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咒怨

重拍自日本恐怖片《咒怨》。盛怒死者的怨气积聚在屋内久久无法散去,这道诅咒彷佛成为传染病般令被害者一个接一个死去。
- 中文名称 美版咒怨(不死咒怨)
- 外文名称 The Grudge
- 其它译名 不死咒怨,咒怨西洋篇
- 出品公司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 发行公司 Monopole-Pathé (瑞士)
电影剧情
咒怨来自于那些承受着离奇死亡的死者,由于他们的死亡伴随着意外和难以名述的痛苦,他们临死前的意念也就变得更加强烈,而那些生死之间的许愿会带着他们徘徊在现实和幽冥之间,他们要找寻自己的仇敌,实现那些横亘生死的咒怨。

卡伦(莎拉·米歇尔·盖拉饰)是一名到日本修读的美国交换生,闲时替一名护士做看护工作。当她来到位于东京近郊的一所房子内,发现屋内死气沉沉凌乱不堪,只有一个患精神病的老太太艾玛(格蕾丝·扎伯里斯基饰)。
当她悉心照顾艾玛的时候,楼上却传来古怪的声音。卡伦开始小心翼翼地调查,惊觉整个房间已经笼罩在深沉的怨气之下,她将面对超乎想象的厉鬼。原来藏身屋内多年的厉鬼下了诅咒,每一个到访者都难逃一死,而每个死者又加深了诅咒。
卡伦无意中发现了咒怨的秘密,同时她自己也身陷险境,为了阻止咒怨继续蔓延下去,她必须壮起胆子和厉鬼周旋下去……
演职员表
职员表
导演 | 清水崇 |
副导演(助理) | Masanori Adachi、蝶野博、盐崎遵 |
编剧 | 清水崇、Stephen Susco |
摄影 | 山本英夫 |
配乐 | 克里斯托弗·杨 |
剪辑 | Jeff Betancourt |
选角导演 | Nancy Nayor、Kelly Wagner |
艺术指导 | 齐藤岩男 |
服装设计 | Shawn Holly Cookson |
视觉特效 | Kory Jones、松本肇、Nobuaki Sugiki、Naoyasu Yutaka |
发行 |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Karen Davis | 莎拉·米歇尔·盖拉 | |
Peter Kirk | 比尔·普尔曼 | |
Doug | 杰森·贝尔 | |
克里·杜瓦尔 | Jennifer Williams | |
Susan Williams | 卡迪·斯特瑞兰德 | |
石桥凌 | Nakagawa | |
真木阳子 | Yoko | |
森下能幸 | Guard | |
冈村洋一 | Restaurant Manager | |
威廉·麦鲍瑟 | Matthew Williams | |
Grace Zabriskie | Emma Williams | |
Rosa Blasi | Maria Kirk | |
泰德·雷米 | Alex |
参考资料
导演介绍
凭借《咒怨》系列蜚声日本影坛的清水崇,当年被《蜘蛛侠》导演山姆·雷米看中,为索尼公司翻拍电影的时候,他脑子里的那点儿英语单词全部是看过《星球大战》时所学的。但两部《咒怨》在日本电影市场创下了近乎神话般的票房和口碑,依然让新东家对其奉若上宾。清水崇也果然不服重托,第一部美版《咒怨》在仅仅耗费了区区1000万美金预算的情况下,借2004年万圣节档期,首周就一举拿下近40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随后在在北美地区一鼓作气,创下1亿1000万美元的辉煌成果。这也更加刺激了索尼公司对接下来的几部续集的信心。于是,日本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索尼公司的重要摇钱树之一。至少在恐怖类型片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众所周知,在遥远的2000年,清水崇就曾经在日本国内拍摄过有关"咒怨"的故事,不过当时仅以录像带的形式发行,起初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后,因大受好评,清水崇又再接再厉地拍摄了桥段高度重复的续集,结果同样叫好声一片。于是,在"恩师"《午夜凶铃》的导演中田秀夫(清水崇曾为中田秀夫的助理)的鼓励和提携下,清水崇终于在2003年将这段"咒怨"的故事拍摄成大银幕版。并很快又推出续集……
主演阵容
两年前的《咒怨》中,扮演美国交换生的莎拉·米歇尔·盖拉,凭借其一路惊声尖叫的出彩形象,风头一时无两。早年的两部作品《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和《惊声尖叫2》以青春恐怖片,成功让莎拉·米歇尔·盖拉确立了"尖叫制胜"的风格,也正是在这种题材中的出色表现,为她赢来了在《咒怨》中担任女一号的机会,在经历无数次的撞鬼事件之后,就此练就了梨花带雨的尖叫特长。不过由于在上一部结尾处已经咒怨缠身,因此在《咒怨2》中,莎拉·米歇尔·盖拉只能令人遗憾地退居二线,仅仅在一些回忆闪回片段和影像资料中出现,拉拢原作影迷的同时,顺势将"尖叫女王"的衣钵,正式传给了续集中的妹妹安伯·坦布莱恩。安伯·坦布莱恩虽然并非一线的大牌演员,但主演青春喜剧片《魔裤好姐妹》曾风光无限,是当前一颗倍受瞩目的新星。安伯·坦布莱恩在接受采访时更曾笑言,自己和日本恐怖片似乎颇为有缘:当年梦工厂翻拍第一部《午夜凶铃》时,安贝尔就曾在自中轧了个小角……
拍摄花絮
·片中女鬼的"呕呕"声是导演清水崇童年时喜欢发出的声音,年幼时的清水崇经常因发出这种奇怪的声音而遭到父母的斥责,在原版《咒怨》中,"呕呕"声就是清水崇本人发出的。
·影片在试映时曾出现两个版本,一个为R级,一个为PG-13。
·影片上映首周票房超过了3900万美元,续集的筹备工作随即开始展开。
·片中的鬼宅是在摄影棚中搭建而成,而且是基于2003年的《咒怨》而设计。
·片中女鬼出现时发生的声音是由梳子发出的。
·厉鬼大口喘气的声音是由导演清水崇亲自发出的。
·片尾女鬼爬下楼梯的怪异姿势是由演员藤贵子亲自做出的,并非出自特效。
穿帮镜头
在影片结尾,卡伦在走进停尸房前脸上有很多血迹和青肿,几秒钟后在停尸房里,卡伦的右侧面颊上的血迹明显少了很多。
拍摄花絮来源
幕后制作
在日本版《咒怨》出现的两年后,清水崇再次拍摄美国版,其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日本与美国两国不同的鉴赏力和恐怖点。日本恐怖电影有其独特的魅力,例如在很多电影中神秘事件都没有作答,而整个故事也可以说没有真正的结尾。对于日本观众来说,这种开放式的结构很容易引起恐惧,但是美国观众总是想要一个明确的答复,这就对编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史蒂芬·斯科试图在偏重寻求一个合适的方式,来混合他自己和清水崇的创意,清水崇也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空间,这种愉快的合作精神让他倍受鼓舞。
日美混血
从孩提时候开始,本片编导清水崇就深深的迷恋上电影,他说:"在我上小学时,看到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我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作了3、4年的助理导演,但我没有机会更多的学习摄影和照明,我决定到电影学院深造。"
一濑隆重是日本著名的高产制片人,是他给了还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清水崇一次机会,他回忆说:"《午夜凶铃》的编剧高桥洋和我取得联系,将一位很有前途的年轻学生清水崇介绍给我。"清水崇的课堂作品引起了高桥洋的关注,而当时一濑隆重正在找人制作一部用于在手机中播放的恐怖短剧,高桥洋认为清水崇非常合适。
一濑隆重继续回忆说:"我看到了清水崇以前执导的两部短片,全都拍摄的很熟练。"这些短片都是在清水崇看过《午夜凶铃》后完成的,他决定拍摄一部风格完全不同的恐怖片,哪怕一败涂地也在所不惜。他的想法是非常清晰的表现鬼怪,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存在。
一濑隆重曾和日本V-Cinema公司签有协议,计划拍摄两部以录像带发行的电影,他决定将此委派给清水崇来完成,很快,清水崇完成了剧本,这个剧本就是日后《咒怨》系列的雏形。
两部《咒怨》录像在口口相传之下红遍了亚洲,当然也不会逃过美国执行制片人罗伊·李(Roy Lee)的慧眼,之前的美版《午夜凶铃》便是有他参与的佳作。起初,李是从一位记者口中得知《咒怨》的,那位记者称《咒怨》是他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后来李得到了拷贝,虽然没有译文字幕,但他仍能深切感知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慌。
李找来了年轻编剧斯蒂芬·斯科(Stephen Susco)将《咒怨》改成英语剧本。斯科说:"我早就是亚洲恐怖片的影迷,他们似乎在不断冲击这种类型片的极限。当我初次观看原版《咒怨》时,可谓感觉既可怕又着迷,清水崇以一种非线形的叙事结构为恐怖片增添了新的活力,这是一种在情绪上的失常和迷失,另外,清水崇还使用了一些我见过的最壮观最可怕的画面。"
在斯科着手英语剧本的同时,一濑隆重完成了影院版的《咒怨》,李决定将《咒怨》推荐给恐怖大师山姆·雷米,因为该片与雷米的《鬼玩人》有着相通之处。雷米评价说:"《咒怨》是我看过的最吓人的电影之一,清水崇的风格和节奏是残酷无情的,从不会让人松口气,很明显他让恐怖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雷米立即决定让自己的制片公司Ghost House Pictures重拍《咒怨》,并请清水崇亲自执导,不过清水崇最初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制片方应该找位美国导演。经过同雷米的一番交谈,清水崇最终还是改变了想法:"雷米极具热情,提及了一些原版《咒怨》中的特别场景,他还告诉我,美国版本可以实现一些我因经费受限而未能完成的效果,我的兴趣开始萌发了,因为我意识到可以自由的创作,可以进一步的探索其他不同的方面,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在制片人罗伊·李初次看到日版《咒怨》的两年后,清水崇终于正式加盟。"或许改编剧本最大的障碍在于日本和美国影人对恐怖的认同差别,"一濑隆重说,"日本恐怖片有很多独特的特性,比如很多影片的结局悬而未决,故事也没能达成一个结论,对日本观众来说,这种开放式结尾相当吓人,而美国观众却似乎需要更确定的解释。"
编剧斯科在改编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因为必须将自己和清水的构思融为一体。好在清水崇给予了斯科自由的创作空间,斯科评价道:"我非常感谢清水的合作,我以与他合作为荣,在我看来,他是当今最具天赋的恐怖片导演。"
关于拍摄
在片中扮演卡伦的莎拉·米歇尔·盖拉说:"山姆·雷米非常信任清水崇,尽管他从未拍过美国片,甚至不会说英语,但可以看出山姆充分信赖他的天赋。"饰演卡伦男友道格的杰森·贝尔说原版《咒怨》简直让他魂飞魄散,他惟恐失去这次机会,立即打包准备前往日本。
莎拉·米歇尔·盖拉清晰记得同日本年轻导演清水崇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他对我说:'My lady,your destination is approaching。'我想他也许想说的是看见我很眼熟,后来他解释说,自己会说的英语都是从《星球大战》里学来的。"谈笑之余,盖拉深刻领会到清水的幽默感已经超越了语言障碍。
可想而知,由于清水崇几乎不会英语,在合作初期,演员们和他之间确实存在着难以消除的交流障碍。"你必须通过翻译得知导演的想法和意图,尽管起初无法理清头绪,但后来我们还是形成了一种简单的表达方法,"杰森·贝尔说。不过,这语言障碍在清水崇看来却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因为大多演员是第一次来日本,这种真实的迷失感发自内心,会作用于角色,他在故意忽略同演员们的沟通,由此无形中提高了演员们的敏感度,让他们的表演非常真实、深刻。
日本女演员藤贵子(Takako Fuji)在本片中继续扮演了原版《咒怨》中的复仇女鬼。"一个演员在几年中连续扮演了同一个角色,这是不同寻常的经历,"清水崇说,"在陆续推出的版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角色的细微差别,我们很惊奇的看到《咒怨》从短片发展成美国大片的演变过程。"
清水崇是在无意间邂逅藤贵子的,后来他看到了她的简历,发现藤贵子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而藤贵子正在争取扮演这个角色,清水崇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安排。一开始,藤贵子只是出演了3分钟长的短片,根本没想到《咒怨》系列会出落成今天的样子。随着两人的长期合作,默契也在日益增长,清水崇说如果他重新物色人选,必将从零开始,不可能像他和藤贵子一样驾轻就熟。
和藤贵子一同继续出现在本片中的还有小男孩Yuya Ozeki,经过几年来的磨砺,这个7岁大的小男孩已经从最初羞于开口的幼童成长为日渐成熟和可爱的小帅哥。
影片之所以选择在日本拍摄,是因为影片的主创人员希望这部由美国演员演绎的英语片能够具有浓郁的日本风味。制片人一濑隆重说:"《咒怨》的恐怖气息部分依赖于日本建筑和特殊结构,而且最近的《迷失东京》、《最后的武士》都在日本拍摄,本片的幕后班底中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人,这正是证明日本影人出色能力的绝佳机会。"
既然在日本拍摄,就要遵循当地拍摄电影的习俗,包括开拍前的祈福仪式,进入摄影棚前必须脱鞋,由道具部门管理演员们的鞋,不能在摄影棚吃东西等等。
幕后制作来源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制作发行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新加坡 | 2004年10月22日 | 阿联酋 | 2004年12月22日 |
中国香港 | 2004年10月28日 | 科威特 | 2004年12月22日 |
美国 | 2004年10月22日 | 法国 | 2004年12月29日 |
菲律宾 | 2004年10月27日 | 意大利 | 2005年1月5日 |
泰国 | 2004年10月28日 | 巴林 | 2005年1月5日 |
英国 | 2004年11月5日 | 荷兰 | 2005年1月6日 |
冰岛 | 2004年11月12日 | 挪威 | 2005年1月7日 |
澳大利亚 | 2004年11月18日 | 芬兰 | 2005年1月7日 |
新西兰 | 2004年12月11日 | 巴西 | 2005年1月7日 |
土耳其 | 2004年12月17日 | 以色列 | 2005年1月13日 |
瑞典 | 2005年1月14日 | 巴拿马 | 2005年1月14日 |
爱沙尼亚 | 2005年1月14日 | 波兰 | 2005年1月21日 |
西班牙 | 2005年1月21日 | 希腊 | 2005年1月21日 |
立陶宛 | 2005年1月21日 | 墨西哥 | 2005年1月28日 |
比利时 | 2005年2月2日 | 丹麦 | 2005年2月4日 |
日本 | 2005年2月11日 | 葡萄牙 | 2005年2月17日 |
埃及 | 2005年3月2日 | 瑞士 | 2005年3月3日 |
德国 | 2005年3月3日 | 阿根廷 | 2005年3月3日 |
奥地利 | 2005年3月4日 | 匈牙利 | 2005年3月10日 |
斯洛伐克 | 2005年3月17日 | 捷克 | 2005年3月17日 |
韩国 | 2005年5月26日 | 保加利亚 | 2005年7月8日 |
制作公司
- 1.Senator International[德国]
- 2.Vertigo Entertainment[美国]
- 3.Renaissance Pictures[美国]
- 4.Ghost House Pictures[美国]
- 5.Fellah Pictures[日本]
发行公司
- 1.Europa Filmes[巴西](2005) (Brazil) (DVD)/(2005) (Brazil) (VHS)
- 2.Gativideo[阿根廷](2005) (Argentina) (DVD)/(2005) (Argentina) (VHS)
- 3.康斯坦丁影业公司[德国](2005) (Germany) (theatrical)
- 4.Metropolitan Filmexport[法国](2004) (France) (theatrical)
- 5.Columbia TriStar Italia[意大利](2004) (Italy) (all media)
- 6.Herald Film Company[日本](2005) (Japan) (theatrical)
- 7.Roadshow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亚](2004) (Australia) (theatrical)
- 8.Bioscop[捷克](2005)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 9.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美国](2004) (USA) (theatrical)
- 10.01 Distribuzione[意大利](2004) (Italy) (all media)
- 11.Distribution Company[阿根廷](2005) (Argentina) (theatrical)
- 12.Pioneer Films[菲律宾](2004) (Philippines) (theatrical)
- 13.Independent Films[荷兰](2005) (Netherlands) (theatrical)
- 14.LNK Audiovisuais[葡萄牙](2005) (Portugal) (theatrical)
- 15.Highlight Film[德国](2005) (Germany) (DVD)
- 16.Medyavizyon[土耳其](2004) (Turkey) (all media)
- 17.Golden Village[新加坡](2004) (Singapore) (theatrical)
- 18.Sam Film[冰岛](Iceland)
- 19.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爱尔兰](2004) (Ireland) (theatrical)
- 20.Monopole-Pathé[瑞士](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 21.AQS[捷克](Czech Republic)
- 22.泛亚影业有限公司[中国香港](2004) (Hong Kong) (theatrical)
- 23.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澳大利亚](Australia)
- 24.Nu Metro Productions[南非](South Africa)
- 25.索尼电影娱乐公司[美国](2004) (USA) (all media)
- 26.Senator International[德国](2004) (non-USA) (all media) (sales)
- 27.Dutch FilmWorks (DFW) B.V.[荷兰](2005) (Netherlands) (DVD)/(2008) (Netherlands) (DVD) (Blu-Ray Disc)/(2005) (Netherlands) (VHS)
- 28.Nordisk Film[瑞典](2005) (Sweden) (all media)
- 29.Tien(2007) (Netherlands) (TV) (first national airing)
- 30.环球影业(UIP)(2004) (UK) (theatrical)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