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红鳞蒲桃

2022-07-04 02:36:21 百科资料

红鳞蒲桃(学名:Syzygium hancei Merr. et Perry)为桃金娘科的常绿乔木,高10米,主干极短,广分枝;叶片革质,披针形或长圆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瓣分离,阔卵形;果实球形,果皮肉质,直径3-5厘米,成熟时黄色;种子1-2颗,多胚。 红鳞蒲桃适应性强,各种土壤均能栽种,多生于水边及河谷湿地,在沙土上生长也良好,以肥沃、深厚和湿润的土壤为佳。 红鳞蒲桃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花期3-4月,果实5-6月成熟。

  • 中文名 红鳞蒲桃
  • 拉丁学名 Syzygium hancei Merr. et Perry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灌木或中等乔木,高达20米;嫩枝圆形,干后变黑揭色。叶片革质,狭椭圆形至长圆形或为倒卵形,长3-7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或略尖,基部阔楔形或较狭窄,上面干后暗褐色,不发亮,有多数细小而下陷的腺点,下面同色,侧脉相隔约2毫米,以60度开角缓斜向上,在两面均不明显,边脉离边缘约0.5毫米;叶柄长3-6毫米。圆锥花序腋生,长1-1.5厘米,多花;无花梗;花蕾倒卵形,长2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长1.5毫米,萼齿不明显;花瓣4,分离,圆形,长1毫米,雄蕊比花瓣略短;花柱与花瓣同长。果实球形,直径5-6毫米。花期7-9月。

红鳞蒲桃

生态习性

  常见于低海拔疏林中。性喜暖热气候,属于热带树种。喜生河边及河谷湿地。喜光、耐旱瘠和高温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以肥沃、深厚和湿润的土壤为最佳。

分布范围

  产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

繁殖方式

  蒲桃可以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

种子繁殖

  采集种子

红鳞蒲桃

  种子应来自丰产籽多的蒲桃优良母株,待果实充分成熟后采下,破除果肉取出种子。种子取出后洗净,浮去不实粒,晾干,以塑料袋密封贮藏。

  苗床准备

  在苗圃内先按计划深翻、耙碎,起成宽1.2米的畦,0.5米宽的畦沟,施用腐熟的有机精肥如猪、牛粪添加细砂、火烧土混匀,再以1.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播种时期

  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蒲桃种子最好是贮后1-2个月再播。因为其种子有后熟作用,鲜播发芽率低。在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一般可在8-9月播种,再推迟播种易遭遇寒害而死苗。华南北部地区则可贮至翌年春3月中旬至4月播种为适期。

  播种方法

  经贮藏1-2个月的种子,插种前先行浸种。由于其发芽率偏低,用0.1毫升/升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浸泡时间以6-8小时即可。浸好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再以河沙或火烧土覆盖,稍压实后盖草,充分淋水,并搭盖遮阳网。由于8-9月气温仍高,苗床不能以农田薄膜保湿,而以稻草覆盖保湿。

  播后管理

  播后约1周,种子开始发芽,此时应开始揭草,以免小苗压弯变细,在寒流来临前要在拱棚上盖膜防寒。

  移栽

  幼苗在5-6厘米高时即可移苗,但一般放在第二年开春后再移苗,此时成活率也高。苗可按大、中、小分级移植到嫁接畦上或装到营养袋中培育。嫁接畦移植行距为25厘米,株距为20厘米。移苗时要注意选阴天进行,移栽后马上淋水,成活后1个月左右应追施稀薄水肥。

扦插繁殖

  蒲桃枝条扦插均较容易生根,故可用枝扦插育苗。扦插一般在蒲桃春梢未萌发前进行最佳,但在扦插设施较好、具自动喷灌的大荫棚内,在4-8月扦插也有较好的生根率和成活率。具体方法如下:

红鳞蒲桃

  整理插床

  在苗圃地内起成畦长8-10米,畦宽1.2米,畦沟深0.4米的插床,然后在插床内铺厚10厘米左右的粗沙作排水层,再将1/3的腐殖质土和2/3的细沙均匀填入插床内,厚15-20厘米。这样的插床透水和通气性能好,特别是腐殖质土含水量比细沙大,又有肥力,有利于扦插生根和生长。扦插前应用1.0%的高锰酸液对插苗床进行消毒。

  为保持床面湿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扦插后一般需用竹片弯成弓形插入插床边缘的土壤内,使弓顶距床面40厘米左右,再在弓形竹片上盖一层塑料保湿,最后在其上覆盖遮阳网。

  剪取插穗

  插穗宜在树势健壮、品种优良、无病虫的植株选取。一般选枝条发育饱满的1年生枝条,也可用2-3年生的老枝。但发育不充实的徒长枝和难以生根的过老枝不宜采用。插穗剪成15-20厘米长,插穗上端截成直面,下端用利刀削成半月形,直剪口不利生根。插穗要去半叶或去全叶保留叶柄。插穗削好后立即用50微升/升萘乙酸(NAA)溶液浸泡插穗下端,6-8小时后即可扦插,或用浓度为50微升/升的生根粉浸泡0.5-1小时,或用500微升/升吲哚丁酸(IBA)浸泡10秒钟,均能较好地促进生根。

  扦插方法

  1、扦插前

  如果插壤未进行土壤消毒,应以1%高锰酸钾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对插床进行喷洒消毒,使扦插生根时不被霉菌感染,造成腐烂。扦插时以5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为宜,将插穗的2/3斜埋于插床内,并用手将插稳四周的插壤压实,使插壤与插穗密接,然后淋透水。

  2、扦插后

  扦插后应视具体情况及时喷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饱和水量的40%-50%,温度过高时要揭膜喷水,降温保湿。插后1-2个月即可生根、发芽、展叶,此时要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插后2-3个月后要及时以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2个月后以稀薄的粪水追施1次。在插穗抽发的梢长30厘米以上、粗0.8厘米以上,并充分老熟后方可出圃。

嫁接繁殖

  嫁接时间

  蒲桃嫁接可全年进行,但以4-11月较适宜,雨天嫁接成活率较低。

红鳞蒲桃

  接穗采取

  在丰产、稳产、果大质优、品质纯正的母本树上,剪取生长充实、已木质化的1年生枝作接穗。接穗采后去叶,保湿备接。

  嫁接方法

  蒲桃嫁接以切接法最为常用。具体为削好接穗,做到削面一长一短,削面平滑,然后切砧木,即在离地面20-30厘米处剪除砧木,选砧皮厚、光滑、纹理顺的地方作砧木切面,略削少许。再在皮层内稍带本质部直切下2厘米左右,使切口的长与宽和接穗的长与宽相对应,而后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准靠紧,然后用韧而薄的塑料带自下而上包扎紧。

  接后管理

  嫁接后要勤浇水,避免动接口。经3-4周成活的即可发芽,此时注意挑芽,以便接芽抽出和生长。随时摘除砧木上所发的芽,追施稀薄粪水和防治病虫。接穗长出的第二次梢老熟后,嫁接口以上高50厘米、嫁接口以2厘米处粗1厘米时便可出圃。

栽培技术

  地域选择

  光照充足,高温潮湿的环境,土壤选肥沃、疏松、潮湿的,瘦瘠的土壤多施一些有机肥。建园宜选背风的园地,以微酸性砂质土为最适宜,微酸至微碱(pH5.5-7.8)的砂壤至红壤均宜。忌霜冻,怕干旱。日夜温差大的条件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

红鳞蒲桃

  栽培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热带地区),最宜雨季初期定植,但有灌溉条件的,以气温回升时定植为佳。

  苗木选择

  苗木一般要求选用良种所育的一年生营养袋容器苗或裸根苗,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茁壮的苗木。

  建园种植

  挖长宽各1米、深0.5米的穴,种植规格2.5米×4米,即亩植66株,待树冠交接后进行疏伐。疏伐后的种植规格为5米×4米,即每亩33株。

  养护管理

  水分

  出芽前不用浇水,如雨情差,可于出苗前10-15天浇1次水,并及时中耕提高地温,苗出齐后浇1次水,以后适当控水蹲苗,勤中耕,现蕾后浇1次水,开花后进入结薯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天旱要经常浇水,一般在刚开始开花、盛花期、开花期之后1周内各浇1次水,收获前5天停止浇水。

  施肥

  如按要求施肥充足,生长期一般不再追肥,如基肥不足,则追肥要掌握早追,以防徒长,应于幼苗期追施尿素或二胺10kg,如出现徒长迹象,可叶面喷施500倍的矮壮素。栽后3-4年追肥宜采用沟施法,对每株幼树追施复合肥0.1-0.2千克。

  培育

  在栽后3-4年视幼苗生长情况连续进行松土除草。具体方法是,根据生长情况,每年上、下半年适时各进行一次抚育,将带内或穴四周(穴铲一般为穴四周1米×1米范围)杂草、杂灌用刀噼或用锄头铲干净,不压青,并将噼落或铲除的杂草培在幼树根部,并在幼树周边进行松土和培土。

  当生长出现分化后,根据生长情况和培育目的合理进行间伐抚育,间伐强度每次在10%-15%之间,间伐时应注意不要损伤保留的苗木。

病害防治

  蒲桃常见有煤烟病、炭疽病、果腐病、金龟子、介壳虫、毒蛾、蚜虫、果实蝇、避债蛾、蓟马、瘿蚊,但因蒲桃结果期长及果皮薄,所以不适合使用农药,特别是剧毒、吸收或长效农药。

  煤烟病

  症状

  黑煤烟病菌在蒲桃叶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覆盖物,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蒲桃生长受抑制,花芽或新芽抽出困难。病菌在叶表形成黑色薄膜,但阻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发病规律

  管理不良的果园常发生煤烟病,尤其是害虫防治不力时更易发生。蒲桃害虫如叶蝉、介壳虫类及粉虱皆可在蒲桃叶片或枝条上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煤烟病的发生受虫类危害所致,危害昆虫密度大时,煤烟病的发生也随之严重。

  防治方法

  主要以防治害虫为主,控制害虫消长,即可控制本病害的发生。田间果树一旦受煤烟病为害,可将受害叶片和枝剪除,减少感染源。另外,在煤烟病发病严重的果园要减少或尽量不用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剂进行叶面喷洒(如糖类等)。

  炭疽病

  症状

  炭疽病在果实上初期病症为褪色状小斑点,稍向内凹陷,病斑扩展速度很慢,分生孢子多时,呈现粉红色或橙色,有时形成轮纹状排列。此一病斑如果与其他果实因互相靠近而形成通风不良或湿度高的环境时,病斑的发展便会快速扩大,使分生孢子有利于造成新的感染。叶片受炭疽病感染也形成斑点,造成坏死现象,其上偶有白色粉块,是炭疽病分生孢子堆,病斑黄褐或灰白色,形状不规则。

  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力,及时修剪病枝、徒长枝,使果树通风良好,搞好果园清洁,可防止和减少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可选用56%特克多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50%托布津或75%百菌清。

  在蒲桃幼果(吊钟期)喷药后进行果套袋。

  果腐病

  症状

  果腐病原菌侵害蒲桃的叶片及果实。果实受害较严重,果实发病初期形成水渍状、褪色斑或淡紫色斑。病斑扩大呈圆形,表面散生分生孢子堆,呈黑色小点状突起,果肉色泽变淡,出现黄褐色或淡紫色斑点,最后变成深紫色或黑色。病果常悬挂在枝条上,并不立刻坠地,后期果实脱水皱缩干枯,呈干枯状而坠落地面。受害叶片上形成不规则褐色病斑,后期有黑色小点散生于病斑表面。

  防治方法

  化学药剂防治可用的药剂包括代森锌、乙磷铝、瑞毒霉等。

  物理防治利用套袋阻隔病菌侵入。

  对园内寄主同时喷药,减少病原和病害发生。

  清洁果园,避免扩散感染。

  藻斑病

  症状

  在叶片上可形成两种不同形态的病斑:一种表面生有纤细绒毛,为病菌孢子囊柄及顶生孢囊,病斑周围透明,似油状光泽。受害的蒲桃叶片提早落叶,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蒲桃品质。

  防治方法

  可利用栽培管理及化学方法降低病原。如强热修剪,药剂或肥料强迫落叶,使病原减少到最低量。在生长过程中适当修剪,使枝条通风良好,可有效降低藻斑病。有机铜剂或波尔多液对藻斑病菌有相当好的抑制效果。

  东方果实蝇

  症状

  雌虫产卵于果实表面,幼虫蛀食果实,使附近的果肉腐烂,并促使落果。老熟幼虫由果肉内钻出,入地化蛹。成虫最多可产卵1000粒。高温期一代短于1个月,繁殖快速。

  防治方法

  结果期可悬挂含毒甲基丁香油、诱虫灯或纤维板诱杀雄虫,本法只诱杀雄虫,对雌虫无效,需附近果实同时悬挂,否则效果不很好。

  化学防治。可撒布25%马拉松可湿性粉剂,或5%倍硫磷乳剂200倍液混合蛋白水解物(或3%红糖水),每7天喷撒1次,喷洒小树并喷及树冠,果园附近的草丛或树丛叶片上均要喷撒,以毒杀成虫。

  清洁果园,捡拾病烂果实深埋土中或淹水。

  套袋。可用套袋处理,既可防止果蝇为害,又可防鸟害及寒害。

主要价值

  绿化作用

  红鳞蒲桃是东南亚原产的果树,海南地区有野生蒲桃,华南地区有人工栽培的蒲桃。蒲桃可以作为防风植物栽培,果实可以食用。是湿润热带地区良好的果树、庭园绿化树。

红鳞蒲桃

  工业价值

  红鳞蒲桃树皮含鞣质,可制栲胶。

  药用价值

  桃金娘科蒲桃,以根皮、果入药。

  性味

  甘、涩,平。

  功能主治

  凉血,收敛。主治腹泻,痢疾。外用治刀伤出血。

植物文化

  红鳞蒲桃花语:庄重、含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