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经典常谈

2022-07-10 20:43:20 百科资料

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七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 中文名 经典常谈
  • 定价 32.00
  •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朱自清
  •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内容简介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图书信息

  书 名: 经典常谈

  作 者:朱自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301156797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 元

内容提要

  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地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的朱自清,不但以其清隽沉郁的文风、洗练秀丽的文笔著名,他对中国的古代典籍亦有极深的造诣与研究。针对我国经典读起来特别难,使一般人敬而远之的状况,朱自清先生撰写了这本对经典作全面而深入浅出介绍的通俗读物。全书基本上按我国古代经史了集分类法的顺序,概述了《说文解字》、《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典籍,还涉及诸子、辞赋、诗文各个类别中的名著。

目录

  韵言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礼》第五

  《春秋》第六(《国语》附)

  《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图书信息

  书 名: 经典常谈作 者:朱自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802235809

  开本: 16开

  定价: 18.00元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作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并参加了新潮社、文学研究会。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中《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一生著述颇丰,现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目录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一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附录二 《封建论》指导大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