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2缺乏病
- 挂什么科 口腔科、营养科
- 哪些症状 维生素B族缺乏、口腔溃疡、阴囊瘙痒、口角皲裂、唇干裂、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舌炎、咽炎、龈炎、畏光流泪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检查
- 引发疾病 贫血
病因
1.需求增大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包括维生素B2)的需求增大。
2.不良饮食习惯
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豆制食品以及动物的内脏、肌肉和蛋类、奶类等食品。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各类维生素的摄入明显不足,尤以维生素B2摄入缺乏最为显着。
3.烹调方法及食用方式不科学
破坏食物中原有的维生素,使其摄入相对减少。
症状
1.口角炎又称口角疮。初起时口角部湿润、发白、糜烂,渐发生裂缝。裂缝由口角外向侧延伸可达1cm长,见于一侧,成二侧均有,但以一侧较重。裂隙表皮剥脱,形成溃疡,常有黄色或黄黑色结痂,张口时易出血。年长儿的口角疮易变慢性,与皮肤连接处常见深棕色色素沉着。
2.唇炎
上下唇缘的全部黏膜可呈鲜艳的绯红色,唇部纵裂增多,有时张大口或哭时即裂缝而出血。沿黏膜与皮肤连接处见零星的血痂。此种病变在下唇较重,恢复后每留有狭窄瘢痕。
3.舌炎
舌面光滑,呈鲜艳的洋红色,于强烈日光下窥视,在红色中可显微蓝的光彩。在舌炎病例,早期有蕈状乳头及舌后部轮廓状乳肥厚,以后萎缩、消失、乳头变平。舌中部发红,并有萎缩和裂隙。
4.血管增生性结膜炎
特点是炎症增生的毛细血管由结膜侵入角膜,因而在1~2日间角膜的边缘可以看到很多毛细管形成环角膜炎。在角膜边缘还可出现1~2粒小白疱,则出现畏光、流泪、烧灼感或痒感。病势再进展时,增生的毛细血管可侵入角膜全部,以致角膜混浊,发生溃疡,引起虹膜炎。脸缘亦发炎,以下脸及眼眦部为重。
5.脂溢性皮炎
多发生于鼻唇交界处、鼻翼、耳后、额部眉间等皮脂腺较多处。开始时皮脂溢出,为丝状皮脂,充塞于皮脂腺口,高出于皮面,多则结成于痂,可见黄白色的脱屑,拭去后在皮折中可见红点。
检查
血浆中游离核黄素,FAD和FMN都较恒定,测定无诊断价值,常以测定尿中维生素B2排出量作为诊断依据,由于收集24h尿液比较困难,目前常采用尿核黄素/肌酐测定和尿排泄负荷试验两种方法,此外,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erythrocyte glutathion reductase,EGR)的活性系数(activity coefficient,AC)测定因其灵敏,准确和简便的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1.尿核黄素/肌酐测定:收集任意尿样,用每克肌酐相对量表示尿中维生素B2的排出量,结果<27μg/g肌酐者为缺乏,27~79μg/g肌酐者为不足。
2.尿排泄负荷试验:口服核黄素5mg后,收集4h尿液测定排出量,结果<400μg/4h尿者为缺乏,400~799μg/4h尿者为不足。
3.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EGR)的活性系数测定:EGR是一个以FDA为辅基的黄素蛋白,维生素B2缺乏时活性下降,如在体外把FDA加入含EGR的红细胞溶血液中,可使活性回升,回升后活性与原有活性的比值即为EGR的活性系数AC,AC值>1.20者为缺乏。
辅助检查
1.可做局部皮肤细胞学检查。
2.必要时做皮肤组织活检。
鉴别
诊断维生素B2缺乏病时,还应考虑其他维生素缺乏病。特别要注意烟酸缺乏病,其皮肤症状多见于曝晒或容易摩擦之处如手背及面部,而维生素B2缺乏病则起于鼻唇交界处。前者为皮炎,后者为丝状皮脂溢出,应加以区别。并发症
Neela等报道一组自然流产发生率高的贫困妇女,其84%有维生素B2缺乏,15%患有贫血及24.5%有叶酸缺乏,虽然引起自然流产的原因是多方面,但营养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妇女自然流产是否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