热,上膈烦满
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二
功用:疏气
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橘皮、通草各二两,厚朴、吴茱萸、干姜各三两,乌头五枚
用法:将以上七味药研细,加水九升煎取汤药
主治:饮食不下,气噎不通
出处:《千金方》
名称:羚羊角汤
组成:羚羊角半分,蝉壳半分,茯神(去心)、麦门冬、柴胡、地骨皮各一分,黄芩、甘草(炒)各半分
用法:上锉散。每服一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小儿诸惊壮热
出处:《直指小儿》卷一
重要文献摘要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脏腑者可分为闭证(阴闭、阳闭...脱证以及后遗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喁斜...阴闭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阳闭先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息风、育阴潜阳;脱证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半身不遂者以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语言不利者以解语丹、地黄饮子、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