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缠头

2022-07-06 19:31:27 百科资料

缠头,读音chán tóu,汉语词语,意思为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

  • 中文名称 缠头
  • 外文名称 decorating brocade round the head in ancient actors
  • 拼音 chán tóu
  • 注音 ㄔㄢˊ ㄊㄡˊ
  • 解释 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

词目

  缠头

拼音

  chán tóu

基本解释

  1. [decorating brocade round the head in ancient actors]∶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

  2. [present actors with brocade]∶演毕,客人赠艺人的锦帛;后作为送给艺人礼物的通称

  五陵年少争缠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white cloth round the head in Hui nationality]∶回族人以白布包头

  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这样不利于叩头礼拜,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

引证解释

  1. 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

  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2. 后来又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

  宋 陆游《梅花绝句》:" 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当日取出十两银子送与王赛儿 ,做昨日缠头之费。"

  清赵执信《海鸥小谱·词序》:"天津密迩上都,水陆交会,俗颇奢靡,故声色最焉。缠头丰侈,攘臂纷纭,南北所经,无与同者。"

  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九:"公子缠头随手掷,买花原为卖花人。"

  3. 我国穆斯林,有一部分人习以白布缠头,仿效圣行 清 代官书或文籍中常称为 缠头 、 缠头回 或 缠回 。

  《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城内及附近 回 民约万馀户,男戴印花小帽,女穿红衣,土人呼为 缠头 。"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第四篇九:" 新疆 大部的人口是 东土耳其 人,大致即 中国 历史上所谓 突厥 。他们喜以布包头,故 汉 人呼之曰 缠头 ,又因他们多半奉回教,故又叫做 缠回 。"

  董必武《我国抗战二年来的民众运动》:"西北的 缠回 ,西南的 苗 夷,都认识 日 寇的凶残狡猾,都激起同仇敌忾的热忱。"

  4. 缠扰不休的人。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我这个度人的好是缠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