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原石
翡翠原料从矿山开采出来,都有一层厚厚的石皮,未经打磨或者部分打磨,此时统称为翡翠原石。翡翠原石指未经过加工的天然矿物,不代表确定是翡翠。
- 中文名称 缅甸翡翠原石
- 原产地 缅甸
- 光性特征 非均质集合体
简介

缅甸翡翠原石又称翡翠原石,几百年来,翡翠是世界上唯一称为“赌石”的翡翠玉原石,而翡翠原石——系待加工之翡翠玉原石,因其具有美丽的颜色和晶莹剔透的特征,是美玉和吉祥之象征,代表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无论是翡翠原石,还是雕刻的翡翠成品,深受千家万户、厂家和藏家的不断追捧与热衷收藏。
原石产地
1、后江(坎底)
后江还分为老后江与新后江,这两种都是产于河床冲击砂中,其中的老后江产自冲击层之底部,特征是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单个重量一般都不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产满绿高翠,特别适合做戒面;而新后江就不同了,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同老厚江想比稍差一下,密度极硬度也略小,裂纹多,做成的成品档次不高。
2、帕岗
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翡翠原石产地了,开采的时间比较早,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也比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老帕岗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现在在市场流通的乌砂均产自麻蒙。
3、灰卡:
皮壳杂色,常见的多为灰绿及灰黑色,透明度、水底有好有坏,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大小也是相差很大,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的。
4、麻蒙(乌砂)
原石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5、打木砍(刀磨砍)
颜色多为褐灰色、黄红色,水底比较好,但是白雾、黄雾比较多。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如血似火、非常名贵的红翡也产自这里。
6、抹岗(抹岗)
产量比较少,皮较粗,皮色灰黄或灰白,水与底均较好,裂纹少,为绿或满绿夹颜绿之高翠品种,很少含杂质,玻璃底较常见。
7、自壁(次卑)
主要是以黄灰皮壳为主,水底均佳,裂纹少,但是存在白雾,其产品以蓝花水好闻名,还有些做高档手镯的绿花料,腾冲有名的绮罗即产于此坑。
8、龙塘(龙坑)
大部分水与底均好,绿色很正,常出高翠料,主要是黄砂皮或灰白鱼皮,皮壳较粗。
9、马萨
属于一个新厂,无皮或少皮,绿较浅淡,水与底参差不一,料子多用来做低档手镯或是摆件。
10、目乱干
也是一个新厂,无皮,水、底比较好,但是有白雾,主要产出紫罗兰及红翡,一般在一块料上有紫、红及淡翠并存,极为漂亮,但是裂纹多。
中国国玉

曾在中国的清末民初风行一时。由于缅甸翡翠原石硬度高〈也称水种〉,光洁明亮。且好的翡翠颜色既鲜亮又平和,有很高的保值和收藏价值,故而称为“玉中之王”。被很多爱玉、佩玉的人所喜爱。日本、新西兰还把翡翠做为本国的“国石”。由于翡翠原石产在紧邻中国的缅甸,且大部分成品在中国加工的特殊地缘关系,加之中国人对翡翠原石的特别偏爱,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玉”。
原石
翡翠的原石有两种:山料和仔料。山料是从山上直接开采出来的,形状不规则,有很多棱角和裂纹,结构相对较粗糙疏松,没有外皮,不属赌石。仔料,指翡翠玉的砾石,系翡翠玉原石在地壳运动中受力破碎后滚下山坡,被洪水或河水带入山沟或河流中形成的卵石;往往有原生皮或外层有风化皮,因看不到里面的玉石,被称为赌石。科学发达的今天,也还没有一种仪器能通过这层外壳很快判出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而翡翠砾石有大有小,几十、几百公斤至几吨的比较常见,大的有几千吨,甚至几万吨的,小的如拇指大小。
颜色
缅甸翡翠原石的颜色因地域的习俗的不同,其细分方法稍有区别,在玉石王国的缅甸,把翡翠分为三大类12个等级。国内珠宝界则根据其翠色的不同,把它细分到30余种等级。总论缅甸玉的颜色基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
1、白色。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
2、红色。含化学元素铁〈Fc3+〉〈俗称为翡〉;
3、绿色。含2%以上的铬〈Cr〉〈俗称为翠〉;
4、黑色。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
5、黄色。含元素钽;
6、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钴〈Co〉。
常见品种
(1)老坑种翡翠:商业界俗称“老坑玻璃种”,通常具玻璃光泽,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老坑种翡翠硬玉晶粒很细,因此,凭肉眼极难见到“翠性”;老坑种翡翠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一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
(2)冰种翡翠:质地与老坑种有相似之处,无色或少色,冰种的特征是外层表面上光泽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冰,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若冰种翡翠中有絮花状或断断续续的脉带状的蓝颜色,则称这样的翡翠为“蓝花冰”,是冰种翡翠中的一个常见的品种。冰种玉料常用来制作手镯或挂件。无色的冰种翡翠和“蓝花冰”翡翠的价值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其实际价格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喜好。冰种是中上档或中档层次的翡翠;
(3)水种翡翠:其玉质的结构略粗于老坑玻璃种,光泽、透明度也略低于老坑玻璃种而与冰种相似或相当。其特点是通透如水但光泽柔和,细观其内部结构,可见少许的“波纹”,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纹,偶尔还可见极少的杂质、棉柳。有行家说水种翡翠是色淡或无色的、质量稍差的老坑种翡翠。是翡翠中的中上档、偶见上档的一个品种;
(4)紫罗兰翡翠:这是一种颜色像紫罗兰花的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具有“春色”的翡翠有高、中、低各个档次,并非是只要是紫罗兰,就一定值钱,一定是上品,还须结合质地、透明度、工艺制作水平等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翡翠上的紫色一般不深,翡翠界根据紫色色调深浅的不同,将翡翠中的紫色划分为粉紫、茄紫和蓝紫,粉紫通常质地较细,透明度较好,茄紫次之,蓝紫再次之;
(5)白底青翡翠:白底青的特点是底白如雪,绿色在白色的底子上显得很鲜艳,白绿分明。这一品种的翡翠极易识别:绿色在白底上呈斑状分布,透明度差,为不透明或微透明;玉件具纤维和细粒镶嵌结构,但以细粒结构为主;在显微镜下观察(须放大30~40倍),其表面常见孔眼或凹凸不平的结构。该品种多为中档翡翠,少数绿白分明、绿色艳丽且色形好,色、底非常协调的,可达中高档品品级。
简单鉴别
市场上流行经营的缅玉种类,按真假等级划分,主要有以下四类。
A货:既是天然质地,也是天然色泽。鉴别办法从以下三点着眼。
(1)由于矿藏和开采量的关系及人们需求量较大的特定条件。市场上很好的缅玉较少。特别是颜色翠绿,地子透亮的品种则少之又少。
(2)一般如秧苗绿、波菜绿、翡色或紫罗兰飘花的品种当为常见。
(3)灯光下肉眼观察,质地细腻、颜色柔和、石纹明显;轻微撞击,声音清脆悦耳;手掂有沉重感,明显区别于其余石质。
B货:将有黑斑俗称“脏”的翡翠,用强酸浸泡、腐蚀,去掉“脏”“棉”增加透明度,再用高压将环氧树脂或替代育填物贯入用强酸腐蚀而产生的微裂隙中,起到充填、固结裂隙的作用。
(1)B货初颜色不错,仔细观察,颜色发吊发邪,灯下观察,色彩透明度减弱。
(2)B货在二年内逐渐失去光泽,满身裂纹,变得很丑。这是由强酸对其原有品质的破坏引起的。
(3)密度下降、重量减轻。轻微撞击,声音发闷,失去了A货的清脆声。
C货:完全人工注色。
(1)第一眼观察,颜色就不正,发邪。
(2)灯下细看,颜色不是自然地存在于硬玉晶体的内部,而是充填在矿物的裂隙中,呈现网状分布,没有色根。
(3)用查尔斯滤色镜观察,绿色变红或无色。
(4)用强力褪字灵擦洗,表面颜色能够去掉或变为褐色。
D货:冒充翡翠饰品的D货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1)玉石类。即其它玉质冒充翡翠。主要有泰国翠玉和马来西亚翠玉、南阳独山玉、青海翠玉、密玉和澳洲绿玉及东陵石等。上述翠玉与缅甸翡翠的区别:一是硬度低,二是密度小( 重量轻),光泽较弱。
(2)绿色玻璃及绿色塑料。这些替代品大部分颜色发呆难看,光泽很弱。相对密度很轻,硬度低(用钉子可以刻动),无凉感。
注意问题
1.首先要了解翡翠原石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多看多分析与总结,多了解市场行情,如翡翠原石资源状况、原料市场和拍卖市场。其次,要有平常心态,多看少买,对庄的、价位合适的,可以多买,市场时机掌握得当。
2.优先选择升值空间大,价值较高的,流通性好、可拍卖的翡翠原石。值得收藏的翡翠原石品种有:从原石皮壳方面有黄盐沙皮、白盐沙皮、黑乌沙皮、水西沙皮、杨梅沙皮、黄梨皮、笋衣皮、腊皮等;从翡翠原石水头方面有糯种原石、冰种原石和玻璃种原石;从翡翠原石颜色方面有翠绿色、红黄翡色、紫罗兰色、三彩色、四彩色、五彩色的原石等。
保养
翡翠的保养方法如下:
1.在平常的佩戴过程中,要定期的清洗翡翠,翡翠保养最重要就是要经常清洗。首先你可以把翡翠,泡在纯净度的水中3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软刷子清清的刷洗翡翠。这样做不仅仅是清洗表面的赃物,而且可以对翡翠进行“补水”。建议大家一个月要洗一次,洗澡的时候也可以用沐浴乳进行清洗,但是习惯洗热水澡的尽量把翡翠摘下来。
2.在盛夏时分,要特别注意翡翠的保养。因为在夏天人们流汗量增多,在人的汗液中所含有的盐份与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尿素等物质,会慢慢地侵蚀翡翠的外表。从而使翡翠的“亮度”与光泽遭到破坏。所以,夏季里最好不要将翡翠拿在手中把玩,而那些佩戴在身上与肌肤贴近的饰件,如手镯、挂件等,要经常在中性洗涤液(相信吗,你的中性洗面奶或沐浴液就很好)中用手清洗,个别雕工麻烦的,可以用软毛刷(各种毛笔是不错的选择)轻刷,放在阴凉除吹干即可。切记!!翡翠首饰也应切忌与酸、碱和有机溶剂长期接触,例如各种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都会对其表面产生腐蚀作用。
3.翡翠的保养还需防高温。这是因为翡翠经过烤灼会使其内部分子体积增大,使玉质产生变态,造成翡翠失去温润的水分,使其种质变干,而其颜色也会变浅。因此去日照强烈的沙滩等地游玩时尽量不要佩戴翡翠首饰,避免过强的阳光对其直接照射;在烹饪时也尽量避免使翡翠与高温或明火接触,最好是在烹饪时能取下翡翠饰品以防翡翠受到损伤。
专家建议
刚入门的,收藏的翡翠原石,从少、小、价位合适开始,可适当考虑半赌原石;有一定经验和有实力的,尽量选择有档次的种水色好和升值潜力大的品种,如老坑老厂的糯种原石、冰种原石、玻璃种原石、翠绿色、红黄翡色、紫罗兰色、三彩色、四彩色、五彩色的原石。明料升值空间有限,但风险小;半赌原石和赌石的升值空间大,其风险也大,但半赌原石相对适合一些。总之,翡翠原石的收藏,也是一项投资,力求稳而理智,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乎涨价而在于有眼力和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原石挑选
一块翡翠原料从矿山开采出来,都有一层厚厚的皮。在未运往中缅边境以前,在缅甸境内如玉石矿山,密支那、卡拉洋、洋人街、 曼德勒(互城)等地,要经过许多玉石行家谴细研究,精心打磨,他们能把每块玉石上的绿都找出来。行家的文化可能不高,但在对玉石的研究方面比我们强百倍。他们有几百年开采玉石的历史,世代相传,。对在玉石皮上找绿及水好部位,可以说是绝啦。故这里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介绍给你,希望对你选购玉石原料有所帮助。
翡翠之所以较难识别好坏,其主要原因是有一层厚厚的皮,所开门子及擦口,又不能完全代表整块玉料的好坏。故在挑选翡翠时。一定要从切口及整块玉料来研究绿色的走向、多少、集散程度与颜色的偏、正、浓、淡、阳、和;水的长短以及裂柳杂质的多少等等。从切口处见到的绿,能否进到玉料内部,能进多少,绿进去后可能出现的绿色裂柳杂质的变化等都要考虑。但最好的办法是见多少绿给多少钱(见到绿能做什么能卖多少加上利润)。
在选购翡翠时,应多从坏处考虑,想亏了怎么办,少想好事。
(1)大玉石原料上擦小窗口,可口口见绿。但要想到,若绿很多,为什么不切下一大片,让我们看个明白,也好给一个好价钱呢!这样的玉料最好不买,或以砖头料的标准还价。
(2)有些玉石原料上有镐的口、断口或切口,用灯照射绿得可爱,但就是不抛光。这样的玉料一定是裂纹太多,水不好,绿不正或绿内夹黑等原因。不敢抛光,一抛光缺点全部暴露出来?遇上这种情况。可指出部位让他抛光后再出价。我想货主决不敢去抛光的。笔者曾见到一块重5公斤的色料,有三分之一全是绿带。全部扒皮看得清楚。但只在芝麻大小范围内抛光,要价500万元,我给最高价80万元。谈判破裂。最后广东有人以300万元买去。后香港有人愿出500万港元购买。广东人觉得赚得太少,于是就自己加工首饰,结果因绿内夹黑只收回120万元,亏了180万元之多。
(3)玉料,尤其是高档玉料,在未进入我国边境以前,货主在玉料上找绿时,留下了许多磨挖擦的痕迹。这些痕迹处都是一些无绿处,又用同皮一样颜色的砂和胶巧妙伪装。若一块玉料上到处可见人工凹凸痕迹时,就应见多少绿给多少钱(此绿做成品后的价值)。高档玉料十有八九有人工打磨痕迹。
(4)翡翠的切口或一大片都是绿称满绿,对这样的一片绿,一定要仔细观察。民间言“不怕一条线,只怕一大片”(指绿)。这一片绿往往是沿着绿的走向即平行绿的方向切一刀所致。实际上绿的厚度只有薄薄的一层。有些高档玉料,研究者认为内部有高翠,用刀一切,情况不好,就原封不动粘合起来再出售。这时购买者要仔细观察欲购的每块玉料,若发现疑点可用小刀在玉料上刻划,。找出粘合线,也可用前述的温水法测试,若粘合线上有气泡溢出,那么这块玉料一定粘合过。但那些在热水中的玉料。若只是表皮粘附着一些处于静止状态的气珠,不在此例,那是因为玉石放入热水中时带入的空气所致。我用这种方法识别了许多粘合过的要价又很高的翡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