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结构弛豫

2022-07-07 17:03:11 百科资料

结构弛豫(structure relaxation)是指金属玻璃(非晶金属)内部的 原子排列随着时间或在退火情况下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改变成更稳定的原子排列结构的现象。

  • 中文名 结构弛豫
  • 外文名 structural relaxation
  • 特    征 金属玻璃原子排列改变成稳定结构
  • 对    象 金属玻璃

基本简介

  结构弛豫(structure relaxation)是指金属玻璃(非晶金属)内部的 原子排列随着时间或在退火情况下发生缓慢的变化,逐渐改变成更稳定的原子排列结构的现象。

概念解释

  结构弛豫可分成拓扑短程弛豫及化学短程弛豫两类。发生拓扑短程弛豫时原子相对位置作微小的改变,使局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但局域的化学组分或近邻原子数(配位数)不发生变化。而化学短程弛豫正是指局域的化学组分或近邻配位数发生了改变。通常这两类弛豫总是同时发生,相互关联的。化学短程弛豫需要原子作较长距离的迁移,而拓扑短程弛豫只需要原子作短距离的迁移。所以,低温下作短时间的退火,主要发生拓扑短程弛豫,反之则化学短程弛豫占优势。

  结构弛豫可使金属玻璃的许多性质发生变化,如改变金属玻璃的原子扩散系数以及铁磁金属玻璃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亦可改变它们的电阻率、比热、体积模量、杨氏模量等。为使金属玻璃能得到实用,必须要求结构弛豫的速率越慢越好。结构弛豫的速率决定于金属玻璃的化学组分及制备工艺,特别是热处理情况。

理论诠释

  结构弛豫是指玻璃态结构在适当温度下的渐变过程。在高于软化温度(Tg)时,结构的变化几乎是瞬时的,以致玻璃总是保持着平衡状态。在低于转化温度(Ts)时,结构变化又非常缓慢,以致玻璃总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只是在Tg和Ts这段转变温度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非平衡状态逐步趋向于平衡态。这种结构状态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是玻璃内部某些原子或分子局部重排的结果,称为结构弛豫。它是存在于玻璃态物质(包括有机、无机氧化物和非氧化物、金属玻璃)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发生在玻璃的形成过程、热处理过程以及使用和保存过程之中。

  由于结构弛豫,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热历史。在玻璃快速冷到室温后,它经常保持着玻璃在Tg-Ts这段转变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的性质。A.图尔在20世纪40年代,首先把这一温度称做假想温度Tf。并由假想温度引入与它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态来描述玻璃的结构。

  图尔认为玻璃假想温度的变化速率正比于它对实际温度的偏离,反比于玻璃的粘度,而玻璃的粘度是实际温度和假想温度的函数。

  实际玻璃结构的弛豫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应用一个单一的参量(假想温度Tf)还不能完全确定非平衡态玻璃的结构。实际玻璃的结构弛豫过程常呈现出较复杂的非指数式弛豫行为。70年代初,有人应用应力弛豫的数学处理来分析结构弛豫,提出了"多参量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历史玻璃性质的时间依从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