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2-07-03 20:15:43 百科资料

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部文学作品。该作品是七言体载,其作者是陆游,文章创作于南宋时代。

纸上得来的东西感受总不是很深刻。要真正弄明白其中的深意,往往来自与生活实践中自身的真实体验。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碰过壁,吃过苦头,走过弯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运用在教育小孩方面教育不通的地方,只有放手让小孩自己去闯,让小孩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在吃苦受累中摸索成长。

  • 作品名称 冬夜读书示子聿
  • 创作年代 南宋
  • 文学体裁 七言
  • 作者 陆游

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

  绝:完全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自实践。

诗意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蕴含的哲理

  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bó)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全诗赏析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想不仅是冬夜读书的体会,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

  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次句,既道出了做学问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也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告诫儿子在年轻时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只有重视了"少壮功夫",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一定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躬行"至少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在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嘴就是学生的一种"躬行"。我们现在不是提倡"启发式"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吗?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讨论、练习,就是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没有学生的"躬行"参与,就几乎无法进行,即使古人学习内容以文史为主,学习过程也有一个"躬行"问题,学了文章诗篇要背诵,是一种"躬行",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古训吗?懂得了文章的起承转合,还要自己练笔写作,否则,先生讲得再多再妙,学生的文章还是做不好的。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社会实践,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