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胡秃子

2022-07-01 23:47:11 百科资料

胡颓子,E.pungens,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原产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果熟时味甜可食。根、叶、果实均供药用。

  • 中文学名 胡颓子
  • 拉丁学名 E.pungens
  • 别称 幽谷巨人、半春子、甜棒槌、雀儿酥、羊奶子、羊奶奶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基本简介

  胡颓子,又叫鸡卵子树,斑楂,羊奶子三月枣等,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小枝褐锈色,背鳞片。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5~7cm,宽2~5cm,两端钝或基部圆形,边缘微波状,上绿下银白色,背褐色鳞片,叶柄褐色。果实椭圆形,长约1.5cm,背锈色鳞片,熟时红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5月。果熟时味微酸可食。根、叶、果实均供药用。原产中国。分布于华东及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等。生长于山地杂木林和向阳的沟谷地带,或有栽培。

介绍

  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株高可达4m,侧枝稠密并向外围扩展,枝条上有刺,小枝褐色,上面被有很厚的银白色鳞片。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0cm,互生,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呈波浪状扭曲。幼叶表面有鳞斑,以后变得平滑并出现光泽,背面也有银白色的鳞斑,以后变成淡绿色。

胡秃子

  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着生1-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呈红色,形美色艳。

  抗寒力比较强,在华北南部可露地越冬,能忍耐零下8℃左右的绝对低温,生长适温为24-34℃,耐高温酷暑。在原产地虽生长在山坡上的疏林下面及阴湿山谷中,但不怕阳光曝晒,也具有较强的耐阴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和石灰质土壤上均能生长,耐干旱和瘠薄,不耐水涝。播种和扦插法繁殖。

  不论地栽还是盆栽,都应带有完好的土坨。2-3年翻盆换土一次,盛夏到来之前追施3-4次液肥,盆土应间干间湿。为了使它们大量结果,秋季应继续追肥,冬季可放在居室内继续观赏。还可用来制作树桩盆景。盆栽主要是供厅堂和室内陈设,用普通培养土上盆,可常年在室内陈设或放在室外的疏荫下养护。

价值

  胡秃子是制作盆景的绝佳材料。大多植物是春华秋实,胡秃子却是秋华春 实。胡秃子性味酸、涩、平,无毒,根、叶、果实均可供药用。果实含有糖类,脂肪,鞣质,有机酸及维生素B、C。

胡秃子

  大多植物是春华秋实,胡秃子却是秋华春实。经过一个冬天漫长的孕育,阳春三月,鲜亮水灵的胡秃子逐渐成熟了,成熟时其味酸甜可口。胡秃子的果实长椭圆状,约1.5-2厘米之间,福州鼓岭一带的农人称其为"猪姆奶"。成熟的果实红艳艳的,就像一盏盏小灯笼,点亮在青翠的山野。我想,胡秃子的正名虽然不如猪姆奶、羊奶子形象,也不如雀儿酥好听,但是这在当年放牛娃的心目中,不罄就是的仙果。

功能

  咳嗽气喘、祛风活络、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益肾固精、补血养颜,对风湿关节炎、肠胃炎、腰肌劳损有疗效,为妇科常用药。

果实

  果实秋季(在贵州10月~11月)成熟,果期7月~11月。单果重5-10克。果肉象葡萄,浆多、果肉少,味酸甜芳香;肉色如荔枝,乳白细腻;果香如苹果,馥郁可人;色、香、味俱佳。果实为聚合果,近球形,表面似足球,色艳如花,形状新颖、奇特。果茎10~25厘米,由30~60个小浆果聚合而成,幼果青绿色,成熟时红色或黑紫色。

胡秃子果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