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细胞核遗传

2022-07-06 02:27:34 百科资料

细胞核遗传,简称核遗传,是指细胞核内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主要是DNA作为遗传物质,并且作用位置在细胞核内,与细胞质遗传相对。

  • 中文名称 细胞核遗传
  • 外文名称 The nucleus of genetic
  • 类别 生物学
  • 生物种类 人类细胞学

遗传差异

与细胞质遗传异同

  细胞核遗传是指由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生物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它们的不同点:

  一、细胞核遗传中,除伴性遗传外,其亲本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子代的表现型均为显性性状,细胞质遗传,亲本的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子代只表现出母体性状。

  二、细胞核遗传,符合遗传三大规律(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互换规律),杂交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其基因不像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进行有规律地分离和组合,杂交后代不一定出现性状分离,即使出现性状分离,也不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也不存在自由组合的连锁互换现象。

  三、细胞核遗传,核基因可在染色体上进行定位,细胞质遗传中,质基因不能定位。

  四、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但是其分布的位置不同。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五、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通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

  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

  七、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即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不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即母系遗传。

复制、转录、翻译

  时间

  场所

  模板

  条件

  原料

  产物

  复制

  细胞分裂

  (有丝分

  裂和减数

  第一次分

  裂)间期

  主要

  在细

  胞核

  DNA的

  两条链

  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

  ATP等

  4种

  脱氧

  核苷

  酸

  2条双链DNA

  转录

  个体生长

  发育的整

  个过程

  DNA的

  一条链

  DNA解旋酶、

  RNA聚合酶、

  ATP等

  4种

  核糖

  核苷

  酸

  1个单链RNA

  (mRNA、

  tRNA、rRNA)

  翻译

  细胞

  质的

  核糖

  体

  mRNA

  酶、ATP、

  tRNA

  20种 氨基

  酸

  多肽链

基因工程

  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是受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控制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对基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的深入了解,以及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即DNA重组的方法,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

生物意义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一个染色体不等于一个DNA分子,染色体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每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基本稳定的,如人是46条染色体、果蝇是8条、洋葱是16条、水稻是24条......。由于每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稳定的,就保证每种生物遗传物质稳定。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保证了生物前后代的连续性。

细胞核遗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