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绝句·迟日江山丽

2022-07-04 23:08:42 百科资料

《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 中文名 《绝句·迟日江山丽》
  • 别名 《绝句》
  • 作者 杜甫
  • 作品出处 《杜工部集》
  •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原文

  绝句

  迟日①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②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作品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赏析一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赏析二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日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烂的春景。"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三、四两句转向具体的初春景物描绘,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色彩鲜明、虚实相生、和谐统一。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所描景物清丽雅致, 格调清新脱俗,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名家点评

  王嗣爽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杜臆》

  清人陶虞开称诗人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以排律、五言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杜甫一生写诗4000多首,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其诗深刻反映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历史时期内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生活疾苦,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所以他的诗被后世成为"诗史",他本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杜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