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
2022-07-12 04:12:49 百科资料

羔羊梭菌性痢疾习惯上称为羔羊痢疾,俗名红肠子病,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死亡率很高。由于小肠有急性发炎变化,有些放牧员称之为红肠子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3d的羔羊,较大的羔羊比较少见。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本病,以后几年内可能继续使3周以内的羔羊患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
- 中文名称 羔羊痢疾
- 成因 多种病原微生物
- 发生于 7日龄以内的羔羊
- 症状表现 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腹泻
- 俗名 红肠子病
病因分析
羔羊痢疾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牛腹泻病毒等。该病一般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4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症状表现
患病的羔羊会表现出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腹泻,逐渐消瘦的现象。
预防措施
1.加强对怀孕的母羊的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2.保证怀孕母羊的羊舍清洁,保暖,必要时可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3.给羔羊注射生物血清羊疫血抗。

治疗措施
- 口服土霉素、链霉素各0.125~0.25克,也可再加乳酶生1片,每天两次。
- 通过注射羔羊痢疾血清-羊疫血抗(香港奥邦)一套治疗200斤体重,一天一次,同时可配合刀豆素,肌肉注射,一瓶治疗量:200斤体重。视病情严重程度连用1--3次即可。
- 口服杨树花煎剂、增效泻痢宁、维迪康,对病毒引起的腹泻疗效较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